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常虹 《科技信息》2007,(33):165-165
主观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特征之一,任何话语都具有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主观量表达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手段,本文通过对"动词、形容词复叠与主观量表达"的考察和研究,力求达到对动词、形容词复叠表达主观量特点和规律较为全面和宏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语言的"主观性"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近年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特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约量副词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完句成分加入句子中,从而使原本表示客观的句子变得主观.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已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近十年国内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来看,其研究重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语言主观性的表现方式;二、历时演变中的主观化问题。文章主要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同时也从理论基础和对比分析两个角度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约量表达的“主观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法的兴起,语言的"主观性"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近年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观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特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约量副词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完句成分加入句子中,从而使原本表示客观的句子变得主观。  相似文献   

5.
真理的属性应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为主体的思想并进而化到公共语言表述系统之中后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认识与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关系,所谓真理的主观性是指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观念化的思想时凝结,沉淀于其中的选择性,创造性以及局限性等。它表达的是真理性的号以实践为存在方式的主体的认知本质和规律-能动性,超越性和力求把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趋向相一致的关系。而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及其统一,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这一本质要求不仅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现实的物化的结果中,而且凝结和体现在转化为观念的非物化结果即真理性认识中,从而以观念形态在规律层次上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英语测试是检测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今非英语专业的校内大学英语测试普遍存在重视客观性测试,忽视主观性测试的现象,这对测试效果和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从英语测试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主观性测试在英语测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有助于寻找科学合理的测试形式,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庐隐是一位感伤主观主义者,她把自身的悲惨经历融人她的小说,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浓重的主观性色彩,感伤而哀怨。本文试探讨庐隐小说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在题材上,写自身的自叙传小说;在小说的组织形式上,运用书信、日记体形式;在抒情上,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并分析形成这种浓重的主观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主观性问题的探讨,指出主观性强度具有程度等级,进一步说明了影响汉语形谓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的主观性等级,最后指出建立性质形容词谓语句下位句型句式主观性等级对于解释形谓句句型句式优先序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观性测试有着自己明显的优点,但在具体操作中不便于进行质量监控.本文从信度的角度分析了主观性测试中,评分者会从哪些方面影响评分的准确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毅 《科技咨询导报》2011,(33):150-150
高考文综政治主观性试题得分率不高,致使政治成绩不理想。提炼出七大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权利意识的觉醒是法治化的重要尺度。法治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法治意识淡薄。教育是培养法治理念的主要手段,我国正在建构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反映着义务到权利的回归,从臣民意识到公民意识的进化,其内涵正是法治理念培养之维。  相似文献   

12.
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3):155-158
主体性教学是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以承认受教育者为主体作前提,重点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教学上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内容脱离学生,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市场化和社会不正风气的侵染,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教学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的呼唤。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构建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体系两个方面,为顺利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所对应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问题。文章认为,选择合适的同时性定义和参照系实质上是人们建立的一种新的动态测量基准。据此,能较好地解释钟慢效应和尺缩效应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有关文献关于此问题解释的片面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悖论性处境表现为一方面要实现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要反西方以实现自身的主体性,这一悖论性处境导致现代中国文学处于一种丧失自我与寻求自我的矛盾中。毛泽东文艺思想所指涉的民族国家想象为这一矛盾的初步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案。这一方案对彷徨于启蒙与启蒙的主体性这一矛盾中的现代作家产生了相当的召唤力,并导致众多现代作家服庸于这一政策之下。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支持了翻译主体研究的学术“合法性”。对翻译文化的创造者——译者评价甚低反映了翻译主体研究的薄弱。对于“谁是翻译主体”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文章从这一问题出发阐明了作者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美学需要有一个哲学基础。启蒙运动以来,确立了主体性哲学的主导地位。但主体性建立在主客对立和主体对客体的征服的基础上,因此,主体性哲学是反生态主义的,主体性美学包括实践美学不能成为一种生态美学。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型,只有主体间性才能成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定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通过二者的交往、对话、沟通、融合而达到审美的境界。不仅现代西方美学包括生态美学是主体间性的,而且中国古代美学也是主体间性的,因而也具有生态美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以及现象学的主体性原则的同时,又批判了它们对主体性原则的过分强调。伽达默尔从客体或对象出发理解主客体的关系,客体或对象不断发展变化,吸纳主体对它的解释,在解释活动中主客体融为一体,由此消除了传统上主客体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实人物画的核心不是逼真、再现,而是意象性。写实人物画的写实性虽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不等于没有主观情感,应当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起来,形成其意象性特征。寻求创作个性,将创作与传统与西方与时代恰当地结合,是中国写实人物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与以往的文学艺术虚构观不同,海德格尔否定从人的主体性出发的幻想和虚构;他所说的文学艺术与现实世界相区分的"另一个天地",则是主体消解、物我相融的世界。正是这样一个世界,才为人在科技霸权肆虐的现代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这一文学艺术虚构观既包含着深刻的洞见,也显示出他的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