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和2015年的写字楼POI数据研究对象,运用GIS中的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郑州市中心城区写字楼以郑州市火车站为中心,以西北—东南方向为长轴,东北—西南方向为短轴,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的态势。2)郑州市写字楼沿西北—东南方向的京广铁路两侧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东侧,表现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3)办公空间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等级办公集聚区主要布局在重要交通节点附近和交通干道的两侧。4)与2010年相比,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逐渐从中心向外围扩散。5)办公集聚区趋向于布局在商业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且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结合空间点模式分析,运用Arc GIS等软件,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与长江的关系较为密切,整体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呈现出很强的中心集聚性和一定的空间偏向性,但方向性不是很明显,与城市综合商业中心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非连锁型热干面馆沿江集中分布特征更明显,连锁型热干面馆的沿交通道路分布态势更为明显.同时,武汉市中心城区热干面馆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武汉市特有的历史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热干面馆自身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酒店业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的重要产业之一,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酒店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福州中心城区酒店主城区显著集聚,其余区域分片集聚,总体呈现一主、一副、六组团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酒店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不均衡,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其他等级酒店呈集聚性分布,分布方向性上,各类型酒店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呈现向东南扩张发展的态势;酒店空间布局受地形、经济、商圈、旅游、交通不同程度影响,长乐区、马尾滨江、阊侯、荆溪未来酒店布局潜力较大,地铁陆续开通将促进福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用地扩展速率、扩展弹性、扩展的分形特征、区域差异以及结构分异等方面,对郑州中心城市近20年来的空间变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郑州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不断加快,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用地扩展以西北和东南方向为主,经历了外部扩展—内部填充—外部扩展的循环过程,并出现了城市质心的东移.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福州市为例,在梳理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交通设施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高德地图采用Python自主获取的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进一步揭示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共交通设施总体上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格局,“东进南下”的城市发展轴;(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并呈现出“核心-外围”从高到低的圈层式结构,其中核密度最大集中于福州市中心鼓楼区、台江区,并以其为核心向外逐渐扩散呈点状分布;(3)公共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福州市中心,冷点区域则集聚于新城区滨海城市—长乐区;(4)福州市主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的空间布局主要受地形条件、规划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铁对城市间劳动力流动格局会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对区域就业密度格局产生影响.采用加权平均中心、地理加权回归方法研究高铁对京津冀县域尺度2010—2017年就业密度格局演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的开通显著改变了区域就业密度格局,劳动力从最初向高铁沿线区县集聚,过渡到向地级市或更发达城市集聚,高铁的虹吸作用促使以衡水为中心的就业密度低值区的形成.高铁背景下经济发达、就业待遇更好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劳动力,而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弱;相对于高铁开通年限而言,高铁班次变量对区县就业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正向影响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和位于京广高铁沿线的保定北部区县.总体来说,高铁对京津冀县域就业密度的影响以集聚效应为主.该结论可以为未来高铁建设背景下区域就业格局的优化和调整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2005年以来山东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运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从直接、间接与总效应3个方面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山东省城镇化水平重心向西南部转移,东北—西南向格局特征明显,东北—西南方向趋于极化,西北—东南方向趋于扩散,方向性逐渐减弱;区域总差异、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逐年缩小.(2)城镇化水平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但集聚态势减弱,LISA集聚图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3)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但本地要素投入仍是影响当地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建成区面积扩大对本城市、邻近城市及山东整体城镇化水平提高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用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以及地统计的方法,探讨1990—2014年嘉陵江流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变化不大,呈现圈层式结构和轴向延伸特征,整个流域形成双中心格局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上游流域与中游流域交界处存在人口密度分布塌陷区;嘉陵江流域人口密度整体呈增加态势但局部区域变化明显,研究期间经历了"分散—集中—分散"的动态变化过程;流域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局部区域变化较快;如无外力干涉,流域冷点区域和热点区域将有进一步集聚的趋势,下游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未来将以重庆沙坪坝区等为中心向其西北和东北方向扩展,中游人口密度热点区逐步形成.应因地制宜制定流域人口发展政策,重视塌陷区人口引导,推动嘉陵江流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零售业网点(POI)数据,借助区位熵、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了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呈现出以核心区为中心,中间区为条带,外围区为岛状的“核心-外围”分布形态,集聚热点主要在鼓楼、台江、晋安等区,以及沿道路和河岸地带;(2)福州中心城区零售业网点整体呈现“西北-东南”走向且圈层集聚差异显著,空间上以鼓楼区、台江区等核心区构成4个圈层集聚区,各类零售业网点在3-4圈层集聚水平一致但外层分异明显;(3)各类零售业网点总体以鼓楼区东南部—台江区—晋安区西缘为核心集聚区,因属性不同而呈现热点差异.超级市场零售(5212)、便利店零售(5213)两类零售业网点数量多且空间覆盖面广.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526)数量最少且集聚在城市郊区;(4)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型城市,地形与河流影响其城市扩张与零售业分布,形成“核心-外围”分布模式.福州市中心城区零售业空间分布格局与人口密度疏密情况基本一致,符合中心地理论的规律.零售业倾向于聚集在交通网络密集的地区,且主要沿着道路分布,显示出高度的空间相邻性.  相似文献   

10.
采取厦门市民宿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厦门市民宿的总体集聚区、集聚中心与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思明区是厦门市民宿集聚区域,其次是集美区及湖里区;曾厝垵是民宿集聚中心,鼓浪屿、黄厝、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厦门北站、集美大学城等为次级中心;2008年~2017年厦门市民宿分布大致经历了北→南→北→西北的回旋式演变,最终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的延伸,并逐步向岛外扩展.并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区位条件、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政策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