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春芳  马国强 《河南科学》2008,26(4):500-504
基于对"阴影区"的成因分析,提出了"阴影区"的旅游形象定位思路,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通过对其旅游形象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提炼主要定位元素,给出"花都水城,浪漫武进"的总体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2.
李培军 《科技信息》2010,(22):I0054-I0054
旅游阴影的存在使弱势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价值被削弱,旅游吸引力下降。邹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旅游阴影区,本文分析了邹城市存在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旅游客源区位等方面的阴影,最后提出了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旅游阴影区是指在旅游业发展中,受到旅游优势区遮蔽效应的影响,处于旅游发展的温点或冷点,表现出一定的非显性特质.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旅游阴影区和旅游优势区的空间关系,为旅游阴影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博弈论中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为出发点,分析了旅游阴影区和旅游优势区在单阶段及长远发展期的博弈,寻找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对旅游阴影区的发展规模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烟台与青岛同属于山东半岛,但烟台旅游一直没有青岛发展得好,处于青岛的阴影区内。本文对旅游阴影区理论和烟台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烟台旅游业受青岛影响的情况,并提出通过从旅游形象、区域合作、产品开发和交通条件等方面的改善来解决阴影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阴影区"内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以山东邹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阴影区”内的旅游城市,往往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但却面临着整体旅游形象现状不佳、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旅游发展乏力等一系列问题.论文分析了处于“阴影区”的旅游城市在旅游地感知形象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其旅游形象定位的方法.然后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首先进行了旅游地形象的游客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邹城市产品旅游形象和总体旅游形象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6.
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旅游阴影区和旅游优势区的空间关系,为旅游阴影区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博弈论中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为出发点,分析了安徽齐云山旅游区和黄山旅游区在单阶段及长远发展期的博弈,力求寻找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并对齐云山旅游区的发展规模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设生态脆弱区旅游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和生态安全建设格局。方法运用景观结构、系统论等理论方法。结果研究区旅游景观被详细分为基质、斑块和廊道。其自然景观有地文景观、水体景观、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有遗址景观、建筑与设施等。结论研究区的旅游景观应划分为"一心十区"的基本旅游格局,景观生态安全建设格局的构建要从水生态系统恢复、严格管理开山采石、景区容量控制与预警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对黄河源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Voronoi多边形的面积变异系数、区位熵分析法、β指数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差异及交通可达性,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资源中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旅游资源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次区域尺度聚集态势明显,旅游交通与资源分布的连接度水平较低,且1/3县域旅游资源中心结构处于较高水平的平衡阶段,区域具有较明显的"段落性"垂直分布特征.基于黄河源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一带三区"的开发布局模式,并提出改善交通环境、优化旅游资源结构及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恰当宣传,进而促进旅游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皖南古村落在游客心目中较低的知名度入手,根据徽州人内敛的性格和“阴影区理论”,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营销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出现,这些行为不但损害了环境和中国游客的形象,也为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一一探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改变我国游客在世界眼中的形象,保持旅游业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学》2021,39(1):132-139
选取2009—2018年截面数据,借助ArcGIS10.2软件,运用重力模型、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局域关联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东北三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并选择7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其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①2009—2018年东北三省旅游经济重心在辽宁省内且向东北方向偏移.②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表现为空间依赖性.旅游经济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低-低集聚区集中在黑龙江.另外,辽宁、吉林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二元结构也较为显著.③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发展由"西南高、东北低"逐渐演变为"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格局.2009—2018年旅游经济的发展以热点区为主.④居民生活水平、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经济等一级指标对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影响较为显著;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等二级指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从全域旅游的空间、格局、供给和动能4个维度,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方法,探讨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以"3色廊道+5个旅游目的地+6大特色旅游体验区"建设,重构陕西旅游发展空间;通过编制规划和示范区带动等路径,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地协同发展实现旅游格局优化;以创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与特色品牌,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1+3+N"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产业融合等,激发旅游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航空DMC影像阴影区植被提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昆明2005年8至11月的1∶1000高分辨率航空DMC数字影像图对昆明市二环以内城市阴影区域绿色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NC IVI航空植被指数将明显植被区域信息提取出来,并将原图中明显植被区域割去;对切割后影像图利用掩模提取其中阴影部分并基于bayesian监督分类对阴影区植被进行分类提取.提取信息类型为明显植被、非阴影区、阴影区和阴影区植被.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旅游空间结构为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促进旅游要素合理流动提供决策参考。在"点-轴系统"理论框架下,从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互动发展角度,通过旅游区位商计算,分析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研究认为: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开发可依托北盘江水路和规划建设的毛(口)-雨(格)旅游公路,构建1条北盘江旅游发展主轴线,形成市域中心城区、六枝中心城区和盘县中心城区3大城市旅游节点,积极打造"钟山-水城-六枝"、"盘县-黄果树"、"钟山-水城-盘县"和"舜卿湖-牂牁江"4条旅游产业带,形成湖山海避暑休闲度假区、夜郎文化体验探秘旅游区、水盘高山峡谷运动旅游区和盘南山地大健康旅游区4个重要旅游发展片区,构建起"一轴三城四带四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当代中国的首都,在其城市职能中明确提出,北京是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特别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旅游业逐步成为推动北京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基于这一背景,在对北京市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住宿、购物及餐饮等主要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旅游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超大规模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发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经济总量稳步提高,但16个区的旅游经济竞争力差异显著,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4个区接待旅游住宿、购物及餐饮消费和旅游总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各区,旅游竞争优势明显;北京市各区的旅游业态虽然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但各区的旅游资源聚集效应存在着明显差距,旅游空间发展定位不够清晰,为此,提出未来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全色影像为数据源,根据阴影区在影像上的灰度与梯度特征,研究了它与水系、建筑物、绿地、道路等地物类型的区别,描述了阴影边界与太阳方位角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验数据提取阴影区.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影像中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冰雪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推崇的旅游方式,吉林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省份之一。立足于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自然条件,定性的分析了吉林省冰雪旅游业优劣条件。旅游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对旅游业的发展作用显著,采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分析吉林省冰雪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构建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带指松花江沿岸地带;两区指长春吉林核心区和长白山核心区;多点指除"一带,两区"之外分散分布的各冰雪旅游点。它们共同构成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的网络化结构,最后提出了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都市阴影区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间距离约束型区位因子在当今的大都市、扩展大都市区等成长过程中表现出重要而复杂的作用,探讨了城市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叠合机制,阐明了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演化的机理,并以南京及江宁东山为例提出消减大都市阴影区负面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非优区理论,探讨了旅游非优区研究进展、优化路径,以陕西省翠峰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翠峰山的非优表现,总结出由"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构成的公园旅游优化发展模式.森林公园非优区的旅游发展应突破传统的资源导向模式,结合市场需求与特点,以休闲经济和度假旅游为导向,合理定位、重新组合,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的特色旅游产品;营造独树一帜的休闲度假环境;走出特色化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塑造品牌化的旅游文化与形象,走不仅仅依靠资源的多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区域城市旅游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及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方法,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中心职能强度及外向功能强度等4个方面对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共生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在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等级划分中,桂林市和南宁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百色市、崇左市、北海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二级中心城市,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为三级中心城市.以长寿养生旅游为统一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一体化共生发展策略;与"双核驱动,三区统筹""三区一带"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衔接,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各市在强调区域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实施不对称性错位发展,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