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末,我和爸爸去钓鱼,当我用手捉钓上的鱼时,发现鱼身体表面有一层滑腻腻的黏液。爸爸说这种黏液对鱼有保护作用,可是鱼已经有鳞片保护了,为什么还要这层黏液呢?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妈妈买了我最喜欢吃的带鱼,我抢着和她一块洗。洗完鱼后,虽然我用肥皂洗了几遍手,可是手上还是留着一股鱼腥味。鱼为什么会有腥味呢?  相似文献   

3.
佳音 《小学科技》2010,(11):6-6
<正>一我在动物世界里认识了海獭,它们常常悠闲地漂浮在海面上。但是,我发现它们身上有许多海藻,这是为什么呢?A:千万别以为海藻是海獭们的玩具!这是一种巨型海藻,长得非常高大,海獭把它们卷在身上,就  相似文献   

4.
会捕鼠的鱼     
施风 《小学科技》2012,(4):13-13
生活在水里的鱼会捕捉陆地上的老鼠,你相信吗?世界无奇不有,我国东北松花江里的鲇鱼就有这种本领。  相似文献   

5.
<正>两个多月前的一天,笔者回京郊平谷老家,受朋友之托带回了据说可用于治病的几十条泥鳅,为防水外流,80多公里路程中装泥鳅的袋子口扎得紧紧的。回家解开袋子,将泥鳅倒进大水盆却发现这些活蹦乱跳的泥鳅竟然一个个都动弹不得,应该是袋子不透气的原因。懊丧之余,竟发现还有几条能动弹,过了1个多小时,发现又有一些游动了,数一下共16条。又过半天多,其他的再也没有缓过气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方法首次对鲇鱼和黄颡鱼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两种鱼的核型结果在分组式、随体和次缢痕位置等方面均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带型分析,发现了异型的性染色体(暂定为XX-XY型)以及具有带纹结构的巨大随体,并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白乌鱼胴体黏液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鱼胴体黏液变性前后的外表特征、抗菌性和大菌的特征,实验发现:未加热鱼胴体黏液呈现淡红色,而加热处理后的黏液呈淡绿色;接种了新鲜黏液的培养基主要生长了两种菌落(黄色菌和大菌),而接种了加热处理黏液的培养基,只生长了大菌,空白组中无菌落生长;新鲜黏液的黄色菌中主要蛋白的分子量在100~150 k D,而且其中的蛋白质种类较多;大菌不仅与其他菌间存在竞争性生长特性,而且还表现出较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合并脑梗死的左心房黏液瘤的诊治经验.方法:3例合并脑梗死的左心房黏液瘤患者,给予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急诊手术1例,限期手术2例.术后予以康复治疗.结果:3例病人均存活,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合并脑梗死的左心房黏液瘤应尽早诊断及治疗;手术治疗最为关键,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大鲵皮肤黏液的抗氧化性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鲵皮肤黏液的抗氧化性及急毒性安全性评价,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DPPH法,测定了大鲵黏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通过对小鼠灌胃饲养实验检测大鲵皮肤黏液的急毒性,并采用气质联用色谱分析黏液中的毒性成分。结果显示:大鲵黏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77%,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25%;大鲵黏液全粉的LD50值为4.64 g/kg,毒性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C2H6S2)。表明大鲵黏液具有抗氧化性和低毒性,经脱毒后可开发为保健产品。  相似文献   

10.
<正>妈妈说黄鳝小的时候是雌性的,长大了就变成雄性的了,这是真的吗?A:黄鳝的身体细长,看上去像一条蛇,其实它属于鱼类。不过,大多数的鱼类要么是雄性的,要么  相似文献   

11.
蒋敏  马鹏程  朱骏  曾峰 《甘肃科技》2010,26(22):161-163
研究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以免误诊误治。报告巨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伴平滑肌瘤分化一例,通过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比较罕见,治疗宜早期局部扩大切除,并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佳音 《小学科技》2009,(11):6-6
老师说鲸鱼不是鱼,可是它和鱼一样生活在水里,有尾巴、有鳍,那么它为什么不是鱼呢?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行设计引物, 扩增且测定了泥鳅和黄鳝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 并讨论了后生动物18S rRNA基因的碱基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泥鳅和黄鳝的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均为1 204 bp, 泥鳅该基因序列GC含量为53.74%, 黄鳝该基因序列GC skew为0.082, 两条序列同源性为99.67%. 将它们和大西洋鲑3个物种的18S rRNA基因与其线粒体12S rRNA,16S rRNA,Cyt b和D loop区4基因进行序列比较, 发现核18S rRNA最保守, 而线粒体D loop区基因进化速率最快. 从GenBank中选择已测定的4种鱼纲动物和11种脊索动物的同源序列, 分别运用NJ法、 MP和ML法, 构建6种鱼纲动物和13种脊索动物的分
子系统树, 结果均显示, 在鱼纲动物系统树中, 6种鱼纲动物被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大支; 在脊索动物的系统树中, 鱼纲与脊椎动物的四足类形成姐妹群, 表明它们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白玉蜗牛黏液中糖胺聚糖的化学结构及其对血液凝固的影响.采用酶解法提取白玉蜗牛黏液粗多糖,季铵盐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柱层析法纯化获得多糖SMG-2.单糖组成分析以及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SMG-2的化学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体外抗凝血实验分析SMG-2对人质控血浆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SMG-2由L-艾杜糖醛酸和D-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的类肝素糖胺聚糖,因其肝素抗凝五糖序列而无显著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15.
鱼能在水中自在游泳,上下浮沉,除了它有两侧扁平、呈流线型的“身材”,适合在水中自由穿行外,又有尾巴替它“掌舵”。同时,它体内的那个充满气体的鳔,更是“主宰”它上浮下沉的调节器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对鱼类黏液细胞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吐温80组及0.125,0.5,2,8mg/L的DEP组,对鲤鱼染毒20d,采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方法,分析DEP对鲤鱼鳃及消化道黏液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鳃及消化道各部位黏液细胞密度与吐温80组相比无明显性变化.0.125mg/L组鳃丝、口腔上皮及0.125,0.5mg/L组前肠、中肠、后肠黏液细胞密度与吐温80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5,2,8mg/L组鳃丝、口腔上皮及2,8mg/L组前、中、后肠黏液细胞密度与吐温80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DEP对Ⅰ,Ⅱ,Ⅲ,Ⅳ型黏液细胞密度的影响因DEP质量浓度不同、鳃丝及消化道部位不同而异.鳃丝、口腔上皮、前肠、后肠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Ⅱ,Ⅳ型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所致,中肠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Ⅲ,Ⅳ型黏液细胞密度的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13,(6):119-119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黏液非常黏滑而且似乎有点恶心,但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后杰瑞米·巴尔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它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新免疫系统的“家园”,这种免疫系统能保护人类和动物免受感染,因此有望改变多种疾病的治疗方式。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鲍体表黏液的免疫机制,利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西氏鲍(Haliotis sieboldii Reeve)及杂色鲍不同杂交群体鲍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比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鲍中,西氏鲍体表黏液中AKP、T-SOD的比活力最强,显著高于杂色鲍台湾群体,这与生产实践中西氏鲍抗逆性强、存活量高相吻合,推测AKP、T-SOD是较好的免疫指标性酶;而在杂色鲍不同的杂交群体间,台湾♀×F1♂杂交群体与F1♀×台湾♂杂交群体体表黏液中3种酶比活力均最高,推测这种杂交方式能够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有助于为鲍的选育和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知识动漫》2008,(1):40-40
当暴雨过后,有的时候我们会看见在空中有一条彩虹,甚至会在彩虹的外侧看到第二道彩虹,它的颜色比第一道稍淡,称为副虹或霓。彩虹和霓的色彩次序正好相反。彩虹是外红内紫,霓是外紫内红。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动漫》2008,(7):11-11
如果一头老虎身上的毛全部掉光,它身上的斑纹依旧存在。老虎的斑纹好比我们的指纹,每头老虎的斑纹都很独特,各不相同。这似乎是猫科动物所共有的特征,如果留意一下,你会注意到家猫的毛发斑纹同样深入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