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泡石活性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南省浏阳海泡石矿为原料,研究了原矿的脱色性能、制备活性土的工艺流程及有关活化条件.海泡石活性土脱色力高,处理植物油的脱色效果优于国内最好的白土,受到用户好评.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硫酸悬浮液中补加钾盐试剂,改进了白土的结构和组成,提高了活化白土的活性和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3.
活性白土在石油炼制、医药、农业等多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酸对白土活化是主要方法之一。以陕北志丹白土为原料,用无机酸对其进行活化,详细研究了活化过程中活化酸的种类、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活性白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志丹白土活化的适宜条件为:盐酸浓度8%,活化温度80℃,活化时间5~6h。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脱色剂在真空条件下对月见草油进行脱色,分别以茴香胺值、酸值、色价为考察指标,所得脱色油品质的各指标与脱色前进行比较,综合研究表明,脱色剂白土+活性炭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对Ti鱼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高,EPA与DHA总量在20% ̄30%,DHA含量高于EPA,Ti鱼油脱色采用3%活性炭和3%酸性白土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6.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首先用石油醚(90~120℃)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理想组分,然后用石油醚(90~120℃)和95%乙醇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非理想组分。确定了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 m L溶剂/100 g废白土,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温度50℃,抽提时间30~40 min,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 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本论文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沸程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分别用非极性溶剂和两种溶剂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mL溶剂/100g废白土,温度50℃,抽提时间30~40min,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采用H2SO4对粉煤灰进行活化处理,再经液相沉淀法负载CeO2,制得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EDS分析结果证实了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的形成.利用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对酸性红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经质量分数为50%的H2SO4活化后,1g活化粉煤灰负载CeO20.25g,焙烧温度为500℃,投加灰量为10g/L,搅拌反应120min,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pH=1的酸性红B模拟废水,在日光照射下脱色率达93.2%,在紫外光照射下脱色率可达97.5%.说明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对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在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粉煤灰分别进行了加热活化、干法酸活化、干法碱活化、沸石化、成型化等一系列活化处理。然后,用各种活化粉煤友处理焦化厂脱酚工段废水,通过检测废水的吸光率来考察粉煤灰的脱色能力即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轻质页岩的脱色性能,其最佳活化温度为600~700℃。最佳活化时间为0.5h,并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正>本试验研究了一种化学活化剂,对松炭的活化过程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松炭用一种化学药剂的溶液处理时,对制得活性炭的脱色力有特别显著的影响。松炭用化学药剂溶液处理制得的活性炭的脱色焦糖溶液的透光率为96.5%,对0.15%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力为22ml/0.1g炭。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农林废弃物油茶果壳制备活性炭的新方法,以磷酸为活化剂,微波内热方式进行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油茶果壳基活性炭的研究,考察了原料粒度、浸渍比、磷酸浓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浸渍时间对活性炭碘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自制油茶果壳基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了茶油毛油脱色。结果表明,油茶果壳基活性炭制备的适宜条件为:原料粒度0.25~0.38 mm,浸渍比1∶2,磷酸浓度60 wt%,微波时间18 min,微波功率700 W,浸渍时间20 h,在最适宜条件下所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169.69 m2/g,脱色茶油的色泽为罗维朋色号黄(Y)11和红(R)1.0,符合国标油茶籽油GB/T 11765-2003对一级油品的色泽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油茶主副产业链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活性白土的化学改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活性白土的化学改性及其作用机理,对活性度最高和脱色率最大的两种典型活性白土,分别采用Ca(OH)2为改性剂进行无机改性和十六烷基三甲基胺为改性剂进行有机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a(OH)2改性时,Bronsted酸活性中心和Lewis酸活性中心均可参与反应,以脱色率最高的活性白土为原料,阴离子交换容量可达1.404 mmol/g;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胺改性时,只有Bronsted酸活性中心参与反应,以活性度最高的活性白土为原料,有机烧失量可达0.775 mmol/gMMT。XRD分析表明所有改性活性白土的层间距均增加。采用一价阳离子改性时,反应比较容易,可采用简单的湿法工艺;采用二价阳离子改性时,反应比较困难,必须采用温度较低的干燥反应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杭锦2#土为原料制备了环保型活性白土干燥剂,研究了活性白土干燥剂在不同湿度下的吸湿性、逆吸附性与可再生性,并将其性能与相同条件下的硅胶干燥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在25%,50%,70%时,粉末状活性白土干燥剂的饱和吸水率可达9.1%,15.4%,29.9%,且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和一定的逆吸附性.  相似文献   

15.
CNTs气体电极高效产H2O2及在直接蓝脱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碳纳米管等气体电极为阴极,石墨为阳极,构成电化学体系现场产生H2O2,考察电流密度对H2O2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7、电流密度为20mA/cm^2、曝气量为1.3L/min时,通电1h,CNTs气体电极H2O2产生量为1036mg/L,是活性炭气体电极的1.7倍.以CNTs气体电极为阴极,Sb-SnO2/Ti电极为阳极,阴阳极联合降解直接蓝染料,60min脱色率达96%,且反应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活性白土吸附去除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活性白土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特性,考察了初始溶液浓度、活性白土粒径、pH值、温度4种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活性白土吸附苯酚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Langmuir等温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活性白土对苯酚的等温吸附特征; 初始溶液浓度越高,活性白土对苯酚的吸附量越大; 随着活性白土粒径的减小,其对苯酚的吸附量增大; 碱性条件有利于活性白土对苯酚的去除; 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18.
凹凸棒土对蚕蛹油的脱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3种脱色剂,即活性白土、活性炭和凹凸棒土,互相配比成复合脱色剂,对蚕蛹油进行脱色实验,并以脱色效果综合指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最好.对凹凸棒土脱色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得出如下脱色最佳条件:凹凸棒土经300 ℃,1 h高温活化,加入量为8 g/100 mL,脱色温度为50 ℃,脱色时间为40 min,搅拌速度为120 r/min.蚕蛹油的罗维朋红色值从脱色前的8.5±0.1降至3.1±0.0,黄色值从70.0±0.0降至22.0±0.0,脱色效果综合指标达到3.979±0.008,油脂损失率为15.5%±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ES基离子交换纤维,分析了接枝聚合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SEM和IR进行表面表征分析,探讨了接枝率对阳离子艳红染料溶液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接枝率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接枝率逐渐升高,一定时间后趋于平缓;在基材上引入...  相似文献   

20.
高效活性白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某地膨润土为原料,用硫酸对其活化,详细研究了活化过程中固液比、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活性白土质量的影响,成功地制备出脱色力大于200、活性度超过国家化工行业标准规定的各类一等品标准的高效活性白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