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除日本人、美国人和俄国人外,中国电影中较多出现的还有英国人形象。英国是近代最早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的西方国家,电影中的英国人也多是殖民主义的代表。从上世纪60年代的《林则徐》到90年代的《鸦片战争》,时隔30年后中国电影两度关注作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林则徐》中,谭宁邦扮演的颠地和魏立达扮演的义律,把殖民主义分子的形象深深地刻在观众脑海中。90年代的《红河谷》则反映了20世纪早期英国对我国西藏的入侵。有趣的是,英国人还有意无意地充当了我们的老师。正如合拍片《末代皇帝》中来自苏格兰的绅士庄士敦成为…  相似文献   

2.
电影的色彩     
本期的“封面话题”,是《世界知识》的又一个“另类”话题。但因为它谈的是“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所以它又是《世界知识》的题中应有之意。人人都爱看电影,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大家又都在谈电影,中国电影中有那么多的外国人形象,从《世界知识》的角度看,这些形象包  相似文献   

3.
70年来,国内的白求恩研究走过了一条从宣传到研究的曲折道路,毛泽东脍炙人口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与周而复的小说《白求恩大夫》对宣传白求恩形象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泰德.阿兰和塞德泰.戈登的《手术刀就是武器》与拉里.汉奈特的《一位富有激情的政治活动家——白求恩作品集》更是白求恩研究的重要著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白求恩研究呈现出向严肃的学术研究迈进的特色,新资料、新作品层出不穷,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出现整合趋势,纵深空间仍然很大,跨领域、跨学科以及跨国界的合作与交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整个世界电影界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一股重拍热,在中国众多的重拍片中,最特殊的当属《夜半歌声》了。早在距今半个多世纪以前的1937年2月,资深的新华厂导演马徐维邦就已执导了中国影坛第一部《夜半歌声》。尔后,香港邵氏公司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分别于1967、1986年重拍了此片。而1995年春,香港导演于仁泰以马徐维邦的制片的蓝本,第四次拍了《夜半歌声》。算来中国电影发展至今不过90年历史,而一个30年代的爱情悲剧却在60年中四次被搬上银幕,实在是很罕见。电影创作是一个较多地受到各方因素制约的、特殊又敏感的艺术领域,在…  相似文献   

5.
别出心裁     
翻开第20期,一组重头文章是《中国电影中的外国人形象》,这真让人耳目一新。《世界知识》本以讨论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见长,电影似乎不是它关注的对象。可是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它却能别出心裁地把这个话题作为自己的重点文章,而且所取的角度又是这样新颖独特,既是对中国电影的纪念,又符合《世界知识》这本杂志的性质。读了全文,不仅勾起我对自己看过的许多新老电影的回忆(还有一些只是知道故事梗概而并没有看过)以及过去看电影的一些经历,还让我循着编作者的思路思考了一下这些电影所反映出来的“世界”观。其实很多电影过去看了…  相似文献   

6.
谢晋于1957年靠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电影《女篮五号》而家喻户晓。此后,这位第三代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开始了他的电影叙述和电影模式化的创造,一部部令人深思和感人至深的力作,掀起了一场场的谢晋电影风。然而在他的电影作品里,尤其是早期维护女权所创作的女性三部曲(即1957年的《女篮五号》;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1965年的《舞台姐妹》)和文革后的反思三部曲(即1980年的《天云山传奇》;1981年的《牧马人》;1986年的《芙蓉镇》),却是在一种道德与政治体系的相互置换模式中完成的,这一模式体现在谢晋所关注的女权形象、男性形象和对电影所构制的“家”和“国”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立足于由香港马徐维邦执导的电影《夜半歌声》与美国舒马赫执导的《歌剧院幽灵》的比较,重点解读中国版的《夜半歌声》的艺术特色、时代意义以及思想内涵等,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探索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中的某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电影中由于话语权的缺失,致使女性形象丧失主导地位,呈现出单调、统一的特性。为了探究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重要性,采用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以《跳舞,女孩,跳舞》和《伯德小姐》为例,讨论了这一话题的两个维度:一是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女性的成长故事成为电影叙事主体;二是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叙事如何打破父权秩序,阐释了父权社会无意识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及女性主义电影如何通过叙事解构视觉愉悦。由此得出:女性形象是女性主义电影叙事的核心元素,以女性形象解构视觉愉悦,是为女性主义电影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于1937年的《青年进行曲》再次证明,作为国防电影升级换代的母本,左翼电影与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的思想品质和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着诸多的内在逻辑关联,拥有相同基因谱系并且形成事实上的隔代遗传。在三者血缘相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阶级性不仅决定着新中国电影中人物的正反面形象,还使得大脸成为女性正面人物的主流脸型,狐狸脸则沦为有钱阶级-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10.
正徐克版《黄飞鸿》的里程碑意义,不仅在于重塑和创造了多位经典形象,同时,这位处在东西方边缘的英雄负载着港人的集体焦虑,不停扪心自问,中国/香港何去何从……一晃眼,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电影问世已二十五周年,这一系列从第一部《黄飞鸿》(1991)到最后一部《黄飞鸿之六:西域雄狮》(1997)历时六年,逐渐确立起世界影史中的地位。它往上承袭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降的香港动作电影传统和"黄飞鸿"电影的早期版本,往下为复刻黄飞鸿形象的后来人提出了指导和参考,尤其十三姨一角的出现使侠客黄飞鸿的形象饱满了许多。从英文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可以看出徐克有意地将其与《美国往事》(Once Upon a  相似文献   

11.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2.
沈健 《世界知识》2022,(8):74-75
<正>我们的“世界电影巡游”,这一站来到中国的友邦巴基斯坦。在印巴共属英国殖民地的时期,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曾是乌尔都语电影的制作中心,与孟买、加尔各答同为电影业发达的城市。1924年,拉合尔出产了巴基斯坦首部无声片《时髦女郎》。次年,由大东电影公司拍摄的记述佛陀生平的影片《亚洲之光》吸引到国际影坛的关注。1947年印巴分治。当时,拉哈尔共有六家电影制片厂和九家电影院,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沈凤喜作为生存于中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形象的代表,其一生前后时期分别扮演了任人玩弄的物品性天使形象和惨遭弃置后被禁闭的疯女人形象,而这正是作为两性性别对峙中两个男性樊家树与刘德柱对作为女性沈凤喜这种角色的转换与确认。剖解沈凤喜形象可帮助我们解构存在于小说中的男权主义化中心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4.
按照现实主义精神的标准来衡量百年中国电影,无一例外都是深刻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电影。而百年中国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经历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轮回:从自我走向社会,又从社会走向自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人物谱系经历了四个年代,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如果按照代际标准来划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为中国电影的人物长廊奉献了很多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15.
狐精形象在中国有漫长的演变历史,《广异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的狐精形象与宗教脱离,逐渐向人的形象发展。《广异记》中出现了最初的人性化的美狐、情狐形象,它使狐精的性别趋于女性化,并把爱情赋予这个形象,使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狐形象最终能够成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的、内涵深遂丰富的重要文学形象,《广异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笔者所选的是1995年黛米·摩尔主演的影片《红字》,这部影片改编自霍桑的同名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居民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而电影《红字》中人物的形象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反讽手法在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电影通过对人物反讽式命运的刻画展现了19世纪美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7.
深获好评看似完全不同的影片《爱国者》和《勇敢之心》,是除了均由梅尔·吉布森主演外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两部电影.《爱国者》中的本杰明·马丁和《勇敢之心》中的威廉姆·华莱士原本都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在遭受了因英军的残暴而失去亲人的打击下,都不得不拿起武器踏上了为自由而战的沙场,最终也都为自己的祖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获得自由和独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都是具有一颗“勇敢之心”的真正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8.
<正>8月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文件指出,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和牧民一直在该地区开展巡逻和放牧活动。目前,洞朗地区与锡金之间的边界是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小马哥"形象始于香港导演吴宇森的电影《英雄本色》,其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令人难忘。然而最近几年,在一些内地电影中也不时会出现"小马哥"的形象,比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和娄烨的《推拿》。在这些电影中,虽然都有"小马哥"的形象,但是"小马哥"的艺术形象却发生了变异。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中"小马哥"人物形象的相似性与流变性,从而形成对香港与内地电影中"小马哥"形象的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不是帝国形成后开启了全球食品贸易,而是食品贸易促成了帝国的形成。历史证明,食物是如此重要,和战争一样,还会推动国际革命。英国1964年拍摄的电影《祖鲁》描述了著名的罗克渡口战役。这是英国与祖鲁的战争中一场非常有名的战役。1879年,在英军兵败伊散德尔瓦纳之后,在英国皇家工兵中尉约翰·查德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