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多线叠交盾构隧道近接施工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线叠交软土盾构隧道是随地铁建设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隧道空间布置形式.针对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垂直上、下穿2种典型穿越施工形式,借助室内模型试验,根据盾构隧道近接施工的技术特点和控制要求,采用排液法,重点分析了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在各穿越阶段下因地层损失和开挖卸荷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既有隧道纵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多线叠交盾构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下直径线双线大直径(11.6 m)盾构隧道的设计技术研究为背景,重点介绍了该盾构隧道的盾构选型、盾构管片结构计算、管片结构设计、管片防水设计等技术,并对该盾构隧道施工的设计要求做了简单叙述,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接施工"工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地下工程关注的热点.在许多地铁隧道近接隧道施工中,上、下重叠隧道是城市地下隧道中最基本和常见的近接隧道类型.本文以深圳地铁9号线孖岭站~银湖站区间隧道上跨深圳地铁9号线停车场入场线隧道近接隧道施工的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为契机,运用Midas-GTS进行三维分析,着重于研究不同施工工序对重叠隧道近接施工力学行为及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而指导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4.
梁福华 《广东科技》2014,(10):138-139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中,由于采用了径向裂隙双液注浆固结堵水技术,在高水压、大水量、岩体极度破碎的条件下,获得了理想的效果,防止了地下水流失,保住了水源。针对省道203线公路隧道工程左线隧道在设计参数的选取,注浆施工工艺、关键技术的突破、注浆效果等方面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天津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穿越海河的工程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盾构在穿越海河过程中存在的工程风险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应急预案,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海河,对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挖隧道异型结构常见于地铁车辆地面出入场线与主线的合建段,施工工序繁杂,结构力学行为复杂。以国内某地铁工程为例,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明挖异型结构施工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箱与四箱异型结构施工过程中,所有部位基本处于压弯状态,在上覆土回填施工完成后结构处于最不利的受力状态,隧道顶板内侧混凝土因承受过大施工荷载而出现开裂、渗水现象;四箱异型结构在转角加腋位置内力剧增,隧道右线底板承受最大轴力,出场线底板承受最大弯矩;三箱与四箱异型结构不同测试断面的受力变化特征类似,但内力存在差异;对于三箱异型结构,右线顶板与出场线接合部位内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而出入场线顶板及出场线与右线接合部位受力沿隧道纵向变化不大;对于四箱异型结构,结构底板与顶板受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而结构交接处受力变化不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荷载对结构受力带来的短期波动影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针对成都地铁18号线合江车辆段出入线大盾构小间距超浅埋下穿东风渠工程,提出了用黏土换填河底的淤泥、施工隔水层和抗浮压板、控制盾构掘进参数、改良渣土以及壁后二次保压注浆的综合措施,有效解决了下穿河流安全施工风险问题,提高了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的抗浮能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建立了大盾构小间距超浅埋下穿河流安全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6号线草房-终点区间矩形隧道叠落穿越超高压燃气管线,周边环境复杂,隧道与管线净距仅为1.6 m;根据工期要求必须先施工上面的出入线,后施工下面的正线隧道.为了保证管线及隧道的安全,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分别从方案选取、数值分析、施工工艺、地面加固、洞内支护等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区间穿越超高压燃气管采用洞顶深孔注浆+中洞法分步开挖+出入线底板注浆的矿山法方案.从最终监控量测数据表明:本工程采取的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合理、经济,隧道及管线变形均未超过安全性要求,结论对城市地铁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变截面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波象山港公路大及桥接线工程中四脚岙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隧道的三维计算模型,对隧道的开挖以及支护进行施工模拟计算,研究其应力场、位移场,并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变截面隧道的安全性,获得大断面变截面隧道的最优施工方法以及合理支护参数,为变截面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0.
根据隧道直径的大小和地质等条件,分析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隧道工程盾构法施工中盾构设备选型考虑的因素及选择的机型,确定盾构机型配置的主要功能及对地质的适应性,并对盾构主要结构数据和配备能力进行了计算和描述。提出了盾构选型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某施工便线施工条件复杂,全线紧邻营业线,在不影响运营情况下进行施工,施工过程难度大.施工过程合理处理是关键,结合现场条件对便道入场、路堑开挖、营业线防护等关键施工地段,进行分类处理,工程圆满结束,可为同类施工便线工程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的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笔者在总结大量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隧道建设的基本理念:隧道必须建成遗产工程;隧道必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隧道建设必须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合理合同、合理施工方案和设计原则;隧道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提出了单双线隧道选择、隧道纵坡及辅助导洞设置、支护结构设计以及快速施工等隧道设计原则。隧道建设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可指导今后铁路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3.
香山隧道是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重要节点工程,受寿山路立交匝道深入隧道、进口下穿废弃采石场、出口下穿公墓区、地质条件复杂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隧道设计及施工面临众多难题.通过对隧道进出口变截面结构设计、超浅埋大偏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方案、采石场落石对隧道结构安全影响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针对性设计,得出了安全、合理的隧道设计参数及方案,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并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琨 《甘肃科技》2013,(22):137-139,104
依托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验段,针对通用楔形环管片在该盾构区间的施工排版技术进行探讨.通用楔形环管片通过设计排版、轴线拟合调整及施工调整等措施,确保了通用楔形管片在不同的曲线半径或复杂曲线段设计轴线与隧道轴线耦合,减少管片错台,提高了隧道衬砌质量.为类似通用楔形环管片施工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建G217线改扩建工程新建玉希莫勒盖隧道位于中天山玉希莫勒盖达坂,隧道长度为1943 m,为单洞双向两车隧道,其垭口高程达3428m;隧道地处高纬度、高海拔的双高寒冷地区,隧道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变化多,断裂构造复杂,岩层节理裂隙发育、连通性好,地下水丰富等特点.本论文基于新疆在建的玉希莫勒盖隧道,提出了“中、长物探和水平地质钻探验证为主,短距离地质素描分析和红外探水为辅,超长炮孔加密确认为主要内容的“多阶段、多层次、多方法”的“综合立体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以“综合立体式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为指导,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监测程序,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顺利完成了隧道的施工工作,为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了积极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永辉 《河南科学》2012,30(8):1117-1120
基于郑州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某联络通道的特点、地质情况、市政管线、周边环境等,设计了隧道内水平冻结加固土体、隧道内矿山法开挖构筑的全隧道内施工方案;结合联络通道水平冻结施工工序及方法,建议了人工冻结法在地质、水文、周边环境、市政管线、变形要求等方面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7.
辛酉阳 《河南科学》2014,(11):2287-2290
土体在长期自重应力作用下达到平衡,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开挖面土体应力释放,必将打破原有土体应力平衡.在新的应力场平衡过程中,土体颗粒位置发生改变,隧道围岩产生变形,当变形过大的时候,易于诱发工程事故,特别是在偏弱围岩近距双线隧道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其围岩变形的研究来合理分析隧道围岩的整体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结合我国中部某市地铁2号线隧道施工工程实例,研究了双线隧道左右线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规律,得出近距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区域及最大变形值,其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能够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铁路、公路和桥梁等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挖掘隧道,但隧道工程工程量大,施工环境复杂,且涉及到很多安全问题,因此掌握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关键点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本论述以阿尔金山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了探究,该工程由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施工,在施工建设中始终把隧道安全生产作为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认真研究设计图纸,详细调查隧道周边的地质、地形情况,通过多次论证,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方案并在具体的施工中坚决贯彻落实,有力地确保了隧道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常在地铁车站基坑建设后进行区间隧道建设,同时接入车站的出入场线隧道断面增大,对既有基坑结构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地铁大断面隧道出入场对既有基坑围护结构产生有害影响的工程问题,依托青岛市地铁4号线大河东站区间工程,研究既有基坑围护结构受隧道施工影响产生的挠曲位移.首先,综合全覆土压力与Terzaghi松弛土压力两种计算方法确定隧道断面垂直土压力及其对应的侧向土压力、掌子面土压力,并采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基坑围护结构上的附加应力;然后,计算并分析平衡状态下基坑围护结构上的横向附加应力;最后,考虑基坑围护结构的横向附加荷载,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隧道-土体-基坑围护结构3者共同作用的挠曲计算模型,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挠曲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断面隧道向基坑方向的推进,基坑中下部围护结构会发生较大挠曲变形,在实际施工中应重点监测.研究成果可为车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优化、隧道接近与进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控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隧道上部穿越运营隧道1号线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该穿越段的工作难点、施工措施、实际施工情况等,进行了说明及讨论.主要通过穿越前、穿越中、穿越后3阶段控制隧道穿越工作的实施,保证了被穿越隧道及上部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通过探讨本穿越段的施工,对以后不断出现的轨道交通上部穿越施工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