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航班延误,维护旅客的利益,我国民航总局于2004年6月发布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内容简单、概念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并且言辞闪烁,宗旨不明,激发了旅客的不满情绪,反而加剧了航空公司与旅客的矛盾、冲突,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霸机、占机行为,严重干扰了民航运输的正常秩序。建议出台一部法律规范以减少航班延误,解决航班延误纠纷。航班延误问题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这不仅仅有赖于有效力的法律规范,也有赖于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应加强有关延误概念、原因的宣传、教育,促进航空公司与旅客沟通,这样才能减少延误、和谐民航运输关系,促进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民航航班延误的基本概念,对影响航班正常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寻找导致航班不正常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航班延误发生的内在因果关系,结合民航发展现阶段的大环境,提出了航班延误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航班发生延误时,需要采取有效恢复措施降低航空公司的经济和信誉损失.本文利用现有飞机资源,对飞机和乘客进行合理的调度安排问题建立了飞机和乘客恢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考虑了乘客的航班取消成本、航班延误成本、座舱降级成本、飞机的非正常降落位置的惩罚成本及飞机飞行成本等,以使航班恢复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对航班恢复成本进行细分,更接近航空公司在进行航班恢复时的实际情况.使用法国某航空公司真实航班数据作为算例,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算例显示优化模型相对于航班取消方案和航班顺延方案分别使恢复成本降低了21.05%和21.46%.因此,模型能有效地解决航班航空公司飞机和乘客恢复问题,提高航空公司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对航空公司而言,很容易因为自身的原因,出现航班延误或是取消的现象,多数原因都是飞机出现了故障问题,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维修,导致航空公司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航空公司的运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应做好民航飞机维修故障的分析工作,利用科学方式进行质量改进,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的民航运行体系里,航班延误已经成为了机场和航空公司为了提高效率与控制成本的主要研究目标。为了构建更准确的离港航班延误时间预测模型,论文首先分析了导致离港航班延误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利用皮尔逊相关度系数对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基于基本BP神经网络算法(Back Propagation, BP),构建离港航班延误时间预测模型,并进行优化;然后采用自动编码器(AutoEncoder)对BP算法进行改进;接着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预测模型并与优化后的BP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基于上海浦东机场实际历史航班数据进行仿真检验,验证了本文优化模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航班大批量延误问题,综合考虑了恶劣天气下对航路扇区容量和目的机场容量约束,建立了以最小化延误总成本的多机场地面等待策略模型,并对航班延误成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着重考虑了延误对航空公司的经济影响,指出延误成本与延误时间的指数型增长关系和连程航班的延误累积效应.利用CPLEX优化软件对多机场地面等待模型进行精确求解,根据目的机场接收率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航班单位时间延迟费用的不同,对航班的地面延误时间优化.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算法可求出符合各容量约束条件的满意实时解.  相似文献   

7.
史彦飞  许俐 《科技信息》2011,(33):247-248,256
为了使航空公司按照旅客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航班计划,进一步提高旅客对航空公司的满意度,分析了航空旅客选择特性及对航班计划的影响,介绍了旅客计划延误成本的概念,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旅客选择行为的航班时刻优化模型,为航空公司进一步优化航班计划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延误、取消等不正常航班事件严重影响了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管理,一方面航空公司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应对延误等情况,另一方面不正常航班可能导致群体性冲突事件,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航站楼到达旅客的瞬变行为,建立开放式排队网络模型,分析航站楼到达旅客人数在瞬变行为下排队网络的性能指标,利用国内某航站楼旅客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实例验证表明:不正常航班发生后,通过排队网络模型计算并观察各节点人流,可以控制节点旅客人数,以减少因人数滞留过多而引发的群体性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9.
在降低航班延误的前提下,为了减少现有航班时刻表调整对航空公司运营造成的影响,建立了机场群航班时刻优化及动态排队模型,并设计了改进的迭代寻优算法,以珠三角机场群为例对模型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消除航班、飞机中转和旅客中转的情况下,珠三角机场群总航班调整量为615,最大调整量为33;并使广州白云机场和珠海金湾机场离港延误峰值分别降低20%和30%,深圳宝安机场进港峰值降低20%。因此,在能力扩张和运营效率提高不可行的机场,中短期内通过实施机场群航班时间表优化,可以缓解区域机场群的拥堵和延误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考虑航空公司航班公平性的离场航班恢复问题,首先,根据某机场历史数据,研究了不确定因素对机场容量的影响,并通过贝叶斯网络得到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对航班恢复过程中过站时间的影响。其次,在考虑航班优先级的基础上,构建以最小化总延误时间和基于基尼系数确定的航空公司公平性的多目标航班恢复调度模型,并且将不确定性因素对机场容量和过站时间的扰动加入到模型中。最后,运用NSGA-Ⅱ算法对国内某机场的航班数据进行算例分析,与先到先服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总延误时间降低了37.2%,航空公司公平性由0.440提升至0.202,所建模型对扰动的吸收性能较好,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补贴模式对机场群航线网络结构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关于机场、航空公司和乘客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到了纳什均衡条件. 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的补贴模式对多机场航线网络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低补贴模式促使机场群倾向于形成点对点航线网络结构,反之,在高补贴模式下机场群易于形成枢纽辐射航线网络; (2)在较低的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环境下,补贴竞争使得航空公司倾向于选择系统内的大型机场作为枢纽机场;反之,如果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补贴竞争使得航空公司倾向于选择小机场作为枢纽节点; (3)随航班固定成本和空铁联运总运营成本的增大,大型机场作为枢纽节点的概率逐渐减少,而小机场被选为枢纽节点的概率将逐渐增大. 随着机场群内大型机场腹地服务人口比例的增大,航空公司选择点对点航线网络的概率在减小. 研究结论能够为民航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和应用航线补贴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需求的日益增长,航班延误成为了我国现如今民航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机场流量问题的现状。之后从影响机场的流量因素出发,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天气条件、机场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空中交通管制、政策因素对机场流量的影响;从定量的角度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并进行检验。最后加入虚拟变量以研究政策因素对机场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航班延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旅客滞留,在不增加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基础上提高航班运行效率。本文在原有的航班恢复模型基础上,引入跑道容量模型,综合考虑旅客流、航空公司公平性以及航线重要程度的影响,建立了以各单位恢复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航班恢复模型,该模型适用于跑道数以及构型不同的单一机场,算例中引用国内某机场的真实延误数据,并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优化方案,与遗传算法相比,粒子群更适用于该模型,收敛速度更快。与现有的航班运行相对比,优化后的方案总延误时间缩短了11.85%,总延误成本减少了6.55%。最后用TAAM仿真软件分别运行实际恢复方案和优化恢复方案,报告显示优化方案中终端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小,管制员工作负荷更低,从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4.
潘跃晨 《华东科技》2008,(12):48-49
民航华东一体化航班信息系统(简称:一体化系统)系民航华东空管局上海区管高空区接管配套项目.系统核心功能是围绕着航班的"计划、实施、统计"三个大的执行时间段落,将航班生命周期内的包括华东空管局内部、总局、空军、沿航路空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等相关单位涉及的航班信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整合与统一利用,并提供不同层面人员相关的分析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牢和信息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慧  邵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3):10147-10151
为更好地应对航班延误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机场、旅客、航空公司为群体性事件的博弈主体,明确各个主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策略选择,分析其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利用复制动态方程,构建三方两两博弈演化模型,采用三个两方博弈模型对航班延误的旅客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在航空公司与旅客、机场与旅客两个博弈模型中,多数情况下,博弈双方在多次博弈后会调整各自的策略,形成一个循环的闭合博弈圈。在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博弈模型分析中,引入了契约下的核战略的囚徒困境,并得出结论:博弈双方会同时积极应对旅客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首先建立了一种单机场地面等待问题的事件驱动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航班的延误成本差异、最大延误时限以及尾流间隔等其他多种因素;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该算法对传统适应度函数形式和初始群体的产生加以改进,并针对问题特征定义了交叉算子.通过对多组算例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模型与算法对降低延误成本以及控制航班最长延误时间取得了明显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延误航班地面等待成本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延误航班地面等待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结合航班实际运行情况,构建不同供电模式下、不同旅客等待环境下的航班地面等待成本模型.以A320和B747主流运输机型为例,讨论了航班地面等待时使用机载APU(Auxiliary Power Unit)和桥载设备提供电源和气源的成本变化,以及模型中各子成本比例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旅客在候机楼和客舱等待时延误成本差异,以及不同机型使用桥载设备的成本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延误航班地面等待时使用桥载设备比APU更经济,能有效地推迟为降低延误成本而卸客的时间.根据等待时间合理地安排旅客等待环境,选择经济的桥载设备对优化延误航班的地面等待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航空公司来讲,机型分配是影响其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而航班舱位控制是其在运营管理过程当中,采用收益管理这一手段来实现最大化收益的核心部分。本文将两者综合考虑,通过建立双层规划模型,来解决轮辐式航线网络下如何合理地分配机型和控制各航班不同等级舱位座位数问题,并设计了两级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证明本模型有效,表明在轮辐式航线网络下利用双层规划模型可同时解决航空公司机队指派和航班舱位控制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航空运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运输方式,实践中,由于航空运输的运输延误在所难免。但对于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法律责任问题国际上却规定各异,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对航班延误的法律理解不完全一致,由此带来的是对航班延误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完全一致。在航空运输国际化的今天,对航班延误的法律含义进行澄清并明晰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法律责任有利于完善航空运输立法,推动航空运输国际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航班计划松弛时间是为航班地面过站设置的冗余时间,如果预留过多是对资源的浪费,造成飞机、机组、时间等资源的闲置;但在实际运营中,又是吸收延误的重要手段,如果预留时间过少,将造成延误传播加剧.针对过站松弛时间优化问题,本文构建波及延误树.动态研究以初始航班延误为根节点触发的延误传播过程,建立航班过站松弛时间重分配模型,该模型具有确定性和线性易于求解的优点.通过航空公司的实际运行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松弛时间优化问题,在基本不改变原始的机队和机组调度决策的基础上,不增加计划成本而将波及延误时间降低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