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劈分油井产状的方法主要基于油藏工程原理,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尝试用一种改进的产量劈分新方法,对多层合采条件下水驱油藏进行劈分研究,提出了分层产状劈分系数的计算模型。经实际资料验证,该模型对海上水驱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具有考虑因素全面、简单易行的特点,可以用来指导油井的分层研究,满足开发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薄互储层合采且层间非均质较强的油藏,各小层采出程度不仅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而且受单井小层井控地质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简称KNK方法。该方法劈分结果更接近实测产液剖面,尤其对层间差异较大的薄互储层合采井,更符合油藏实际地质状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识别注采连通关系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剩余油分布描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多层合采油藏注采量的准确劈分严重制约着井间连通性的精准识别。首先根据开井及储层改造等影响产量重要因素来确定劈分时间节点;再基于生产、射孔、封层、酸化压裂及产吸剖面等监测资料,采用“节点内线性内插,最后一个时间节点线性外推”的劈分法,进行注采量劈分;随后,基于阻容模型建立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识别多层井间连通情况;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建立判断系数,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油田的100余口井进行注采劈分,计算动态连通系数,通过示踪剂监测、判断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连通系数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程度高,与判断系数拟合趋势好。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同类油藏调整注采关系、制定剩余油挖潜方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层动用程度低,部分油层未动用是蒸汽吞吐阶段主要问题,研制开发了分注分采系列工艺技术,通过该系列技术的实施来改进注汽井的注汽方式,调整吸汽剖面,改善注汽效果。该系列技术适用于油层渗透率错综复杂且符合射孔完井、油层井段固井质量合格、套管无重大变形、吸汽剖面资料比较明显的油井。并根据各油层或各组油层的不同特性进行配汽,同时也就大大平衡了油层纵向吸汽不均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油气证实储量反映了油公司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条件下,经济极限产量对证实已开发储量起决定作用,而操作成本劈分比例又是影响经济极限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操作成本劈分比例对上市已开发储量评估的影响,为今后客观合理地评估证实已开发储量提供支持。从经济极限产量计算公式出发,建立了单井经济极限产量与操作成本劈分比例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油价下操作成本劈分比例对证实已开发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劈分轧制法是用连铸板坯生产H型钢的一种新型轧制方式。本文结合鞍山市第一轧钢厂的具体情况,在实验轧机上采用铅件模拟轧制了H500×200,H400×200的H型钢异型坯。探索了劈分轧制H型钢的一些变形规律,证实了此法在该厂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油井产量劈分是多层油藏精细开发的重要前提,产量劈分的准确与否是油田开发后期增产措施的实施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关键。常规的地层系数劈分方法往往只考虑油层的静态参数,未考虑层间干扰等相关动态参数的影响,势必产生巨大的误差,已难以解决多层油藏产量劈分问题。为此,在常规劈分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构建一种新的产量劈分预测模型,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劈分系数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对比,确定出影响劈分系数的主要因素,最终实现油井的产量劈分。该方法应用于Z油田X区块产量劈分,与常规方法相比精度明显提高,符合实际的开发特征,为油藏后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矿场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高20个百分点。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大庆油田二三类油层,三元液沿着高渗透层突进,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影响了整体驱油效果。对此,在聚驱分注工艺基础上,发展研究了三元复合驱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制了高节流低粘损压力调节器、高调节范围低压力损失分子量调节器及全过程偏心配注器,实现高渗透层段注入量及中低渗透层段分子量的双重控制;分注管柱与水驱工艺完全兼容,水驱、三元驱转换时无需更换管柱,节省了开发成本。307口井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一次投捞成功率95.6%,2-3层平均单井测调时间3天左右,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8%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厚油层内隔夹层的存在使其内部非均质性更加复杂,进而严重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以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为研究区,研究厚砂劈分及隔夹层特征,为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和测井资料确定了复合砂体的可分性,其次确定不同期次河道砂体间沉积的隔夹层为复合砂体的劈分依据,最后根据成因和岩性将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种类型.将复合砂体劈分与隔夹层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厚油层内隔夹层的存在使其内部非均质性更加复杂,进而严重影响剩余油的分布。本文以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为研究区,研究厚砂劈分及隔夹层特征,为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特征和测井资料确定了复合砂体的可分性,其次确定不同期次河道砂体间沉积的隔夹层为复合砂体的劈分依据,最后根据成因和岩性将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种类型。本文将复合砂体劈分与隔夹层结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为了降低开发成本,一口井同时开发两个层间差异较大层系,已成为油田分层采油生产主要面临的难题之一.特别对于非均质油藏因为其层间物性差异大,层间干扰矛盾更为严重,出现层间动用不均衡,为了适应油田开发的需要,消除或减少油层层间干扰,充分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采收率,有必要使用分层开采的抽油泵.2010年在罗庞塬作业区试验了5口分采井,效果较明显,以下介绍胜利分采泵工作原理、技术规范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连通性的研究,对注采井网优化部署并适时合理调整,单井产量及采收率明显提高,驱油速度均匀平稳,避免采油井暴性水淹,油田开发效益明显,具有对类似油田开发工作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非均质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一般采用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层系内如层数太多,层间非均质性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既能满足开发生产对层系细分的需要,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大港油田D断块属于低渗透非均质油田,油层多达49个,在准确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采用"合采分注"技术,降低层内干扰,合理划分开发层系。  相似文献   

14.
提高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高效开发此类油藏的主要措施方向.基于此类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每一层都有一极限注采井距的情况,充分考虑多层低渗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建立了多层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纵向非均质多层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指出缩小井距和增大注采压差是提高其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实用、易操作.  相似文献   

15.
X区是工业化三元复合驱区块,经历了受效初期、含水低值期和含水上升期等不同开发阶段。进入三元复合驱开发后期,结合区块自身发育状况及受效特点,在节省化学药剂和聚合物用量的基础上,注入介质由聚合物、碱和表活剂三元体系改为单一的聚合物溶液,实施后区块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动态反映特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通过对三元驱后改注聚合物体系区块的不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注入、采出的变化特点,为三元复合驱区块的后续有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单井分层配汽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均质性稠油油藏 ,建立了二层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单井分层配汽问题。对管流、嘴流、渗流的协调计算及蒸汽流过节流喷嘴的临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配汽工艺可得到合理的注汽剖面 ,实现了单井分层配汽 ,节约了作业费用。对配汽量、注汽速率及喷嘴结构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已进入中后期,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侧钻井的数量急剧增加,已达1400口井,目前的开采工艺满足不了侧钻井的开采需求,为此研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侧钻井的分注、选注工艺管柱,以完善稠油开采工艺,发挥油层最大潜能,达到最佳开采效果。该技术在曙光采油厂已实施应用近30井次,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显库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507-4511
通过对葡萄花油层地层压力状况及影响压力因素分析,指出地层条件差异和注采关系差异是造成地层压力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压力分析指导开发调整,对今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油田进入高含水注水开发后期,针对注水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砂现象严重,分注井在停注、泄压时,地层返吐出砂,堵塞井下配注工具,无法投捞测试,反洗井洗不通,导致频繁的作业返工。通过分析原因,展开出砂井的分层注水工艺配套技术研究,解决了出砂水井的无法进行正常分层注水的问题。该技术现场实施8口井10井次,工艺成功率100%,实现增注50940方、减少无效注水52800方,减少出砂水井维护性作业3井次。该技术有效阻挡了地层水返吐,可避免地层激动出砂,实现控制洗井,初步解决出砂井影响分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4或5级完井的多分支复杂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多分支井的工艺管柱,并分析了两种管柱的工艺管柱组成、原理及管柱的优缺点,该管柱的实施能有效延长油井开采寿命,提高多分支复杂结构井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