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强圈与容器壳体间的接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薄壳理论分析中,通常假设在补强圈与容器体之间没有接触,其间的接触力对于结构应力分布的意义和影响尚不清楚,由有限元分析得出的应力分析结果,其中就包括了这种接触力,有限元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有接触假设的有限元方法,对于应力场分布能够产生更好的理论预测,同时对补强圈与容器壳体之间的间隙变化影响以及不同开孔订对接触的影响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娄海波  刘标 《科技信息》2013,(26):443-443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减压阀组工作原理及如何通过调节阀门动作实现高炉顶压的恒稳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高层建筑分区消火栓给水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泵组和减压阀联合使用技术,整个消火栓系统仅用一套变频调速泵,就可满足各分区不同压力的需要,这样可取消中间水箱,并较好地解决了消防过程中的超压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钢铁冶炼的质量,优化高炉顶压的控制方法。以大中型高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炉的工艺流程及影响炉顶压力的因素,构建了高炉炉顶压力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基于减压阀组调节的高炉顶压控制策略—跟随比例积分微分(tracking 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 T-PID)控制 。为验证此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应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策略的正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某钢1#高炉顶压控制系统,结果表明高炉顶压波动能控制在±3 kPa左右,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圆筒形薄壁容器开孔率大于0.5时采用补强圈补强之后的结构进行了极限分析.用两倍弹性斜率法、双切线法分别确定了内压作用下该补强结构的极限载荷,同时,由爆破试验得出其爆破压力并与无补强圈补强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研究的薄壁容器(d/D≥0.5)的补强圈补强结构,无论是筒体还是接管,其横向对称面上的极限载荷均大于纵向对称面上的极限载荷.结果还表明,补强圈补强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圆柱壳大开孔结构的极限载荷值及爆破压力,具有明显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等面积法和基于有限元应力分析设计方法对内径1 000mm的圆筒开100~500mm圆孔在1~6MPa的情况下进行了分析。应力分析设计中,分别采用了传统的Path1和标准推荐的Path2进行了应力评定。分析结果表明,Path1的分析结果较Path2偏于保守。根据Path2的分析结果,补强圈补强适用于6MPa以下的压力,且在内压较小时,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椭圆形开孔的形状、圆筒体周向斜接管和圆筒体轴向斜接管的开孔三种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沈宁 《科技资讯》2008,(10):28-29
压力容器由于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常常需要开设各种大开孔结构,超出了常规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只能依靠实验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设计或经验设计,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接管内伸式补强结构应力做了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先导式减压阀压力传感器的标定、减压阀的卸压-建压特性试验为例,对先导式定压减压阀CAT系统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做了详细的阐述。给出了试验中传感器标定方法及数据预处理的一种具体算法。结果表明:将正交多项式回归应用于动、静态特性试验的数据处理中,回归次数越高,回归曲线越逼近真实曲线,正交多项式回归的标准差就越小,数据处理的精度就越高。该法可以应用于相关的数据处理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补强方式对压力容器开孔接管区的集中应力的影响,比较了补强圈补强结构和厚壁接管补强结构的补强效果,并对其应力集中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使用补强圈补强,还是使用厚壁接管补强,补强后的应力集中系数都明显降低,且对于大开孔结构,厚壁接管补强优于补强圈补强.  相似文献   

11.
计及可压缩性的水电站辅机管网时变系统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的油气水系统由于运行操作或事故的产生 ,其管网会产生“死点”或“死网”而使其实际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网计算方法 ,无法满足仿真对持续求解的要求。该文在考虑流动的阻尼的同时还考虑了流体的可压缩性 ,推导出相关的公式 ,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提出了计及可压缩性管网的结点法 ,编制了通用的程序从而使时变的管网系统得以持续求解 ,2个算例的计算结果准确 ,为管网计算的自动建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吸气阀在通气管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料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介绍了吸气阀的优良性能 ,以及在设计与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分析了将吸气阀引入建筑内部生活污水管道后 ,在保护卫生器具水封不被破坏、平衡管内压力方面具有替代通气管系统的若干功能 ,简化了传统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郑州市供水管网运行中的排气阀进行了分类,确定出了7种类型排气阀,并选取了阀体进行进排气检测,对比优选各种排气阀的进排气性能,在此基础上对管网中使用的阀体进行了现场监测,考察排气阀运行效果,统计分析了郑州市排气阀现状,为郑州市排气阀的设置和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志  冉祥涛 《山东科学》2014,27(5):42-45
为实现钢厂循环发电过程中对混合煤气的稳压控制,设计了应用于蝶阀压力调节系统的增量式模糊PID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并与常规PID仿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能够使该调节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满足稳压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反应堆检修过程中发现停冷系统的阀门接管出现裂纹,裂纹出现在焊缝坡口部位,为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需对阀门接管进行失效分析。采用目视检测和渗透检测方法,对裂纹出现的区域进行无损检查,确定了裂纹的数量和方向。根据无损检查结果对典型裂纹区域进行了显微分析和成分分析。检查结果表明,裂纹从管壁内侧向外侧扩展,裂纹周围晶粒未发现变形痕迹,裂纹区域与非裂纹区域晶粒未发现区别;裂纹横断面呈现脆性断裂特征,裂纹内部发生了腐蚀,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氧;结合阀门接管的运行工况分析认为,该阀门接管失效原因为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提前破坏的内燃机车柴油机气门的宏观与微观断裂形貌,对材料成分性能、受力状况、断裂过程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气门断裂是由于堆焊层与基体熔接不良,交界区存在大量裂纹,机车运行中气门密封面受到连续高频撞击,导致气门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7.
电液伺服阀的控制是数控弯管机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通过利用增量式PID控制方法,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计数器/定时器及数模转换器,实现了对电液伺服阀的准确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弯管质量和重复精度高,完全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矢量喷管作动器电磁阀在通油不冷却工况所处热环境。建立了电磁阀热分析计算模型及其热平衡方程组。编制源程序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因为电磁阀尾部附近的作动器总体主油路仍然工作,带走热量;所以电磁阀在额定工况、通油不冷却工况下可正常工作。另外,还对影响电磁阀温度的四个主要因素:环境温度、焦耳热、入口油温、作动器总体主油路流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到了各因素对电磁阀温度的影响规律。其中,环境温度对电磁阀温度影响最大。当无量纲环境温度小于1.53时,电磁阀温度在可承受极限温度范围内,可以正常工作;当无量纲环境温度高于1.53时,电磁阀将处于超温状态,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9.
苏通大桥群桩基础应力扩散角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代墩基法是群桩沉降计算的一种简化模式,在计算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群桩基础最终沉降量时,得到的理论值往往偏大,经沉降经验系数修正后其值又偏小,而且按照从外围基桩以-φ/4(-φ为平均摩擦角)来考虑应力扩散作用显然不适用于深水群桩基础沉降计算.鉴于此,利用苏通大桥地基基础安全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数据,考虑钢护筒与桩身共同作用,采用等代墩基法模型反演不同施工阶段应力扩散角,得到荷载传递过程中应力扩散角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给出用等代墩基法计算深水群桩基础沉降时应力扩散角的取值范围,为桩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炉煤气含有大量粉尘,易沉积于管道三偏心蝶阀阀座密封面底部而造成阀板卡塞或损坏,影响高炉生产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获取管道内部高炉煤气流速对蝶阀区域粉尘沉降规律的影响机理,使用Pro/E建立了蝶阀及其区域流场的三维模型,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的FLUENT模块,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DPM模型,对3种高炉煤气流速条件下的蝶阀区域粉尘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流速为8m/s工况下,粉尘沉积质量随阀板开度增大而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12m/s和16m/s工况下,粉尘沉积质量随阀板开度增大而降低;阀板开度15°工况下,粉尘沉积率随高炉煤气流速增大而升高,而45°和75°工况下,粉尘沉积率随高炉煤气流速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高炉煤气管道蝶阀区域粉尘自动清除装置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