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雪芬 《科技资讯》2008,(15):185-186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讨论中的一个"沸点",有人主张"少预设多生成"、"轻预设重生成",同时也有人觉得必要的预设才能有良好的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要建立教师和学生理解之间的桥梁,这仅靠学生的活动经验是得不到的,更需要教师的预设来作引导。我们赞成在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利用生成资源,但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更需要精心的预设来作保证。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化学课堂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课前精心预设同时,并致力开发有效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反思教学行为,及时予以调整,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前要精心预设,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使课堂教学在“预设”与“生成”中不断的优化与整合,预设与生成也就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阮邡 《科技信息》2011,(32):353-353
课堂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一直是个难题。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有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教学预设决定着教学行为,制约着课堂的动态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那么,如何预设才能更好地为生成服务呢?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信息技术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5.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两者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教学智慧,才能正确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才能科学地预设并艺术地生成。本文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智慧进行挖掘,意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力求语文课堂教学和谐而高效。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决定了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排除实践中存在的误区,把握好课堂教学生成的度和相关实施策略,全方位地涉猎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和动态生成的切人点,充分挖掘动态生成性资源,打造持续交互的课堂生态,全面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多变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师纷纷开始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探究。备课时,教师必须以生成的眼光来预设,在预设中接纳生成,当然,教师必须有灵活地教学机智来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这要求对学生原始的生成及时引导点化,激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包括知识、能力、方法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良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赵现军 《科技信息》2012,(5):406-406
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之中,虽然它也需要教学之前的宏观设计,但是教学前的设计只是生成的一般指导,具体怎样生成,生成的结果怎样等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得以体现。而语文是既人类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生成性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生命的创造、潜能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创意和新的方法,时时彰显着生成的多彩魅力,演绎着生成的新理念。而这精彩的生成,有的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而更多的却是在教师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0.
范晔 《海峡科学》2008,(8):90-92
从某种角度讲,课前预设是课中生成的基础,在备课中进行有效弹性预设,为动态课堂服务尤其重要.教师在预设中要做到心中有本,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动情点进行弹性预设,并及时根据课堂的动态需求调整教案.这对教师的备课写教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追求课前预设的精益求精,使弹性预设为动态课堂的精彩纷呈服务,实现教学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课改的深入,“预设”和“生成”这对互相对立的概念已不断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预设”和“生成”原本一家,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摈弃“预设”,只有两者并重,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在河南省第八届高中英语教师讲课大赛中,从开场到语法讲解,从阅读到交际,情景设计变化多样,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是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绝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但一味地强调生成而忽视预设的作用我认为并不是十分妥当的.一个好的老师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做到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从而让课堂生成之花盛开.  相似文献   

13.
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怎样把预设与生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认为:预设是课堂教学的根,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魂.只有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化学新课堂.  相似文献   

14.
王保军 《奇闻怪事》2009,(11):16-18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潘腾龙 《科技信息》2012,(27):311-311,351
预设,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自己的已有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预设决定着教学行为,制约着课堂的动态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心里学家告诉我们,你想看见什么,才能看见什么。所以我们对学生回答的预设,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而是从教师备课的角度出发的,因为需要学生回答什么,所以预设这个问题从而达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我认为仅仅在备课中预设学生的问题或答案,不足以达到"备课要备学生"的要求。本文我就"如何做到备课时备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倡导课堂教学“少一些预设成分.多一些动态生成”,逐步实现“变预设为生成”。然而.课堂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是依赖于教师的精心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奠基石”,而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超越。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和谐地融为一体,不断地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我们才能步入理想的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7.
徐萍 《科技信息》2009,(28):301-301,303
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共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调控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寻找预设的基准点、留足生成的时空点、捕捉生成的闪光点;挖掘生成的意外点、运用生成的错误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凸显精彩的体育课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常晋杰 《山西科技》2010,25(1):125-126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弹性预设"促"动态生成",二者的和谐统一是信息技术学科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课堂教学应是在预设中生成,又在生成中预设的。文章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有关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学生认知起点、创设弹性方案、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理念,更应该真真切切地把它与具体学科结合在一起,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课堂呈现出自然、开放、本真的一面。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从关注预设和"呵护"生成两大方面入手,就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