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在带给大家快捷方便的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探讨移动支付系统结构以及椭圆曲线密码系统,针对移动支付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了移动支付系统中一种CA的信任模型,对该模型分析之后,将椭圆曲线算法应用到其中,保证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身份tate配对的移动支付手机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移动支付业务对安全性能的需求,描述了一种用于支付的手机终端,采用移动支付协议和终端安全机制,既保证了移动支付数据的安全性,又减少了通信次数和费用.此外,由于手机终端有限的存储能力和无线通信网络有限的带宽导致在无线移动环境中采用数字证书是不适合的,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tate配对数字签名方案.通过终端身份特征生成密钥,有效地降低了公钥密码系统中数字证书的分发和管理成本.该数字签名方案具有简单、有效的特点,适用于低带宽的无线环境和低性能的终端设备中.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移动支付应用日渐普及,智能手机日益成为移动支付的主要平台,由于智能手机的随身携带特性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使得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广受关注。简要介绍了移动支付的常见形式,对手机银行这一移动支付的最主要形式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防范安全风险、提高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及移动互联技术迅速普及,使用基于手机移动端的支付业务越来越频繁.本文针对移动终端支付时需要输入银行卡号,存在复杂性、易忘性、易错性、风险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CV的快捷银行卡号识别方法.重点阐明了这一方法的实现基本过程及所需要的OpenCV函数,从而完整实现了基于移动端的识别银行卡号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络及电子支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为数字字符的识别技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手机支付,一种利用手机和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付款的"不接触式"移动支付服务日益受到移动运营商、网上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所谓"不接触式"移动支付是指通过手机和读卡器等设备间的无线数据传输完成支付交易,这使手机具有银行卡的功能,方便、快捷。但手机支付存在太高的风险,使消费者望而却步,手机支付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本文就是从分析我国手机支付方式的风险入手,提出降低我国手机支付的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移动Ad Hoc网络(MANET)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的无线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固定物理基础设施和集中式组织管理机构,通过无线信道实现移动节点之间的通信.然而Ad Hoc网络的固有特性使其更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在基于分布式PKI/CA体制的安全解决方案中如何生成和分发CA密钥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现有的几种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RSA密码体制的分布式CA密钥共享生成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解决手机钱包资金账户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芮荟 《科技信息》2011,(9):I0078-I0079
手机支付是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和无线金融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支付现场脱机交易暨手机钱包服务是其中的领军业务。手机钱包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交易信息安全和资金账户安全并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的问题。通过介绍手机钱包的实现原理、流程和安全管理现状,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两点解决思路,来探讨采用合适办法保证手机钱包安全的可行性,以期能推动手机钱包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继卡类支付、网络支付后,手机支付俨然成为新宠。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已达到19.74亿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4G业务的进一步普及,手机钱包客户端、应用内支付、手机刷卡器、二维码支付、NFC近场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得到迅速发展.消费者对这种新型消费模式的认可,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移动支付,也称作手机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一般为手机)发出数字化指令为其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单支付的方式.作为一种集移动性、及时性、定制化、集成性于一身的电子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可让用户获得更加便利、快捷、实惠的支付体验,从而推动电子支付覆盖到更广泛的人群.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数据,网络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使用日趋普及。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手机支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藏风险,如被盗刷、窃取账号等不安全因素成为手机支付的隐患。如何才能安全进行手机支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移动支付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移动支付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关键.针对移动支付的分类、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基于硬件安全模块SE的保护、客户端与服务器间加密认证及采取合理的监管措施等移动支付安全的措施.以求为用户移动支付寻找一个安全性较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验证秘密分享的移动代理安全支付协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移动代理的安全问题是移动代理技术面临的一个很大障碍,为保护移动代理支付时的信息安全,采用Pedersen可验证秘密分享方案,设计了一个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安全支付协议.文中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协议的性能,包括安全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协议的运行效率.结果表明,和已有的方案相比,该协议在保证具有合适运行效率的同时,弱化了已有方案的安全执行条件,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因此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移动支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便利快捷的支付手段,并迅速占有相当的支付市场份额.移动支付按支付距离分为近程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本文研究的是第三方支付在近程支付常采用的一种方案.该方案以二维码信息技术为媒介,实现近程支付到远程支付的转换,最终完成支付.但由于所采用二维码本身的局限性,依托其作为第三方支付手段的过程中便出现了相关的安全威胁,其中最典型的是钓鱼威胁.本文详细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并采用特殊加密方法和第三方认证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且对解决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利用形式化验证的方法验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Mobile wallet is a very convenient means of mobile payment to allow the clients to conduct the payment via their mobile devices.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 burden of resources-constraint mobile devices, a few mobile wallet protocols with outsourced verification in cloud computing were proposed. But in some of the protocols, there exist the risk of a colluding attack of the customer and the untrusted cloud server.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mproved protocol, in which the payment information is protected by Hash function and random number. The malicious customer and cloud server cannot change the payment information to conduct a collusion forgery attack to defraud the merchant. The secur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improved protocol can enhance the security in terms of correctness, unforgeability and traceability without increasing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有移动支付流程面临信用缺失的风险,引入第三方支付的思想优化了移动支付流程,并且在SOA思想基础上,设计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功能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椭网曲线密码体制和对称加密体制,提出了一种新的签名加密算法,它集密钥交换、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解密功能于一体.针对手机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该算法的手机支付系统,并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移动支付的安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燕 《科技信息》2010,(21):I0067-I0069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普及,移动支付凭借其它支付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必将受到用户的追捧,安全是制约移动支付推广的关键因素。移动支付的安全涉及支付双方的身份认证、支付双方会话的保密和支付双方合同的公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公共无线局域网面临网络安全、用户数据保护、身份认证、移动管理及网络服务等多方面的挑战。将现有的公共无线局域网分为WISP-owned, Operator-owned以及for Enterprise 3种类型,并分别讨论了各种类型的特征及其架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接入控制器模式的通用安全体系,可应用与目前大多数类型的公共无线局域网。提出了一种802.1X和WEB认证的混合型认证协议,该协议在进行WEB认证时将利用802.1X协商后产生的密钥进行,可有效的抵抗窃取服务、基站伪装、消息窃听等攻击,并与现有公共无线局域网Web认证相兼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