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6月10日报道: 在法国的比利牛斯山有一座在80年代就倒闭了的实验性太阳能发电站, 它从来没有生产过有商业价值的电能。这座电站有大约200面可调整角度的反射镜, 能把阳光聚焦在一座塔顶的热能收集器上用来发电。现在, 法国研究院的科学家将这些反射镜重新装修, 用其中的40面反射镜接收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而不再接收阳光。科学家们指出, 它的原理很简单, 即当伽玛射线击中大气上层中的原子时, 能从原子中撞击出电子流, 形成所谓电子瀑布; 当电子瀑布雨点般降落到地球表面时, 就会产生细小的称为Cerenkov射线的闪光。  相似文献   

2.
一、导言核物探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荧光方法,是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它的物理基础是:当放射性同位素所放出的X射线去轰击研究介质,使原子的电子壳层内层电子逐出而形成电子空位,产生激发状态,当邻近壳层上的电子补充这个空位时,同时放出特征X射线(即荧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2000,(2):8
植物的叶子具有一种鲜为人 知的称为光电效应的奇特功 能,当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 叶吸收光能并从水中夺取电子,这 些夺来的电子在植物分子间渐渐集聚起来并不断地自由运动,使植物分 科学家发现,植物夺取电子的能  相似文献   

4.
纸卷式太阳能电池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4年8月20日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阿瑟尔的远景研究开发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以像壁纸一样卷起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膜式太阳能电池携带方便,而当把卷起的膜展开在阳光下时,它就接收太阳光并把光能变成电能。这种薄膜是...  相似文献   

5.
刘苹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225-226
本文用量子力学中的微扰理论分析X射线与电子相互作用原理。发现:X射线进入晶体中,电子吸收X射线后跃迁几率不仅仅与入射光频率有关,而且与电子在原子中空间住置以及状态有关,也与X射线原子之间的正离有关。只有当三者满足一定的关系时,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反射强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次级伽玛射线辐射模型解释耀变体1ES 0229+200的GeV强伽玛射线辐射.在该模型中,源内初级光子和源外次级光子都对观测到的高能伽玛射线辐射有贡献.假定一个合适的电子能谱和星际磁场(IGMF),获得了耀变体1ES 0229+200的能谱.研究结果表明:GeV强伽玛射线辐射来源于正负电子对(e±)散射宇宙微波背景(CMB)光子产生的次级伽玛射线.  相似文献   

7.
傅华  张旭  NASA 《科学世界》2005,(3):28-35
就像夜空中明灭的焰火,伽玛射线暴瞬间“点亮”了星空。它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但它稍纵即逝的天性使得科学家难以捕捉和研究。而这并不说明我们对它一无所知。美国宇航局派遣雨燕探测器将为我们揭开谜团。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14,(8):112-112
<正>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铀原子核具有放射性。他发现,它发出的射线能使空气电离,还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钋和镭,并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其他的放射性元素。这里所说的放射性,是指某些元素的原子通过衰变,可以自发地放出α射线(氦原子核)、β射线(电子)或γ射线(高能光子)的性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E=mc~2",为我们揭示了小小的原子中蕴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掺杂对Al(111)面O2吸附性能影响规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构建模型以及设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O原子覆盖度下Ni、Mn、Si掺杂对应Al(111)面吸附O2的吸附能、功函、Bader电荷、差分电荷密度、以及态密度。研究表明:当氧原子覆盖度较低情况下,纯铝表面吸附能绝对值最大,转移电子数最多,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主要由最外层电子轨道决定。当氧原子覆盖度增大至3/8时,掺杂表面吸附能大于纯铝表面,掺杂促进了Al(111)面吸附氧分子。结果表明:Al(111)面吸附氧分子的能力不仅与掺杂元素有关,还与各表面O原子的覆盖度有关,当O原子覆盖度较低时,Mn、Si、Ni掺杂抑制了O2吸附,当覆盖度较高时,Ni、Mn、Si掺杂促进了O2吸附。  相似文献   

10.
伽码穿透力     
伽玛γ,希腊字母中的第三个字母。γ射线。又称丙种射线,镭和其它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的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穿透力比爱克斯射线更强,能穿透几十公分厚的钢板,工业上用来探伤,医学上用来杀菌消毒、治疗肿瘤等。 在深圳,一个以“伽玛医生”命名的互联网企业(WWW.drgama.com)正迅速崛起。经CNNIC第三方认证,才短短的半年时间,其页面浏览量已超过100万,每月有150万人访问网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深圳速度”。 首席执行官耿军博士毫不讳言自己的“狼子野心”——他要直取中国健康类网站中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里有许多难题困扰着科学家,就如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所言:我们必须把目前的宇宙状态看作它以前的状态的结果,以及以后发展的原因,如果有一种智慧了解它的实体各自的位置,如果它还伟大地足以分析所有这些事物,它就能用一个单独公式概括出宇宙万物的运动,从最大的天体到最小的原子,都毫无例外,而且对于未来就像对于过去那样,都能一目了然.作者企图通过创立统一场论这一崭新的理论并解释椭圆图及公式让有经验的科学家,从这个理论和图型及公式的出发点与结果,得到正确认识自然界起因和运动后能量大小变化的能力,特别是能对天体进化模型重新设计其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双幂率电子谱,考虑了源内极端相对论性电子的逆康普顿散射过程和源外极端相对论性质子与背景光子相互作用(pγ相互作用)对高能伽玛射线辐射能谱的贡献。结合Fermi-LAT最新的观测结果,假定一个合理的电子谱和质子谱,将模型应用于TeV耀变体PKS 2155-304宁静态下的多波段辐射能谱。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过程能产生PKS 2155-304宁静态下的多波段辐射能谱,且pγ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辐射对高能伽玛射线能谱有明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含时演化理论模型研究脉冲星风云G21.5-0.9的多波段非热辐射.在这个模型中,考虑2种不同成分的注入电子,低能成分电子和高能成分电子.其中低能成分电子形式为具有幂律谱,而高能成分电子形式为Maxwellian加上一个高能幂律谱.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脉冲星风云G21.5-0.9的多波段观测数据,射电到X射线段的辐射主要通过电子同步辐射产生,而伽玛射线主要通过逆康普顿散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据人民网报道 :来自德国与奥地利的科学家日前利用飞秒 (1飞秒为千万亿分之一秒 )激光技术成功地观测到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情况。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介绍了这一成果。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费伦克·克劳茨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马库斯·德莱舍等科学家介绍说 ,他们首先使用短脉冲的 X射线轰击氪原子外壳 ,使之产生一个很小的孔隙 ,使得一个电子可以从早先“壁垒森严”的原子内部逃逸出来。科学家借助 0 .9飞秒的超短激光脉冲成功地观测到了其他电子是如何将这一孔隙重新“修补”填满的。科学家形容说 ,这如同使用快门时间仅为若…  相似文献   

15.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的不同磷含量的Ni_(100-x)P_x合金的原子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当x=10时,磷元素的掺入导致了NiP样品中fcc结构的镍晶格扭曲和膨胀,Ni-Ni第一近邻配位的键长约增加0.03 A.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膨胀和扭曲加剧,当x达到14左右时,样品的fcc-Ni晶格被完全破坏,从而形成非晶态NiP合金.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的结果表明,低磷含量(x≤10)时NiP样品的电子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磷含量的增加,Ni4p态的分布变得宽化和越来越弥散.而当x达到26时,有大量电荷从Ni原子转移到P原子.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H~(1+)和He~(2+)的离子束入射Au靶表面,测量了激发靶原子的M壳层特征X射线辐射.实验结果显示:靶原子的特征X射线M_α和M_ζ产额以及X射线产生截面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增加而增加,实验获得X射线产生截面数值与利用BEA近似、PWBA模型以及ECPSSR理论估算的结果相比较大,实验截面随动能增加的趋势同PWBA模型估算的趋势较为接近.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当入射离子接近高Z靶原子时,由于高Z靶原子的M壳层电子束缚能相对较小,使靶原子产生双重离化和多重离化,荧光产额显著增强,使X射线产生截面增大.  相似文献   

17.
新华网巴黎 5月 12日电 (记者卢苏燕 )一个由法国、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合成了常温下稳定存在的、具有两个紧凑未配对电子的分子 ,这种分子将可用于生产磁性聚合物 .科学家称 ,这一成果推翻了众所周知的化学常识 .按照传统的物质构成理论 ,稳定分子中电子是配对存在的 ,具有单电子、即未配对电子的分子性质非常活泼 ,特别是在常温下 ,当一个分子含有两个相互紧靠的单电子时 ,这个分子的存在时间一般不能超过几微秒 .据最新一期法国《研究》杂志介绍 ,法、美、德三国科学家所研制的分子的核心呈四方形 ,四方形的各端都有两个…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9,(5)
今天,在举世欢呼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无限光明时,我们不妨掀开科学那辉煌的面纱,看看在它后面曾凝聚着多少苦涩和遗憾。其中,科学家作伪事件是不可回避的一种败笔。虽然科学本应以求实求真为宗旨,但科学界一直在发生违背这一宗旨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值得我们深思。科学史上的"皇帝的新衣"——N射线闹剧继伦琴发现 X 射线后,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 N射线。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之后,兴起了一段研究 N 射线热潮,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发表了54篇有关 N 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介绍 N 射线可以穿透纸、木头、薄铁、石英等这些光  相似文献   

19.
歌德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与音乐是两门性质很近的艺术,二者都具有内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和谐、对比、节奏等美感因素,而且不少能工巧匠设计出奇妙的建筑,确能奏出音乐来。音乐增匈牙利的索尔诺克市有一座音乐塔,当人们走进塔时,就能发出阵阵优美的音乐。原来建筑在塔顶装有各种各样管风琴,只要风一吹来,便会奏出动听乐声,象一支管乐队在演奏。音乐亭法国巴黎市郊的一座景色秀丽园林,建有一座精巧的音乐亭,亭子的地板是由一块块形似棋盘的方格组成,每个方格都有标志,表明它能奏出一定音阶。当人们步…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使用属于费米子(半整数自旋粒子),具有与电子相似特性的,含有3个质子、3个中子与3个电子的锂-6同位素来模拟电子的行为。他们利用红外线激光束捕获超冷锂原子气团,将其冷却到仅比绝对零度高亿分之十五开尔文。当逐渐增加原子间斥力时,他们观察到原子气团先是变大,然后突然收缩。当原子从陷阱中释放时,它们突然急速扩张。这些现象与磁性相位转换的理论预测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