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往复泵装置水力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安装空气室后工作缸的压力特性和管道的流量特性,根据往复泵非定常流动特点和空气室调节流量原理,建立了泵装置水力特性的仿真数学模型,用数值逼近法求二阶非线性方程组中压力解,提出了迭代计算中的收敛方法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泵启动后一段时间内,排液过程压力和流量曲线会呈现波动性,先突然升高至最大值,然后逐渐衰减并稳定在平均值,波动周期大于2π,吸液过程压力有可能先降低至最低值然后回升,波动幅值取决于泵转速n和空气室气体初始容积Vk0.压力和流量特性除有波动性外,还具有脉动性,其周期≤2π,由工作缸数决定,幅值大小也取决于n和Vk0.  相似文献   

2.
预压空气室虽在国内外生产的植保机械用隔膜泵上已普遍应用,但对该类空气室的性能研究未引起重视。本研究表明,空气室的充气压力、气室隔膜的材质和结构尺寸对气室的稳压效果很有影响,如设计和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稳压效果,还可能加大压力波动。本文通过理论和试验数据的频谱分析指出,预压空气室的充气压力应与工作压力很好匹配,压力脉动最小的最佳充气压力与工作压力之间成线性关系,并建议隔膜泵预压空气室应装有充气压力指示装置。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项关于自行车微型自动充气泵的实用新型专利。将它装在自行车上,能够自动对自行车车轮胎进行调压与充气。它无需动力,只要车轮一转动,即会不断向轮胎充气。当轮胎气压达到额定压力时,泵会自动停机;当胎内气压低于额定气压时,泵又会自动启动工作。不仅可避免人工充气的劳累和麻烦,也不致在行驶途中因车胎被扎眼漏气而造成烦恼,同时还能相对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涡模拟与Mixture多相流模型相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滑移网格技术,对带有径向导叶的离心泵三维全流场进行耦合计算.对比分析在设计工况下不同颗粒浓度时泵动静叶栅内涡量、压力脉动以及泵流道内涡结构演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结果表明:当动叶逐渐旋转靠近静叶,流道内介质原有的流动情况被改变,且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动静干涉所引起的流动结构的改变变得愈发明显;动静叶栅内脉动周期从时域特征上看,与动叶栅的叶片数相同,与介质无关.介质性质的改变只改变压力脉动的程度,在动静叶栅的交界面处,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动静干涉对流动的扰动作用越明显,压力脉动幅度也随之增大;在静叶栅流道内,动叶栅旋转所产生的惯性力逐渐减小,而介质黏性逐渐增大,使得压力脉动情况则变为颗粒浓度为10%时最大,清水次之,颗粒浓度为20%时最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雕刻技术,以有机玻璃为原材料,加工制作了一种可双向工作的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并对该结构压电泵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单振子双腔体压电薄膜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测试,得出在输入100V正弦交流信号时,它的最佳工作频率为20Hz,输出流量为785mL/min,输出压力为14kPa,表明单振子双腔体压电泵在低频工作时,其输出流量优于单振子单腔体压电泵,而且能够提高机械转化效率,工作过程无脉动现象.  相似文献   

6.
根据凸轮泵啮合特性建立了渐开线方程,当型线方程的压力角介于40°~50°时,共轭转子相对运动时不产生干涉效应.为了阐明压力角对转子型线方程和几何参数的影响,基于FLUENT动网格模型和局部网格重构的网格变形技术,应用RNG k-ε湍流模型及PISO算法对凸轮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解析.通过定量监测排出端流量波动和吸入端压力脉动,获得不同压力角和不同工况下,流量波动和压力脉动的瞬态特性.结果表明:凸轮泵排出端流量和吸入端压力呈周期性变化,当转子压力角逐渐增大时,二者有减小的趋势;转速是影响流量波动和压力脉动的主要因素,随着转速升高,排出端流量和吸入端压力提升明显,脉动现象明显;当转速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排出端速度与吸入端压力的脉动值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亥姆霍兹共鸣器衰减压缩机阀腔内压力脉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缩机管路气流脉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活塞压缩机阀腔气流脉动衰减的亥姆霍兹共鸣器结构,并对其衰减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建立了某活塞压缩机排气管路气流脉动的三维波动模型,模拟了气柱固有频率及压力脉动波形.实验结果表明:安装亥姆霍兹共鸣器后,压缩机阀腔内的压力脉动幅值降低40.4%,缓冲罐之后的远离压缩机侧的管路内压力脉动幅值变化很小;管路气缸喉管处的52.9 Hz特征频率消失,该处附近出现了2个新频率,分别为40.4 Hz和66.9Hz;当共鸣器共振频率偏离脉动主频且为46.3 Hz时,阀腔内压力脉动幅值将衰减24.4%.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钻井泵空气包自动气动增压充气装置研制的现实意义、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方案的确定,讨论了主要参数的拟定。空气包自动气动增压充气装置的研制为钻井泵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优质钻井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离心泵的压力脉动对泵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离心泵运行于不同转速下的压力脉动特性,以一台单叶片离心泵为试验研究对象,测量了泵在不同转速下的外特性曲线,并采用高频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泵在不同转速时的压力脉动,获得了压力脉动的时域图、频域图,以及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压力脉动强度分布曲线。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泵H-Q曲线基本平行,符合相似换算。试验结果表明:蜗壳内压力脉动从隔舌沿着泵转子旋转方向逐渐减弱,在额定流量工况附近压力脉动强度最小。频域分析表明:压力脉动主频为叶轮转频fn,但由于单叶片离心泵内存在较强的流动分离,在5 fn范围内也存在明显的宽频压力脉动信号。随着转速的降低,蜗壳内压力脉动强度明显降低,但并不完全符合相似换算;转速越高蜗壳-叶轮的势流干涉作用越强,压力脉动周期性越明显;在低转速小流量时尾迹干涉表现明显,压力脉动变得更复杂,周期性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叶片数对压力脉动的影响,在保证叶轮其他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叶片数设计为4、5、6三种情况,采用FLUENT软件、RNG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对低比转速离心泵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叶片数对蜗壳隔舌、蜗壳-叶轮间隙以及蜗壳扩散段内压力脉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叶片数泵在三个监测点压力脉动频率均以叶片通过频率为主,且在隔舌处压力脉动幅值变化最大;6叶片数泵在小流量下,隔舌处压力脉动幅值变化均小于4、5叶片数,其最大脉动幅值约为静压均值的9%左右;5叶片数泵隔舌处,在0.6、1.4倍设计流量时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大于设计流量下的幅值,约为设计工况下幅值的2倍和2.4倍;4叶片数泵在1.0、1.4倍的设计工况下,隔舌处的压力脉动变化最大,其最大幅值约为设计叶片数的1.29倍和1.4倍.在不同叶片数时,蜗壳扩散段和蜗壳-叶轮间隙内压力脉动变化相对隔舌处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深海环境下喷嘴的工作性能,建立了深海围压环境下喷嘴射流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可实现k-ε模型对射流的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数值仿真获取了喷嘴性能与环境压力和喷嘴工作压力的作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提高喷嘴的工作压力有助于提高射流的作业能力,但对提高有效作业距离不明显;与大气环境相比,深海围压环境下喷嘴的最大射...  相似文献   

12.
落锤式准动标定装置是一种能力产生类似于半正统压力脉冲的压力发生器,可模拟枪炮膛内压力,进行电测压力传感器和塑性测压器的高压准动态校准,该装置的技术关键是压力发生器的密封性能,该文对国内正在研制的新型落锤动樯装置的密封部分进行了分析,选择了铅和测压油(一种混合油)作间隙密封的密封介质,并在200~700MPa的高压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铅的耐高压和密封性能较好,采用铅环填料密封优于测压测垫片式密封  相似文献   

13.
阻容型分压器在脉冲电容器放电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设计了一种包括脉冲电阻分压器和高压云母电容器的阻容型分压器,用于脉冲电容器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在脉冲电容器充电过程中,高压云母电容器承受高电压;在脉冲电容器放电过程中,脉冲电容器的瞬变电压在脉冲电阻分压器上产生输出电压。通过合理设计阻容分压器的电容、电阻值,可以准确测量脉冲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和放电波形。该文用阻容型分压器分析了一种脉冲电容器的放电特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缸内直喷汽油机高压油泵工作噪声较大和高压油轨压力动态响应较慢的问题,通过对高压油泵溢流阀驱动电流的优化和泵油量控制策略的设计,使高压油泵工作噪声降低,动态响应时间缩短,当节气门开度由20%增大至50%、目标轨压由6.5 MPa阶跃至9.3 MPa时的动态响应时间仅为4s,表明该方法可行,对整个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UB8.0型砂浆泵的工作原理。UB8.0型砂浆泵增加了使补偿活塞运动的补偿凸轮机构,在UB8.0型砂浆泵的工作缸和补偿缸的作用下,保持砂浆泵出口处输出的砂浆在任意瞬时不仅连续,并且排量相等,从而使砂浆上墙平衡、无脉动、减少落地灰,同时也改善了操作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补偿凸轮曲线的设计制造,将直接影响砂浆泵吸浆量与排出量的大小,是保证砂浆泵均匀出浆的技术关键。还介绍了一种补偿凸轮曲线的设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设计程序。利用“基本杆组分析法”分析工作凸轮机构的运动,利用解析法设计补偿凸轮曲线,运动分析程序和凸轮设计程序ROFDCD由FORTRAN语言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16.
分离式热管凝结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空气冷却实验台 ,热管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 ,工质为蒸馏水 .在 1∶ 1模型上对分离式热管管内凝结换热特性、不凝性气体对凝结换热的影响及不凝性气体的扩散规律进行了试验 ,得出分离式热管有一最佳充液率 ,其值为 45%左右 ;凝结换热系数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略有降低 ,在实验的压力范围内 ,降低了 9.5% ;不凝性气体对分离式热管的凝结换热仅影响冷凝段下部较小部分 ,通过排气阀排出不凝性气体可有效地改善冷凝段下部的凝结换热 ;随着压力的增加 ,不凝性气体对分离式热管冷凝段的影响减少 .这些结论可用于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工程设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九级脉冲电压发生器的基本结构,並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出了在不同极性触发脉冲和冲击电压的情况下,充电相对电压与发生器动作时间的关系。试验证明,其测量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低充液率下缓速器工作腔内气相主导的流动规律和降低空转状态下的功率损失,针对某车用液力缓速器构建了带有空损抑制扰流机构的叶轮周期流道模型,通过对低充液率不同转速下液力缓速器扰流机构起效过程流场仿真,分析了不同输入转速和不同充液率工况下的制动转矩、容积率、扰流柱挡片压力差3个关键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制动转矩在20%充液率前后均有明显的状态变化.18%充液率前各参数单调上升且在18%充液率达到极大值,随后在20%充液率达到极小值,而后继续增大.微观两相流动层面上,20%以下充液率时油液和空气分层明显,而后流动失稳并且在20%以上充液率工况油液和空气流动分层不明显;在充液率大于18%以上时,扰流柱挡片上的压力差值大于所设计预紧力,足以压缩扰流柱挡片进入其腔体内.据此确定了低充液率工况的扰流柱起效判定方法,为扰流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双重上保护层重叠采动作用下的煤层卸压规律及保护层间的相互影响,以平煤八矿一采区为原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丁、戊组煤层多工作面重叠开采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仅丁组煤层开采时,采区边界煤柱对应范围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最大应力值达到19 MPa,影响范围达到下方80 m,不利于被保护层卸压。工作面间区段煤柱最大应力值达39 MPa,但向底板传递范围较小。丁组单独开展卸压区域能够影响至己组,己组煤层应力卸压值约为1 MPa;丁组、戊组煤层重叠开采,当戊组工作面位于丁组煤层区段煤柱下方,同时丁组工作面位于戊组工作面区段煤柱上方,使丁组煤层工作面间区段煤柱应力集中减弱利于卸压,丁组煤层区段煤柱应力值由39 MPa卸载至7.5~10 MPa之间;同时当己组煤层位于戊组单独保护范围时,垂直应力卸压值为2~3 MPa,当己组煤层位于丁戊共同保护范围时,垂直应力卸压值为4~6.5 MPa。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igns and analyzes an alternative tradable travel credit scheme on gener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for managing travelers’route choice behaviors.The scheme is a kind of charging and rewarding mechanism,which provides an attempt to urge travelers to plan their travel routes reasonably so that excessive traffic congestion can be mitigated.Mobility credits are imposed on those travelers who use high congested routes,while rewarded credits are given to those travelers who switch to the low congested routes.A free tradable market is created such that the travelers paying credits can purchase them from those earning them from the rewarding travel route choices.When the total amount of credits earned is equal to the amount of credits consumed,transfer of wealth can only take place among the travelers and hence overcome the inequity problem of congestion pricing.On the general transportation network,the type of tradable credit schemes can be formulated as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with equilibrium constraint(MPEC)model.Based on the model,a credit charging mechanism is obtained under the system optimum and Pareto-improving system optimum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