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盒维数法、双表面积法及贝氏法等3种树冠分维数估算方法在杨树无性系上的应用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表面积法操作复杂且工作量大;贝氏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精度太低;盒维数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演性高、能充分反映树冠内叶面积的空间分布模式等优点,但目前仅能估算2维平面的分维数。相对而言,盒维数法应该是求算树冠分维数最理想的方法。树冠的分维数与树冠形状、树冠大小相关性不大,而与树冠内叶面积的多少密切相关,一般地,树冠内叶面积越多,树冠的分维数越大。  相似文献   

2.
小麦叶面积指数是评价其长势和预测产量的重要农学参数,为了提高小麦叶面积指数的估算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估算方法。利用小麦的10种植被指数,首先建立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统计回归估算模型;然后使用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对小麦叶面积指数进行估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相对于统计回归模型,提高了小麦叶面积指数的估算精度。说明基于案例推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估算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面积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在准确性、精确性、仪器设备要求水平、成本高低等方面比较了8种有代表性的叶面积测定方法,分析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在不同测定条件和实验目的要求下选择不同的叶面积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以及常规方法测定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演替早期6个先锋树种与8个非先锋树种叶片的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和单位干重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非先锋树种的(P<0.05);先锋树种的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和单位面积暗呼吸速率与非先锋树种差异不显著(P>0.05).先锋树种、非先锋树种的叶片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均与比叶面积显著相关,但先锋树种的斜率低于非先锋树种.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均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而非先锋树种的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与比叶面积显著负相关,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均与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叶片光合功能特征与结构特征关系的不同可能是先锋树种与非先锋树种形成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阔叶树叶面积测算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函数插值和数值积分计算阔叶树叶面积的新方法。对常见阔叶树种的计算结果表明,此法简便易行,且计算精度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计算指出,阔叶树叶面积与叶片的各种特征参数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叶长和叶宽的乘积相关性最好。 文内给出了我国南方几种常见阔叶树叶面积计算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一、小麦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法小麦叶面积指数是小麦群体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小麦生长状态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叶面积指数,作为确定下一步管理措施的依据。并为总结小麦高产经验积累数据。 (一)目前应用较普遍的小麦叶面积指数测定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当前应用比较多的是称重法。其操作步骤如下:从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保护渣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性,介绍了测定保护渣化学成分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比较了三种成分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化学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但可以提供内控标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 X射线荧光分析法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操作简单,设备先进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8.
测定粗氧化锌中金属含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和原子吸收法.本实验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对粗氧化锌中的锌、铁、铜、铅和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原子吸收法的相对偏差小于28.67%,化学分析法的相对偏差小于0.85%,原子吸收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但精确度差;化学方法准确度差,但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采用方格纸法、纸样称重法、直接测定法及扫描测定法,分别测定木荷和桉树的叶面积,以找出一种最准确、最简便的方法,为科学研究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0.
魔芋叶面积简单无损精确测定是研究其生理功能、株型育种和改良群体结构的基础.本文用矩形模型,采用像素参照研究了测定魔芋叶面积方法,结果表明:矩形面和像平面的夹角及标样的位置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夹角每增加1°,标样距中心点距离增加1cm,面积增减约0.28cm~2,标样位于中心点,中心对称点以及旋转对称点测定的误差小.在实际测定时,利用近中点标样法和中心近似对称点法测定受夹角影响较小,误差在2.0%以内.该方法简单,可作为精确无损测魔芋叶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羊草叶面积测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羊草叶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结果表明 ,对叶片进行照相、扫描 ,然后用计算机计算的方法是一种适于测量植物群落和种群的叶面积指数 ,方便快捷、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摄影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植物叶面积测量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计算数字摄影中每个像素点代表的真实面积和图像所占有的像素数量,可以计算出图像的面积。基于此原理,提供了利用数码相机快速获得植物叶片图像并准确测定叶面积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对多种植物叶面积进行活体或采摘后的精确测量,尤其适于大量叶面积的测量工作。利用该方法测量具有速度快、数据准确、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90~1991年,在石河子农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有利于冬前叶面积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对返青时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生产也有利。不同播期的叶面积系数动态和光合势动态只有量上的差异过程相似。播期对叶片的厚薄、器官之间干重比例无大的影响;播期对籽粒灌浆的量有影响,对其基本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植物叶片面积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采用复印称重法、直尺法、辛普森公式法、数字图像处理法测定了食用仙人掌掌片面积并对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种方法之间均有极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均用于食用仙人掌掌片面积的测定;其中扫描数字图像处理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容易普及等优点,也适于其它植物叶面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重烧氧化镁粉的活性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型无机骨粘粘剂磷酸镁水泥(MPC)的主要反应物-重烧MgO的活性与MPC的性能密切相关。本文用比表面积法、碘吸附法、物相分析法、动力学分析法对不同MgO的活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重烧MgO的活性对MPC材料凝结时间、30min抗压强度以及水化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法、碘吸附法、物相分析法不能用于重烧MgO粉活性的测定,而动力学分析用于表征重烧MgO粉的活性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用扫描电镜的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Brongn.)和金毛狗蕨(Cibotium borometz(L.)J.Sm.)3种中国保护蕨类植物的能育叶和孢子的元素组成,结果发现这3种植物的元素组成均有一定差异,水蕨的能育叶中可以测得Na,Mg,Al,Si,P,S,Cl,K,Ca,Ti,Fe,Cu等12种元素,中华水韭和金毛狗蕨分别为11种和10种元素;三者的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差异较大,但均以K和Si为最高.3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的组成元素均少于各自种类的能育叶;孢子间的元素组成差异也较大,但质量分数均以Si最高.同时还发现中华水韭的大孢子和小孢子,不仅在元素组成上有差异,其质量分数也不同;而且,在同一个大孢子壁的内、外表面,元素组成和质量分数也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对银杏(Ginkgo biloba L.)、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D.Don) Koch)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4种著名活化石裸子植物 的叶和种子的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为4种活化石植物在叶和种子的 元素组成和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上均有一定差异,在银杏、银杉、水松和水杉叶中的元素分 别为10,6,10和11种,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银杏、银杉和水杉叶中分别为K,Cl,Ca, 而水松的条形叶中为Cl, 鳞叶和条状钻形叶为Ca. 在银杏、银杉、水松和水杉种子中的元素成分分别为10,11,9和10种,而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分别为K(但外种皮则以Si最高),K, Ca和K.每种活化石植物的叶和种子在元素组成及平均质量分数上也有明显差异;银杉和水杉 的种子和种翅间在元素组成和平均质量分数上也有所不同;水松叶的3种类型叶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其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甘草叶面积的估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形状甘草单叶面积的测定与分析,拟合了不同形状单叶面积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或非线性回归方程,从拟舍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叶面积对叶长乘以叶宽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