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与油酸(OA)为原料,以固体非酸性氧化物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了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OE)。研究了其合成工艺条件及后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合成工艺条件和后处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在反应过程中加入脱色剂的新的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互。产品色度≤35APHA,产品收率及纯度分别为91.9%和96.49%。考察了原料(三羟甲基丙烷)的纯度、反应温度等对产品色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产品脱色效果。并对产品进行了GC、IR、^1HNMR、MS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羟甲基丙烷/环氧氯丙烷的合成及其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羟甲基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环氧化合物,三氟化硼乙醚催化、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6h,得到开环产物I;反应温度25—30℃、反应时间9h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得到闭环产物Ⅱ。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开环产物I链醚的形成、闭环产物Ⅲ中链醚和环醚共存。  相似文献   

4.
采用1,1,1-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增塑剂,以浆膜的断裂伸长率为评价指标,并结合它对淀粉浆料粘度、粘度热稳定性、粘附性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研究了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考察了它在经纱上浆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给出了合理用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有明显的增塑作用;随着三羟甲基丙烷用量的递增,它对淀粉浆料的增塑作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经纱上浆过程中,三羟甲基丙烷对淀粉浆料的摩尔用量为干淀粉的5%为宜.  相似文献   

5.
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三羟甲基乙烷CH3C(CH2OH)3(PG)和三羟甲基丙烷CH3CH2-C(CH2OH)3(TMP)二元系的混合物的贮热性能.PG和TMP具有固-固转变特性,其纯组分的转变温度分别为83℃和55℃附近.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G浓度的增加,低温峰变小,高温峰形变大.尤其是在DSC测试中当第一次加热至固-固相变转化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再第二次加热,进行DSC测试,发现绝大多数PG/TMP二元系出现明显的唯一峰,且倾向高温峰方向,这表明TMP对该体系的低温贮热不利  相似文献   

6.
以辛酸、癸酸和三羟甲基丙烷作为反应底物,利用 Candida sp. 99-125脂肪酶粉催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酶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的影响,并在实验中找到一种可以提高酶粉稳定性的添加剂β-环糊精。结果表明,加入0.01 mol三羟甲基丙烷(TMP) (1.34g),n三羟甲基丙烷/n (癸酸+辛酸)=1∶4,其中n癸酸∶n辛酸=1∶1,添加水的质量分数为0.05%(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脂肪酶粉的质量分数为12%(以底物总质量为基准)、β-环糊精的质量为酶粉质量的1.5倍,40 ℃下在恒温摇床中,振荡反应130 h,转速130r/min。在此条件下,反应产物三羟甲基丙烷三辛癸酸酯(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达到80% 左右,酸与酯分离后收率可达96%;连续使用6批添加了 β-环糊精的脂肪酶粉,三羟基酯的质量分数可保持在60%以上,与固定化酶的使用寿命相当。  相似文献   

7.
以三羟甲基丙烷、氢氧化钠和3-氯丙烯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研究了NaOH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催化剂与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之比、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对反应收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合成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用四丁基溴化铵作催化剂,反应温度为75.2℃,NaOH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8.5%,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三羟甲基丙烷的质量的14.5%时,可获得三羟甲基丙烷二烯丙基醚的最高收率91.2%。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三角架型配体1,1,1-三氨基甲基丙烷,在25.0±0.1℃,I=0.1 mol.l-1KNO3条件下,采用pH滴定法测定了其锌(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根据测定结果,进一步探讨了此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型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以三羟甲基丙烷与碳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3-羟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合成3-羟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当碳酸二乙酯用量为0.2 mol时,碳酸二乙酯与三羟甲基丙烷的摩尔比为1.0:1.0,反应时间1 h,催化剂为KOH,用量为0.1 g,溶剂为甲醇,用量为3 mL。在此反应条件下,收率达60.6%。经GC分析产品的纯度为91.33%.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羟甲基丙烷和2-溴异丁酰氯反应合成了三臂星型聚合物引发剂,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三臂星型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并对引发剂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1HNMR和GPC的表征,合成了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的端基含溴原子的三臂星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黎剑峰  魏霞  刘国习  陈勤 《江西科学》2001,19(2):114-116
介绍了以丙烯酸多元醇树脂为预聚体骨架,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合成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配方及工艺;与传统TDI-TMP加成物固化剂作性能对比;探讨了影响合成产物的各种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3,4,5-三羟基苯甲酸苯胺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试验方法测定了3,4,5-三羟基苯甲酸苯胺加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系数a=6.365(3),b=8.327(4),c=12.237(5),α=105.850(6),β=92.248(6),γ=100.495(6),v=610.7(4)nm3,z=2,Dr=1.431Mg/cm3,F(000)=276,μ(Mo Kα)=0.111mm-1,结构由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为R1=0.0714,R2=0.0521,wR1=0.1332,wR2=0.1215,加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层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进行了表征.加合物中两个分子之间靠弱的π-π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马来酸酐、呋喃、盐酸羟胺和时甲苯磺酰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产酸剂N-羟基-3,6-内氧桥-4-环己烯二甲酰亚胺对甲苯磺酸酯,优化了中间产物的合成条件,通过红外表征测定了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化学结构;测定了产物在常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并通过紫外表征测定了其紫外吸收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产物在常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并在248 nm波长处有好的透明性,可用于248 nm先刻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碳酸酯胺解合成氨基甲酸酯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反应体系的胺值变化,对Zn(OAc)2催化剂作用下,碳酸二甲酯胺解合成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甲酯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级数对1,6-己二胺(HDA)为准一级;反应活化能为18.58 kJ/mol;反应速率常数在温度343 K,353 K,363 K,373 K时分别为1.995×10-1h-1,2.513×10-1h-1,3.044×10-1h-1,3.334×10-1h-1,并与催化剂浓度成正比.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导出的速率方程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以1,1,3,3-四甲氧基丙烷和2-氰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经胺化、溴化、Sonogashira选择偶联、氰基水解等反应合成5-溴-2-(2,2-二甲氧基乙烯基)-烟碱酰胺(8),8经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溴-1,6-萘啶-5(6 H)-酮(9),共历经8步反应,总产率约为10%.化合物(9)的结构经过1 HNMR、13 C NMR、MS和EA等表征.  相似文献   

16.
17.
白色念珠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CaFBA-II)被认为是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一个潜在新靶标.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报道了β-酰腙-α, γ-二羰基化合物对CaFBA-II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在本研究中,几类苯腙类化合物被发现可以高效抑制CaFBA-II.实验结果显示,R2位上引入NO2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酶体活性,尤其是同时在R3位置引入磺酸基后,化合物2g的CaFBA-II抑制活性达到了亚纳摩尔级别(IC50=200 nmol·L-1).以化合物2g为代表,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和DOX方法,对化合物2g与CaFBA-II的结合模式也进行了系统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设计的大多数苯腙类化合物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MIC80=16~64 μg · mL-1).因而表明以苯腙类化合物为药物先导结构进行优化改造是设计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的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表面活性剂CTAB进行膜透性处理酿酒酵母Y3后,生物酶合成FDP的工艺条件,针对转化液中的中间产物的理化特性不同,采用钙盐沉淀初步分离FDP,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FDP。用酒精-媒晶剂体系结晶FDP,产品的总收率和纯度分别为75%和99.5%。  相似文献   

19.
A new type of chiral bisoxazoline ligands 1 based on spiro[4,4]-1,6-nonadiene backbone was easily prepared in six steps from racemic spiro[4,4]-nonane-1,6-dione, with the Pd-catalyzed coupling of the enol triflates with CO and amino alcohols as the key step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xazoline moiety. The structure of the ligand (R,S,S)-1b was unambiguously establish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The chiral Cu(II) complex generated in situ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spiro bisoxazoline ligand (S,S,S)- 1c and Cu(OTf)2 was effective in the catalysis of asymmetric chlorination of the β-ketoester, methyl 1-oxo-2,3-dihydro-1H- in-dene-2-carboxylate, affording the corresponding chlorinated derivative in 99% yield with 17% ee.  相似文献   

20.
在室温条件下以PEG 600为反应介质,三组分一锅法高效地合成了14-芳基-1,6,7,14-四氢二苯并[a,i]吖啶-1,6-二酮.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污染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作为反应介质的PEG可以回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