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以邻碘苯甲酸作测定锆的试剂。在0.1—0.16N盐酸溶液中锆可定量沉淀,而且可与钍分离。最低测定量为0.8mg ZrO_2。拟订了用邻碘苯甲酸使锆与钍分离及其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以间硝基肉桂酸作测定锆的试剂。确定,当溶液pH值大于1.4时锆可定量沉淀。在pH1.4时锆与沉淀剂所生化合物其中含ZrO~2 38.72%,V4.47%。它的最可能的化学式是。但由于沉淀的组成随析出沉淀的条件而有所改变,因而以ZrO_2作称量式较为合适。测定范围为10—120毫克ZrO_2。文中并列出间硝基肉桂酸锆盐的热分解曲线。在80℃前沉淀失水,至80℃时变为无水盐。在80—150℃之间曲线上有一平台(经成分测定,证明为碱式盐)。由250℃起沉淀的有机部分开始分解,沉淀变黑。在550—850℃之间又出现一平台(相当于ZrO_2)。 Fe~( 3)、Ti~(-4)、Sn~( 4)、Ce~( 4)、C_2O_4~(=)、F~-、PO_4~ 、EDTA、柠檬酸、酒石酸和抗坏血酸对测定有干扰,但Ce~( 4)和Fe~( 3)的干扰可用盐酸羟氨来消除。三价希土元素、NO_3~-、Cl~-、ClO_4~-没有干扰。  相似文献   

3.
自硝酸溶液里利用乙(月先)胺的水解逐渐降低酸度的方法,可得晶状的亚硒酸钍。沉淀可溶于盐酸,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满定。用此法测定钍简单而准确。误差一般在0.1mg以下,至多不超过0.14mg。相对误差最高为0.3%,但如果ThO_2含量少于10mg,则误差较大。少量希土盐不影响结果。如果希土盐含量较高,沉淀时溶液的pH值须严加控制,最好将沉淀溶解并再沉淀一次。  相似文献   

4.
1.邻-硝基苯亚磺酸在0.4N盐酸溶液中与锆离子生成淡黄色絮状沉淀。沉淀不溶于水或0.1N的盐酸,具有恒定的组成ZrO(C_6H_4NO_2SO_2)_2。在110—120℃烘干后可直接 称重,也可以灼烧成ZrO_2后称重。 2.在实验条件下,除锆外只有钍离子与试剂生成沉淀,四价钛、锡离子含量低(<5毫克)时不干扰,含量大时有共沉淀现象。 3.有钍存在时,可以先用草酸分离钍,用高锰酸钾破坏滤液中的草酸,再用邻-硝基苯亚磺酸测定锆。 4.与苯亚磺酸一样,Fe~( 3)、Ce~( 3)、Mn~( 2)、UO_2~( 2)、Al_( 3)等存在无干扰。 5.邻-硝基苯亚磺酸的分析性能比苯亚磺酸好,邻位硝基的存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本文应用了沉淀体积变化,pH值测定及一系列体系溶液中钍离子含量测定等法研究了硝酸钍与碘酸钠溶液相互作用生成沉淀的情形。肯定了过程中只生成固定组成,分子式为Th(IO_3)_4的沉淀。 (2)利用碘酸钍在不同稀酸溶液中溶解度和pH值的测定,计算了碘酸钍离子积K_1,K_2,K_3,K_4等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选择性较高以及可用碘量法测定,利用碘酸盐作为沉淀剂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碘酸钾可用来测定铅、钡、钙、银、和铊等元素。碱金属的碘酸盐可与很多高价元素如钛、锆、铈(IV)、钍、生成沉淀,均可用于分离及测定。但是关于这些碘酸盐沉淀的组成,长期以来一直有所争论。和认为钍的碘酸盐沉淀组成为4Th(IO_3)_4·KIO_3·18H_2O。而 Moeller和Fritz则认为组成为Th(IO_3)_4。和对锆与碘酸盐的反应的系统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得到沉淀的组成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独居砂分解后的酸浸液中稀土与钍共存时的稀土容量分析方法.先使样品中的稀土与钍转化为草酸盐沉淀,分离杂质后,用溴酸钠使之氧化并溶解于稀硝酸溶液中.所得试液即可用EDTA在pH5.5及1.5时分别测定稀土与钍.测定稀土时需要用适量的抗坏血酸以排除钍的干扰.分析的结果与草酸盐重量法基本一致,分析误差在±O.3%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前人用无机试剂电流滴定钍和测定独居石中钍的工作已有不少。用有机试剂电流滴定钍亦有人做过。以上这些方法用来测定混合希土中少量或微量钍时都不理想,共存希土元素的干扰大,酸度等条件控制较严格。在董的工作中,希土元素的存在量只能是钍的十几倍。在[9]的工作中,允许LaPrNdY存在量较高,而埘Ce~( 3)的存在量只允许ThO_2:Ce_2O_3≤1:2.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测定钨锡矿中少量钍时,试样用过氧化钠熔融,沉淀溶于盐酸后,在酸度为0.3N时, 利用Na~+与希土元素的存在降低草酸钍的溶解度,用草酸铈作载体使钍以草酸钍形式沉淀并与大量Zr、Ti、Fe等元素分离。破坏草酸后,在pH(?)2时利用抗坏血酸掩蔽Fe、Ti,用酒石酸掩蔽Zr,用显色,进行比色测定。此法操作简便,只须一天便可完成全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用草酸分离干扰元素后,在三价希土元素存在下,间硝基肉桂酸可作间接极谱测定钍的试剂和其适的条件:当溶液的PH在3.5-4.0之间时,钍与间硝基肉桂酸形成符合于分子式的沉淀.若PH小于3.5时钍沉淀不完全,PH大于4.0时,形成间硝基肉桂钍及碱式钍盐的混合物.沉淀常人呈过氯酸柠酸混合液后,在邻苯二甲酸氢钾(用作支持电解质和缓冲剂)和极大抑制剂α-萘本分存在下,可进行钍的间接极谱测定.  相似文献   

11.
以邻氨基苯甲酸与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合成了单-(6-邻氨基苯甲酸-6-脱氧)-β-CD。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单-(6-邻氨基苯甲酸-6-脱氧)-β-CD进行了表征,以其为配体,醋酸钯(Pd(OAc)_2)为钯源,高效原位催化了水相Heck偶联反应。探索了催化剂用量、缚酸剂、温度、反应时间对催化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催化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试验结果表明:以碘苯和苯乙烯为底物,K_2CO_3为缚酸剂,当催化剂物质的量分数为0.20%时,130℃反应10 h,碘苯几乎可以完全转化。在最优催化条件下,底物的偶联产率可达80%以上,底物的空间位阻及电子效应对产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钍试剂Ⅰ吸着在Ionenaustauscner Ⅲ阴离子交换树脂上,制成“化学改性树脂”,对钍有很高的选择性。用浴一平衡法试验了交换速率、钍试剂Ⅰ在树脂上的浓度和溶液的酸度对钍的吸着的影响。钍的分离和测定系在装有化学改性树脂(每克含钍试剂Ⅰ128毫克)的柱上,在pH2和流速0.25毫升/分完成的。微克级纯钍的平均回收率为96%(七次试验,变动系数3%)镧中微克级钍(钍:镧=3:10~5)的平均回收率为93%(七次试验,变动系数2%)。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X射线衍射及差热分析方法测定了Gd—Ni二元系富Ni合金相图,Ni含量为50—100at%。在这个成分范围内,观察到如下七个金属间化合物:GdNi(1280℃同成分熔化),GdNi_2(1010℃包晶分解),GdNi_3(1110℃包晶分解),Gd_2Ni_7(1200℃包晶分解),GdNi_4(1270℃包晶分解),GdNi_5(1470℃同成分熔化)和Gd_2Ni_(17)(1285℃包晶分解)。存在二个共晶反应:GdNi—GdNi_2(880℃,~56at%Ni)和Gd_2Ni_(17)—Ni(1275℃,~95at%Ni):Gd在Ni中无明显的固熔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锆的间接极谱测定法。该方法是基于锆用间硝基苯甲酸来沉淀,过滤,洗滌后,再溶解沉淀于过氯酸和酒石酸的混合热溶液中,以隣苯二甲酸氢鉀为支持电解质,α—萘酚为极大抑止剂,极谱测定与沉淀中锆相当的间硝基苯甲酸的含量。讨论了适于间接极谱测定锆的条件。本方法可望适用于大量鈾、铈、和钍存在下微量锆的测定,其相对误差不大于4%。为了验证其适用性,已将本法用于含少量铁的锆英石中锆的测定,得到了与经典的比色法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将硫酸分解独居石的提取液连续用焦磷酸钠法与氟化钠法处理。当用氟化纳沉淀钍时,溶液的酸度在2N以上,可制得钛,锆,铪,铁,磷及希土元素光谱纯的氟化钍,钍的回收率约95%。  相似文献   

16.
氢氧化钠分解钼酸铅矿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钼酸铅矿的氢氧化钠分解过程,根据电荷平衡和质量平衡的原理,运用热力学数据绘制25 ℃时Pb-Mo-H2O系组分的浓度对数-pH图.利用热力学平衡图对氢氧化钠分解钼酸铅矿的工艺条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整个pH值范围内可分为3个物质稳定区,即pH<6.17时为H2MoO4的稳定区;6.17<pH<11时为钼酸铅的稳定区;pH>11时为Pb(OH)2的稳定区,在该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当Pb(OH)2达到过饱和时,溶液中开始析出Pb(OH)2沉淀,从而实现钼酸铅的碱分解过程.通过对Pb-Mo-H2O系的热力学分析,苛性钠分解彩钼铅矿在一定的pH值下是可行的,但在碱分解过程中Pb2 与羟基形成了配合物,主要是以的形式存在而大量进入溶液,因此,尚需进一步除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电泳电压、pH值、硼砂和β-环糊精浓度对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硝基苯甲酸异构体的影响,并建立了邻、间、对-硝基苯甲酸的同时测定方法。电泳在25℃下,于一根内壁未经处理的弹性熔硅毛细管(62.5cm×50μ mi.d,有效分离长度50cm)中进行.用30mmol/L硼砂-10mmol/Lβ-环糊精(pH8.4)为电泳缓冲液、280nm为紫外检测波长,在35~350μg/mL和600~1800μg/mL浓度范围内,邻、间、对-硝基苯甲酸可进行定量分析.保留时间(t_r)和相对紫外吸收(A_(样品)/A_(内标))的天间-RSD值分别小于1.40%和0.70%。  相似文献   

18.
邻苯二甲酸盐(Sr2+)的制备及热分解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合成了邻苯二甲酸盐(Sr^2 ),用热重(TG)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盐的热分解过程.一水合邻苯二甲酸锶的热分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在57~140℃脱水生成无水盐;在510~610℃分解生成Sr3(C8H4O4)(CO3)2;在610~860℃分解生成Sr3O2CO3;在860—1390℃分解生成单质Sr.分解的气相产物有邻苯二甲酸酐,9,10—蒽醌和CO2,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应用偶氮氯磷MN—CTMAB三元络合物体系测定煤中的微量钍。煤样经低温灰化制成溶液后,以三乙醇胺—EDTA—CYDTA等掩蔽Fc~(3 )、Ca~(2 )、Tio~(2 )、Vo_2~(2 )等干扰离子,钍与CTMAB、CPAmN形成蓝绿色胶束增溶络合物,在680nm处有最大吸收、0~20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可测定煤中n×10(?)%的钍。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两种新的二茚镱苯甲酸衍生物:Ind_2YbOCOC_6H_4(O—OC_2H_5),Ind_2YbOCOC_6H_4(O—I).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鉴定,确证他们为茚基、邻取代羧酸阴离子与镱的桥式配位二聚体结构,分子中苯甲酸阴离子的邻位取代基中的配位原子(O,I)与镱均有微弱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