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了电子束不同辐照剂量对城市污水中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城市污水中大肠杆菌的灭除有显著效果,当辐照剂量达到4 kGy时,大肠菌群下降5个数量级.电子束辐照对城市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有一定去除作用,当剂量达到20 kGy后,COD含量变化平缓,其最高去除率达到了63.5%.电子束辐照对污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当辐照剂量达到120 kGy时去除率达到47.8%.电子束辐照对污水的pH值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粉煤灰对城市污水进行吸附处理,观察了吸附时间和灰水比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粉煤灰处理污水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粉煤灰吸附处理对污水中的COD、氨氮和总磷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是去除效果不同.当灰水比为1∶40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9.4%;当灰水比为1∶20时,氨氮去除率只有37.6%;当灰水比达到1∶10时,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73.5%.  相似文献   

3.
粉煤灰处理炼油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侠  王静 《甘肃科技》2005,21(5):92-94
对粉煤灰吸附炼油污水中的油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了粉煤灰的投加比、与油水的混合时间、静止沉淀的时间等诸因素对除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粉煤灰/炼油污水的比对炼油污水的除油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油水混合时间,再次是静止时间。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灰/水比为2.5,搅拌时间为20min,静止时间为2hr。同时对粉煤灰的0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粉煤灰对石油类物质的吸附特性符合Freundlich公式。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是一种固体废弃物 ,其比表面积较大 ,常被用作吸附材料而广泛应用于污水的处理 文中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 ,综合论述了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历史和现状 ,包括重金属离子 (Cu2 、Hg(Ⅱ )、铬离子等 )的去除 ,阴离子 (F- 、PO43- 等 )的去除 ,各种有机污水的处理 ,指出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是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并分析了当前粉煤灰用于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今后需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张景峰 《广东科技》2011,20(20):180-181
粉煤灰是一种固体废弃物,其比表面积较大,常被用作吸附材料而广泛应用于污水的处理,本文主要综合论述了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历史和现状,包括重金属离子[Cu^2+、Hg(Ⅱ)、铬离子等]的去除,阴离子(F^-.PO4^3-等)的去除,各种有机污水的处理,指出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是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并分析了当前粉煤灰用于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需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性能及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并通过色谱-质谱对原污水、混凝沉降后水、氧化偶合絮凝处理后水中的可分析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探讨了氧化偶合絮凝法处理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一般化学混凝沉降只是通过絮凝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有机物,有机污染物总量和种类均降低很少;氧化偶合絮凝法通过催化氧化协同絮凝吸附,不仅使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大大降低,同时也使有机物种类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煤灰是一种固体废的,其比表面积较大,常被用作吸附材料而广泛应用于污水的处理。文中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综合论述了粉煤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历史和现状,包括重金属离子(Cu^2+、Hg(Ⅱ)、铬离子等)的去除,阴离子(F^-、PO^3-4等)的去除,各种有机污水的处理,指出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是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并分析了当前粉煤灰用于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需研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粉煤灰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对生活污水中CODCr的吸附规律,并建立了该吸附反应的吸附等温线方程;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找出了粉煤灰吸附的影响因素,指出酸洗和水洗活化处理会提高粉煤灰的吸附能力,温度升高粉煤灰吸附能力会有所下降,并通过实验找出了最佳灰水比。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A/O工艺或SBR工艺基础上投加沸石进行强化生物脱氮的试验,探索应用沸石强化生物脱氮处理污水的新工艺。研究表明,采用粒径为180~200目的沸石,搅拌速度为200 r/m in时,吸附时间仅为30 m in,其氨氮的吸附量便可达到平衡容量的90%,水中的pH在6.4左右时,对吸附去除氨氮最有利。在常温下沸石对氨氮可进行选择吸附,而温度高对氨氮去除较有利。应用该工艺流程可有效的去除城市污水中的氨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电厂粉煤灰,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用于对某石化厂有机废水吸附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加入量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效果,分别测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评定改性后粉煤灰的处理效果,同时与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量在15-20 g/L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20℃左右达到最佳值,且温度对粉煤灰去除氨氮的影响要比对去除COD的影响显著得多。采用NaCO3混合焙烧,H2SO4酸化改性的粉煤灰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到76.9%,比改性前提高了9.8%,氨氮去除率可达35.9%,比改性前提高了32.8%,且比同样含量的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大庆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居住分散,尤其是各采油队多数不在城区,污水排放点不集中且周围没有市政污水管网,适合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处理污水。大庆地区的大部分电力来自于火力发电厂,每年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其堆放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本研究将这些粉煤灰合成沸石,并将其用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利用沸石较强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可有效去除氨氮,提高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抗负荷冲击能力,同时实现了以废治废的循环经济理念,对大庆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性粉煤灰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改性粉煤灰的吸附混凝作用,研究了从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模拟废水中去除LAS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以CaO为改性剂的粉煤灰对LAS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性能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在含LAS为20~120mg/L的模拟废水中,改性粉煤灰的最佳用量为20~25g每200mL废水,吸附时间为40min,粉煤灰粒径为74~83μm,pH为9~13的实验条件下,LA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化学法定量测定柠檬酸的含量,即在pH=2.0、0.25 g/L的硝酸铁酸性体系中,在30 W紫外灯下相距10 cm进行光照时间15 min,使柠檬酸根与Fe3+-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红紫色的配合物,通过测定样品在410 nm下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来计算柠檬酸的含量.该方法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对杂酸的抗干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柱状模拟试验研究煤矸石和粉煤灰不同工艺处理对淋溶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淋滤液酸性极强,污染性较大,对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超标严重。添加粉煤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淋滤水的pH值,SO42-,PO43-,Fe污染,煤矸石和粉煤灰均匀混合以及上下分层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煤矸石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为治理矿区酸性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粉煤灰的活化性能,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粉煤灰,采用氮吸附法测定焙烧前后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分布,并进行粉煤灰对Rhodamine-B水溶液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介孔数量随焙烧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700℃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减小;焙烧后粉煤灰对水溶液中的Rhodamine-B分子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该结果为粉煤灰吸附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陶粒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及综合利用的问题,采用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加少量粘结剂和固体燃料,经混合、成球、高温焙烧制成粉煤灰陶粒。将粉煤灰陶粒用做水处理滤料以及处理含金属离子的废水、腐殖废水、含磷废水、含氟废水、含油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陶粒对于各种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粉煤灰陶粒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且内部存在着铝、硅氧化物等活性点,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易于再生,便于重复利用,因此是一种廉价的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ESP飞灰对燃煤锅炉烟气汞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氮气(N2)等温吸附(77K)测量了一座600MW煤粉锅炉电厂静电除尘器(ESP)各个电场飞灰的比表面积、孔径、孔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分布,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X)分析了飞灰颗粒表面结构和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飞灰的汞吸附趋于增加.飞灰含碳量与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亚微米级颗粒物对汞的吸附不仅与其比表面积有关,而且与其比表面积的利用率有关.静电除尘过程中飞灰的孔隙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孔分布越宽越有利于对汞的吸附,微孔越发达且可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汞的被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