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文章首先论述了批评及设计批评,然后重点从设计批评的功能、实现途径和批判尺度与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步说明设计批评在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对设计批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引证设计批评在当代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是中国当代设计的需要,也是我们历史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刘莹 《科技信息》2008,(16):271-271
设计批评是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设计批评是对一定的设计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作出判断和评价的一种科学活动。设计批评对于设计本身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设计批评对于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给出直接的、独特的、指导性的作用。设计批评赋予我们深刻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宽阔的视野和灵活性。所以设计批评对于整个设计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张学彬  孙光瑞 《科技信息》2012,(15):324-324,334
室内设计批评是对设计学科涉及的诸多层面问题进行评价和判断的一门学科,它是以一种价值观念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批评方法和模戈。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室内设计和设计批评学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室内设计批评的研究现状。提出建立有效的室内设计批评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为现阶段中国室内设计师的创作提供思想和理论依据.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提供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指负载于物质的情感、精神、体验等,而是指设计物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功能分离.人们看不到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对“造“也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我们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它体现了当代设计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是设计创造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5.
《伤逝》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著名小说,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各种方法的批评研究,其中,《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使用的是比较批评,而《<伤逝):无意识性别叙事话语》则使用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批评文本进行批评,以此来对比较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这两种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批评家。在他漫长而丰富的现代文学批评中究竞形成了怎样的批评范式,研究者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社会学的批评,过时了,有的在首肯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所带来的史识和气度的同时,又批评茅盾缺乏审美批评,缺少艺术感受力与想象力。本文从茅盾作为批评家的实际和他的批评文本的实际出发,认为茅盾的现代文学批评是兼及审美批评的社会历史批评,能把社会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把理性与感性,宏观与微观,深入与浅出,严实与空灵相结合,从而使他的批评既具史识和气度,又不乏审美的真切、机敏与细腻,成为现代文学批评中稳健有力、别具一格的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7.
胡风的小说批评呈现比较明显的感性批评的特色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学批评的具体的智慧。这说明胡风在从事文学批评时,形象思维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活跃性;从文学批评的类型学来看,胡风的这种感性批评属于社会历史学的审美批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批评。由于胡风具备强大的理论思维能力,他的小说批评仍然显示出相当的理论思辨力量。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学的形式批评陷于了难以有效言说,因而也愈来愈尴尬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缘于我们自身消费性的阐释思路,这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研究方法;二则与形式批评理论本身不无关系,其狭隘的研究思路使形式批评的思维空间过于逼仄,致使其话语空间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应有的拓展。走出困境的对策也有相应的两点:一是需要我们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立场。执行一种生产性的、也是积极主动且富有主体精神的研究方法;二则需要我们坚持主体性的原则。继续清理形式批评本身的内在理路,并执行“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的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对欧美文学的研究相继经历了意识形态批评、审美批评,以及关注文本的形式批评等大体三个阶段。相比较而言意识形态批评已经过时,形式批评才刚刚起步,而审美批评最终使欧美文学研究回归到了文学的本体性研究和主体性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了政治对文学研究的干扰,但是,由于美学崛起于近代启蒙运动时期,因此,美学更多关注于对人的启蒙和对理性的张扬,这样,对文学的美学批评研究也就逐渐演变成了对思想史的研究,进而变成了对于人道主义演进史的研究,因而审美批评研究再一次以回归文学的名义远离了文学本身。同时,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审美愉悦在商业大潮下很容易蜕变为满足欲望需要的生理快感。审丑虽然也兴起于近代,但是与美学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基础不同,它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审丑批评研究从而把被理性主义所忽略的非理性和超理性现象引入到艺术研究范围。审丑批评打破了所谓艺术就是美、美就是理性偏狭思维模式,为更好地和更深入地揭开文学之所以为艺术的内在秘密,成为可能。从而也就大大拓宽了对欧美文学本身的研究界限。审丑批评是对审美批评研究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兄弟》的批评文章,主要有传统现实主义、文化批评和运用西方理论等三种批评模式在起作用。评价了三者的得失,认为《兄弟》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借鉴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形式,表达了对文革和改革两个动荡、巨变的时代精神之荒诞性的体认,是一部勇于“写当下”的探索之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传媒手段不断地产生和不停地升级换代,加速了信息交流的速度.传媒批评是指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进行的一种大众化的文艺批评方式.我们应正确对待这种新生的文艺批评方式,协调好它与传统批评的关系,推进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批判法学与批判种族主义法学之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下,批判学派成为后现代主义法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对同为批判学派的批判法学与批判种族主义法学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批判法学与批判种族主义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呈现出“大众化”和“学院化”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成因,大众化批评和学院化批评应相互取长补短,以促进文学批评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技术理性批判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明确提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统治理性,从而对技术理性展开全面的批判。一直以来我们只是对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思想的积极意义加以阐释,而缺乏对其批判理论本身的批判。反思马尔库塞在技术理性批判思想中对技术理性的预设,他错误地把技术理性看作是与价值理性完全相对的工具理性,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设计为从审美之维度构造一种新的理性形式来替代技术理性。技术理性具有工具与价值的双向维度,反思与批判应立足于完善技术理性自身、把以善为核心的价值要求转化为技术活动自身的规定之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降,中国传统的本土化文学批评理论被流派纷呈的西方批评理论所遮蔽与压抑,因而舶自西方的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界占据主导之势。然而,边缘化的本土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并未彻底隐匿,其内在的血脉在现代仍在不断流通与递承。意境论批评及感悟式批评即是这一承继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案例研究局限性的案例研究方法操作过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从文献来看,案例研究的实际应用常常是不规范的。本文在描述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及适合性的基础上,列举了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设计出了案例研究方法的操作过程以提高该研究方法的推广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美是沈从文艺术世界的核心,他善于从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来探索作家的审美追求。沈从文认为,诗歌艺术的关键在于"文字技术"与"形式韵律",文体成为其审美批评的测度。从而,沈从文文学批评成功地超越"政见""、商业"与"友谊"的羁绊。沈从文审美批评的成因与楚文化的熏染以及他唯美的文艺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随着各种西方艺理论思潮蜂拥进入中国,中国的学批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传统的学批评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先锋派批评正在反思和调整,而学院式批评将主导未来学批评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