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了如何用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然而目前多数学生朗读水平较低,很难讲课文中的意境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势在必行,要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来抓。彻底改变学生只注重语文成绩,而忽视朗读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杨静 《科技资讯》2013,(14):183-184
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而阅读能力是构建语文能力的要素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识字、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进而提升写作能力。"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杜继永 《科技信息》2009,(11):199-199,135
朗读,随着语文课堂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晓解”读”的要义,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虹。  相似文献   

5.
赵怡然 《科技信息》2012,(8):321-32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长期处于尴尬局面,要想突破教学"瓶颈",就应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创造"动静"结合的高效课堂。一、课堂导入需要"动静"结合;二、课堂朗读需要"动静"结合;三、课堂讲解需要"动静"结合;四、课堂总结需要"动静"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课堂"朴实而精彩"的美。  相似文献   

6.
黄艳 《科技信息》2009,(26):I0264-I0265
读,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方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所注意的问题以及由于注意到这些问题后所取得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美读方法     
黄日生 《奇闻怪事》2005,(12):15-15,14
【理念】 美读是准确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是朗读教学的最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徐晓红 《科技信息》2012,(9):282-28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语文教师掌握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广泛地阅"读"、潜心地诵"读"、精心地备"读"、灵活地导"读",才能不断地提高文化修养,把主权真正的交到学生手中。  相似文献   

9.
王金强 《科技资讯》2014,(28):150-150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熏陶情感,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徐建臣 《科技信息》2009,(25):247-247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读的重要性,包括专注地读,默读,朗读,放声读,低声读;还包括读的语气,读的快慢,读的神态,读的句读,读的是否感人,对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核心,本文针对这一要求详细介绍了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适用的方法.主要从情境吸引、范读引导、感悟动作、幸福个性、读悟感知、信心激励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依据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阐明了个人对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理解,同时对朗读教学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力求达到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喜爱朗读,从中获得朗读知识的火花,使课堂不再无声.  相似文献   

12.
郑斌斌 《科技信息》2010,(25):191-191,419
作文教学训练必经读、说、写、评、改、展六个环节。在各环节训练的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强而有效的法门之一。"读"是基础,把教材作品读懂、读通、读透、读熟;"说"是手段,说读文、说作文,以说促写;"写"是目的,它重在系统,重在积累。"评"是"反思",是由互相评价达到互相学习的关键过程;"改"是延伸,目的在于巩固学识与能力;"展"是阶段成果,旨在进一步提升自信力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朗读在关于学生的各方面全方位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应具有一定范读水平,还要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听读训练,发掘出每位学生的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14.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意境上,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肖楚贤 《科技信息》2011,(12):203-203
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以读传情,激发学生的"情"和"趣",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自由地飞翔,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农村小学生朗读的一个通病就是唱读,遗憾的是并未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为此,对农村学生唱读形成原因的分析,探讨如何矫正唱读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朗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有利于挖掘课文深层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朗读中语气、声调、表情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以至影响了学生的朗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朗读训练到位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之大.小语教材中所编选的均是文质兼美的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中,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易出现的唱读、顿读等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9.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之大。小语教材中所编选的均是文质兼美的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中,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易出现的唱读、顿读等不良习惯。通过范读、引读、赏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些特别适合朗读训练的文章,教师大可放手让学生朗读,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动情,以读入境,并让学生反复体味、涵咏,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这样,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就能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文前后两部分分别描述了圆明园辉煌壮丽的景观和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作者情绪由先前的骄傲、自豪转为愤怒、悲痛,在沉抑的口吻中结束全文。朗读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前后语调、情绪的对比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才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得全面,理解得深刻,品味得到位,为积累和运用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20.
华洪平 《科技资讯》2010,(15):176-176,185
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有效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