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祚庥 《科学通报》1974,19(5):219-219
多年来,F.Hoyle一直在鼓吹唯心主义“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从四十年代起,Hoyle就抛出一个所谓恒稳态宇宙学,鼓吹物质可以从虚无中产生,并计算出宇宙中物质产生的速率是每年在象圣保罗教堂一样大的体积内产生一个原子。他时而鼓吹不同天体上的粒子如电子  相似文献   

2.
毛琼 《科学》2000,(7):64-66
众所周知,人们把肉眼可以看到的物质体系叫做宏观体系,把空间线度小于10^-9——10^-8m的原子、分子体系叫做微观体系。物质颗粒正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它是描述物料细分状态的个别物理单元,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聚合体。它的大小不一,大如沙石、米粒、纸浆小如尘埃、烟灰、粘土,还有的甚至只能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当然,  相似文献   

3.
肿瘤发展过程中卟啉代谢的特点及其在肿瘤诊断上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孟继武 《科学通报》1995,40(12):1144-1144
生命活动是生物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体发生了疾病会对人体物质的代谢与调节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人体生物物质代谢的观察可以实行疾病的诊断.早在20年代就有人在这方面探讨恶性肿瘤的诊断.1930年Warlurg的经典研究已证实肿瘤组织的糖代谢具有酵解加强的特点,直到60年代许多科学工作者企图从有关酶系代谢改变来阐明这一代谢特点,从中探讨恶性肿瘤生长规律与可供诊断应用的“肿瘤标记酶”.1983年日本西坂刚等人用激光照射到结肠癌摘出组织上,观察到红色的特异荧光.同年我们开展了胃癌组织匀浆的荧光研  相似文献   

4.
宇宙是物质宇宙,也只能是物质宇宙。迄今为止,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仅是无限宇宙中的有限的一小部分。未知的新的物质形态及物质运动形式是依然与无限时空相统一而存在着的。正如没有无物质的运动和无运动的物质一样,也没有无物质的时空和无时空的物质。所谓“非物质宇宙”,实质上,就是一种认为存在着无物质的时空的设想。这种设想在逻辑上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下面就做一下简要的分析。一、按照“非物质宇宙”的论点(以下简称《“非”论》),把整个宇宙分为两部分,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命信息如何传递? 20世纪70年代,“传递生命信息的两个信使”学说建立,即人体的各种细胞活动是在“两个信使”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 细胞间的通信要通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完成。20世纪上半叶就已确认,细胞外的小分子信息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是由腺细胞等各种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它们由血液和淋巴液等体液运送,靠体液调节和传递生命  相似文献   

6.
由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物物理所于70年代早期研制的“BIOS—3”,是一人工密闭“人-植物”生态系统,能够再生“乘员”所需的全部大气、水和约80%的食物,物质的总闭合率达95%;它是一长期载人空间探测生命保障系统的地面模拟器。本文就其发展概况、主要实验内容与结果、问题与前景等进行了综合深入的概括、描述、分析与思考.这对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可能会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科技刊物及新闻报导中不断接触“纳米科学”,“纳米技术”,“纳米加工”等新鲜名词。对于这些由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发明的新名词和它们所代表的新领域,大多数读者一定是充满了生疏感与好奇感。 什么是纳米科学与技术?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一技术已取得什么成就并且会应用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简要地回答这几个问题。 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向更深层次的了解,科学工作者将目光逐步缩小到微观世界。以我们熟知的半导体晶  相似文献   

8.
黄维南 《科学通报》1964,9(7):630-630
我们在离体番茄根尖无菌培养的过程中,发现当根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组织开始“老化”,部分颜色变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的程度也加深。Street曾经认为这种衰老现象可能和根中天然生长素的累积有关。关于根中能否形成生长素物质的问题,在二十和三十年代虽然有过争论,但是,近几年来有些工作已得到肯定的结果。植物根系能分泌有机物质到外部介质中的问题,在我们以及其他作者的工作中都有过报导,  相似文献   

9.
生命起源的研究,关于生命的开始、分类是一直未解决的课题,而今分析化学的长足进步,负有很大的使命。现今,大部分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均以单纯物质作为素材,从原始地球上的化学反应出发,自发的生命发生了。这种“化学进化”的观点,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立即引起广泛的注意,为了研究与证实该推论,从五十年代起,开始采用两种方法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一切生命都是靠“细胞”来维持的 地球上存在的物质,如果细分一下,就一定能追寻到“原子”这一基本单位。原子的数量和种类、连接方法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原子能分成“质子”、“中子”、“电子”一类的微小粒子。这些粒子的数量和运动由各个原子的物理性质所决定。 同样,如果把生物体细分一下,  相似文献   

11.
分子机器并非幻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20年代,你可以在网上为一台个人计算机购买一种“诀窍”,用来将塑料和导电分子插进你的“毫微箱”(“nanobox”)中,并使其启动一台计算机。 物质将会变成软件。这并非是打印上的错误:物质将会变成软件。其结果,我们将不仅能够利用互联网下载软件,而且也能够下载硬件。五角大楼资助的设在 Mclean Va的一个研究中心──迈特公司的毫微技术负责人詹姆斯·C·埃伦博根作出以上的预测。 毫微技术是一种能制作比几百毫微米或几十亿分之一米还小的物件的工艺,它的尺寸只有几个原子串连在一起的长度。将自动装配…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通常称之为被“丘比特之箭”射中。所谓“丘比特之箭”,实质上就是体内的“爱情物质”,亦称“恋爱兴奋剂”。科学研究表明,“爱情物质”有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苯乙胺、内啡呔等。其中笨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神秘物质”,一旦遇到所爱慕的人时,就会使体内的这种物质起作用,一种晕眩之感自然产生。同样,失恋者吃点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可以改善抑郁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13.
在古希腊,有一位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医生,名叫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据说他曾用柳树皮提炼出一种药粉,可以止痛解热。于是古希腊的达官贵人们在通宵达旦寻欢作乐时,纷纷用这种药粉来止头疼、提精神。而过了许多世纪之后,德国的拜尔药厂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水扬酸这种有效物质,并用化学合成法制出了乙酰水扬酸,将其命名为“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的发明,开创了制药的新纪元,多年来,人们一直沿用这种模式,即从自然界的物质中寻找治病的药物,例如抗生素,最初是得自于自然界的霉菌。 这种研制药物的模式,近年来已受到挑战。许多过去认为是特效药的药,如抗生素,因逐渐有了耐药性而失去疗效。许多在80年代可以用抗生素治愈的疾病,如肺炎与感染,到了90年代却无法治愈,从而使患者死亡率大量上升。  相似文献   

14.
探索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组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从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到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把物质世界的基本组分看作一些大大小小的“点粒子”,认为自然界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都可归结为这些“点粒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我国曾推行过包括科技领域在内的全面学习苏联的“一边倒”方针。实践证明那条方针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它是错误的。苏联从30年代中叶起,在斯大林的怂恿下,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内发动了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派别的活动。在生物学领域中以李森科为首的一伙人打着辨证唯物主义的旗号对孟德尔厚尔根遗传学派进行了极其蛮横的激烈的“批判”。这一公案早为世界学人所共知,且孰是孰非,科学史亦已做出了公正的结论。 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李森科“学派”的影响下,苏联细胞学界也出现过令人瞩目的动态。O.B勒伯辛斯卡娅推出了她的“新细胞学说” 1950年春天苏联科学院生物学部肯定了勒伯辛斯卡娅的“新学说”。俨然乎是一个划时代的新发现,写到各种水平的生物学教科书中,加以大肆宣扬。为了反对遗传学的染色体连续性理论,JI. B.马卡络夫汇总和整理了细胞学史上各种反衬染色体连续的说法,以完备的形式提出“染色体不仅从形态上而且其组成物质上也是重新形成”的观点。勒伯辛斯卡娅和马卡洛夫等人的“学说”、观点曾深刻地影响过我国学术界。《细胞学在一般生物学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书的第9章“细胞学和遗传性实现的问题”涉及到遗传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的问题,具有概括地综合地讨论的性质,对了解当今苏联科学史学者对待这些问题所持的一般态度和观点是有益的。兹翻译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物流高度发达的今天,快递员正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把包裹按时为人们准确快递到家.其实,在我们身体内,也有不少“快递员”在忙忙碌碌地输送着各种物质,有的是营养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类“快递员”专门帮助细胞运输物质,这个“快递员”的名字叫“囊泡”.  相似文献   

17.
李小毛 《科学通报》1995,40(14):1261-1261
早在50至60年代末,关于MnO单晶的光吸收谱就有了一些报道,并对吸收谱上出现的5个吸收带进行了分析,关于纳米MnO粉体的光吸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作者测量了粒径为 80nm的MnO粉体在200至2500nm波长范围内的光反射谱,并对反射谱上出现的吸收带的机制进行了分析.1 试样制备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们发现,在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星际空间内,弥散着一条“氢桥”,全长达到了78 2万光年.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这种巨大的正常物质结构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 位于仙女座大星系与三角座星系之间的神秘链状物质为中性氢原子团块,这些物质环绕在星系周围的“星系晕”中,但是有些团块却不太寻常,好像是两个星系之间的桥梁.“星系晕”是螺旋星系外围笼罩的一层球状分布的稀疏物质,其中不乏恒星和气体等.许多研究人员怀疑这座看似链状的“氢桥”是否有真实物质实体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以硼化锆(ZrB2)为代表的硼化物陶瓷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超高温陶瓷(UHTC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望作为热防护结构部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鼻锥和机翼前缘等关键部位.本文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提出了硼化锆陶瓷生命周期的概念,其主要包括硼化锆陶瓷的制备和应用2个过程.硼化锆陶瓷的制备过程通常可以分为粉体的合成制备和陶瓷的烧结致密化2个主要步骤.前者的固相法制备主要涉及从原料Zr4+(O2–)2到Zr2+(B–)2的还原反应,后者则涉及第二相除氧的局部化学反应过程.此外,制备过程还包括将上述2个步骤有机结合而实现一步完成的反应烧结过程.生命周期的应用过程则发生ZrB2向ZrO2转变的氧化过程.鉴于化学反应在硼化锆陶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上述生命周期各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缩略语。类星体大约相当于太阳系的大小,可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照亮整个星系,可以燃烧1亿年。然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不明白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宇宙明灯。最明显的怀疑目标就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稳居在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以吞噬大量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