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12层1/7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及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层间位移角能满足《规范》要求、抗震性能良好,适于在小高层住宅中采用.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试验及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三榀三层两跨异形柱框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并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试验框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这三榀异形柱框架均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对三榀框架之间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有益于改善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的建议.所建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可用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3.
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矩形柱框架结构的三维空间分析模型,对比研究了两种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地震反应.结果表明:L形柱与对应矩形柱的杆端剪力差别大,而T形柱和十字形柱的杆端剪力与对应的矩形柱相差不大;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楼层角位移比矩形柱框架结构的楼层角位移稍大些,但异形柱的扭矩值比对应的矩形柱的扭矩值要小得多.这些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多层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加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灵活的使用空间,例题其柱截面较大,墙面凸处,影响使用,针对多层建筑的结构计算采用设计中常用的振型分解地和动力时程法,研究多层建筑中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对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结果表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底部采用矩形柱、上部为异形柱的结构和纯异形柱结构进行了抗震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异形柱结构位移较小,各层刚度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抗震.  相似文献   

7.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研究了这种结构水平位移模式和水平力模式的分布形式,并采用倒三角分布、均匀分布、倒三角 均匀分布等加载形式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力模式比位移模式更能准确反映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变形特征;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均匀分布水平力模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更接近时程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高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对抗震墙的布置和计算的具体要求,总结了自己的设计体会和一些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异形柱框架结构的主要特征,在总结异形柱框架结构主要抗震性能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概念设计.结合工程应用实际,通过对结构布置、柱肢长宽比、填充墙竖向刚度控制、柱梁刚度比和配筋形式及间距等方面的的分析,明确初步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通过算例,对影响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并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别考察在设防和罕遇地震水准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7度(0.15 g)下的异形柱结构的概念设计,符合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两种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对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一榀底层为宽肢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与一榀底层为非宽肢的异形柱框架的抗震试验研究,重点对比了两种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延性、滞回特性、出铰顺序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底层采用宽肢异形柱后可避免普通异形柱框架结构底层刚度薄弱的不利现象,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普通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多项抗震性能,提高了异形柱框架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高264 m,抗侧力体系由钢管混凝土外框架、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伸臂桁架3个部分组成.为了解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反应特点,对该结构进行了1/30缩尺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结构在8度多遇、基本、罕遇地震和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对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的破坏模式、层间位移、楼层剪力等动力反应进行研究.结合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和ANSYS的分析结果,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原型结构能够满足我国现行规范“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标准,即使在9度罕遇特大地震作用下,仍然表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已成为建筑师追求的新时尚,各种材料及样式的玻璃幕墙已用在建筑的外装修上,为此我国对建筑幕墙抗震性能制定了振动台试验方法。为考核玻璃幕墙与其连接件以及整个点支式建筑幕墙系统的抗震性能,对一种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连结方式的点支式建筑幕墙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层及夹胶玻璃肋以及整个点支式建筑幕墙系统均有足够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古建筑,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加固古建筑榫卯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某古建筑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8缩尺比例的古建筑木结构空间框架模型,并考虑榫卯连接为燕尾榫形式,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构架的基频及阻尼比;通过输入不同峰值的El-Centro波,获得了构架的动力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独塔斜拉桥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特性,设计制作缩尺比例为1∶30的半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动作用下多点激励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座破坏是半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缩尺模型在强震作用下的一种主要破坏模式;与只考虑单向水平地震波的情况相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波同时作用对半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的加速度响应影响显著,而对动位移响应的影响较小;在双向水平地震波作用下,主梁跨中会发生不可忽略的竖向加速度响应,卓越周期较长的地震波对半漂浮体系独塔结合梁斜拉桥缩尺模型更具破坏性,强震下斜拉索要承受远大于初始索力的瞬时索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带混凝土转换刚架高层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在高层建筑中,转换厚板是转换层结构中用得较多的一种型式,混凝土转换刚架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转换层结构型式在高层结构中应用较少,本文研究了上述办公楼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并重点观察了转换刚架的动力反应,发现模型结构第三层的层间位移较其它层稍大,特别是X向,但从最终试验结果来看,转换刚架未出现较大的破坏,说明其作为一种转换层结构形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可液化土-高层结构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行了可液化土-高层结构地震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采用柔性容器以减小边界影响,采用饱和砂土作为模型土.试验中再现了液化场地土中高层结构的震害现象.得出的主要规律有: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型曲线与刚性地基上结构的振型曲线明显不同;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体系的频率降低,阻尼比增大;砂土对地震动可起滤波和隔震作用;当最初加速度峰值到达前,砂土层中的孔压比存在负值;震后土中孔隙水压力不一定随振动的停止而立即开始消散,在短期内可能继续增长;桩身应变幅值呈桩顶大、桩尖小的分布;桩土接触压力幅值分布规律与输入激励地震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宽比超限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座高宽比超过抗震规范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进行了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对于一个1:30的高层建筑模型,通过对其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分析,发现短边方向的刚度明显比长方向弱,存在长方向的扇形振动,即出平面的翘曲变形,转换层处的层间相对位移明显大于其他层的位移,顶部的鞭梢效应明显,此外,高振型在加速度反应中作用较大,尤其在短边方向上.针对以上特点,对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某高地震烈度区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开展设置减震层的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介绍试验方案及过程,包括试验装置、试验内容、模型相似比、模型箱体设计、相似材料、测试方案及传感器布置、地震波输入及加载制度等,并对设置减震层的减震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高地震烈度区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设置减震层是一种降低地震荷载作用下衬砌的内力峰值,提高隧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