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鸦片泛滥,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围绕着禁烟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禁烟主张反映了不同的阶层、集团和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禁烟人士通过报刊、媒体揭露外国非法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的大量事实,军阀、官吏、奸商等纵容包庇贩运和制售鸦片毒品的罪恶,抨击政府当局腐败,无能政治,唤起国人对鸦片严重危害性的认识,推动了群众拒毒运动空前开展起来,制约了政府当局的禁烟态度。在讨论中一些论者宣传“渐禁主义”理论和主张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场禁烟讨论结果说明,在旧中国社会制度之下烟毒泛滥的社会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19世纪30代年,在鸦片流毒危及中华民族生存的情况下,林则徐主张对内采取“以重治吸食为先”的建议,加重对开馆、兴贩、吸食者的惩罚,对外断绝鸦片来源,保护、鼓励合法贸易,形成了完整的禁烟理论体系。不仅推动了当时禁烟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京临时政府禁烟法规较为实在,袁世凯政府禁烟法规内容较为丰富,民国初期重视地方政府禁烟法规立法活动,北洋军阀政府禁烟法规重在禁种,南京民国政府禁烟法规内容较完善但受到“寓禁于征”政策的严重影响。中华民国时期禁烟法规立法环境较为宽松,立法态度较为端正,立法内容较为科学,但执法松懈,缺乏效力。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对鸦片的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终其一生都致力于禁烟运动。然而在不同时期,其提出的禁烟措施也有所不同。在1895年之前,孙中山先生持有和平的改良思想,禁烟措施比较温和。1895年至1923年,孙中山先生走上革命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在禁烟措施上有明显的体现。1923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对帝国主义有了清醒的认识,禁烟措施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5.
1838年6月,面对日益泛滥的鸦片烟毒,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请求厉行禁烟,道光帝当即批转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和直省各总督、巡抚,要求他们“各抒所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到11月,各地将军、督抚29人陆续发回奏折,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为了正确判断这场争论的性质,首先必须弄清黄爵滋在奏折中提出了哪些问题,参加讨论的官员们又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在奏折中,黄爵滋提出了三个问题:银贵钱贱的根源是什么?先禁吸食还是先禁兴贩?要不要重刑禁烟?禁烟讨论就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石建国 《世界知识》2010,(20):58-59
<正>"国际事件实难以公理论曲直,国无强兵利器,仅以笔舌鏖战,何能令其折服!"——王景岐鸦片,祸害近代中国100余年,是旧中国积弱的根源。为了清除这一毒素,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做了不懈努力。王景岐利用外交官身份,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的禁烟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陶澍的禁烟主张、禁烟行动,以及林则徐禁烟反复征询陶澍意见,证明陶澍是最早大规模销毁鸦片的封疆大吏,是主张严禁鸦片的政坛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8.
<正> 一百多年前,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非法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中国人民为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禁烟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曾涌现出了一大批禁烟英雄,其中英名垂世者如林则徐早已为人们所广为熟悉和传颂。然而人们对当时另一位禁烟派风云人物黄爵滋,却似乎关注不够,也未必十分了解。值此国际禁毒日和世界反毒品斗争日益广泛深入之际,特撰此文,以介绍和纪念这位在中国禁毒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功臣。  相似文献   

9.
禁烟旅馆     
美国得克萨斯州最近出现一家“禁烟旅馆”。这个旅馆打出招牌后,生意比以前兴隆起来。据说,这家旅馆的老板是从美国客机上划分吸烟舱和禁烟舱受到启发,想出这个主意的。他先把旅店的十五个房间辟为“禁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绩,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贵州是近代中国鸦片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贩运、制造和吸食鸦片的重灾区。贵州鸦片流毒兴起主要归因于鸦片合法化的刺激、政府征税的变相鼓励以及民众的贪利竞种。贵州鸦片种贩的"兴盛"呈现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运销渠道广、从业人员多、商号烟馆林立等特点。鸦片烟毒加深了农民对鸦片市场的依赖,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严重阻碍了贵州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12.
吸食鸦片现象在明代中后期逐渐在统治阶级上层社会流行,近代社会吸食鸦片成风与鸦片在短时间内能提高人的性功能上有一定的因素。鸦片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危害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通常把鸦片在中国的危害归结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忽视了鸦片危害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因素,特别是近代史上大量的国人主动吸食鸦片这一现象的存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鸦片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虽然近代中国政府多次实行禁烟,但鸦片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鸦片的种植与生产可以缓解小农经济解体过程中人口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二是以吸鸦片为代表的骄奢淫佚的生活方式和崇洋媚外的心态成为半殖民地文化的显著特征;三是清政府腐败无能,禁烟不力。随之军阀割据,使中国陷于分裂、混乱,鸦片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它说明,社会问题总是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所共生。今人应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鸦片像一场不可遏止的瘟疫一样,蔓延到全国各地,并泛滥一百多年,给中华民族带来无限的灾难。陕西鸦片问题亦是如此,鸦片在陕西大面积的种植和吸食,严重影响了陕西人民的生活,使得他们的身心备受折磨,社会风气因此恶化,到处弥漫着腐朽颓废的气息。我们从近代陕西鸦片吸食的现状及原因中,就可以初步分析鸦片对陕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鸦片在云南的种植面积不一,时而低迷,时而高涨,呈现出此起彼伏的四阶段走势,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但行政机构对鸦片的态度和政策最为关键。种植的普遍性使得鸦片吸食蔚然成风,出现瘾民遍及各行各业、农民构成主力军、男性多于女性、由社会上层向下层民众蔓延等特征。吸食鸦片人数甚众由多方因素造成,既与当时的交际应酬及整个社会风气有关,也与个体因素有关,综合起来,便造成了吸食之风的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6.
由于英中棉纺织品和丝茶贸易的不平衡发展,鸦片贸易在“三角贸易”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维护怡和洋行为代表的鸦片贩子的利益,以及“英镑圈”内英国和土耳其关系中鸦片问题的重要地位等因素,说明英国为控制英镑圈内的市场,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换言之,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重炮不是棉纺织品而是鸦片.  相似文献   

17.
近代桂东南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关系,成为国内外鸦片过境的重要通道。桂东南地区的鸦片来源途径较为复杂,探讨鸦片进入桂东南地区的途径及其原因,有利于人们从另一个侧面去认识近代桂东南社会,是研究近代广西地方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云南当政者唐继尧、龙云对鸦片的种植、贩运先后采取"寓禁于征"、征收"烟亩罚金"、"新案亩法"等"禁烟"措施,将禁种、禁运变成鼓励,大开烟禁。文山地区鸦片烟毒泛滥,人民深受其害,而国民政府的禁烟措施却变成了官样文章。  相似文献   

19.
1858年11月鸦片输华合法化之后,中英两国围绕鸦片税厘又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纷争。其主要原因,从国内看,每年成百上千万两的洋土药税厘收入成为清政权赖以维持的重要经济命脉之一。从英国看,从19世纪开始,鸦片收入在英属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以“国内开支”的名义汇回英国,使英国本土也成为鸦片贸易的重要受益者。  相似文献   

20.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HPLC检测掺罂粟壳肉汤中的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食品中可能出现的罂粟壳生物碱成分--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的方法提取罂粟壳中的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分析.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7%,96.80%,94.47%;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70%,0.037%,0.029%;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40%,0.209%,0.665%.本方法具有回收率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等优点,可适用于食品中罂粟壳生物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