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有严重的错误。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错误很多,错误之一是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理论是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理论从产生至今备受关注。"equivalent/equivalence"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一方面作为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被当作一般语言词汇中的模糊词语,表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翻译理论中所用的"equivalent/equivalence"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即相似或贴近。  相似文献   

2.
首次发表奈达与张经浩破解Dynamic Equivalence的信函。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是中国翻译理论经典,教科书中的金科玉律。研究发现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Dynamic Equivalence被译成“动态对等”是一大错误。“动态对等”四个字严重曲解了奈达的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作为翻译标准的“动态对等”谁也不理解;译文与原文能“对等”?“动态”是什么东西?“动态对等”又是什么意思?张经浩在笔者的请求下给奈达写信求教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奈达回信完全同意笔者和张经浩的理解:Dynamic不是static(静态)的反义词(动态),Equivalence是贴近,不是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不能翻译成“动态对等”。奈达的信详细破解了Dynamic Equivalence的含义。对被严重误读曲解的奈达Dynamic Equivalence翻译标准的译文进行了评析。笔者抛砖引玉,提供Dynamic Equivalence试译译文。  相似文献   

3.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标翻译在帮助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销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商标时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心理接受、审美情趣,使译文读者在阅读商标译文时能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语商标时基本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英语长句是英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因其结构复杂和修饰成分较多,往往成为影响英汉翻译译文质量的关键之处。本文拟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指导之下,再结合英汉句法结构差异,来探讨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几种常见的英语长句翻译方法,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5.
张俊明 《科技信息》2010,(17):I0227-I0227,I0417
关于什么是翻译,已经有众多的定义。文章就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兴军 《科技资讯》2007,(32):159-160
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他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极其有帮助的,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奈达将翻译作为一门科学去对待,采用一种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来解释翻译过程,他借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逆转换翻译理论.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讨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而奈达的翻译理论试图寻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这些实体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引言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做了个广义的界说:“文化和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内的复杂整体。” 翻译是一种中转性的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尤金·奈达在他的《翻译科学探索》一文中说过,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作出的反应一致,那么便可以称翻译是成功的。把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奈达是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好的译文就是要从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言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使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其中,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四个评价标准.《翻译茶座》中选取了新美国短文精品及毛荣贵的相应翻译,这些文章的原文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毛荣贵等人的译文大部分不错,但也有瑕疵,为了指导读者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本文从功能对等的四个标准出发——传达信息,传达原文的精神和面貌,符合译入语规范和表达方式,读者反映相似,对《翻译茶座》的译文进行了评析,指导读者培养批判性看待译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方法和翻译评价两个主要层面,对王仲年先生所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中译本进行了研究,来探讨幽默的翻译问题。通过对译本中译例分析,本文作者试图找出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最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随着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料的翻译也迅速发展。旅游资料作为一种对外宣传资料,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如何把一篇旅游资料翻译得形神兼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这方面,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中的精髓部分能使人得到一些启迪。如果译者将其巧妙灵活地运用于指导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适当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就能提高旅游资料译文质量,更广地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 A. Nida)的动态等值论(Dynamic Equivalence)被许多学者推崇为评判译文质量优劣的标准以及翻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运用奈达的"动态等值"论来指导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译文如果要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就要充分体现原作者的美学意图,这样才能使译文受众获得和原文受众基本一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的定义及文化的分类的研究是必要的。以奈达的文化分类为视角,对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意译,要求译者不必过多地构设于原文语言的表面形式,而应主要关注原文的意义。奈达的翻译理论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的方法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问题,是对以往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静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6):101-103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意译,要求译者不必过多地构设于原文语言的表面形式,而应主要关注原文的意义。奈达的翻译理论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奈达以现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交际学理论和信息论的方法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问题,是对以往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奈达在等效翻译理论中提出的判断译文的三个标准,即忠实原文,易于理解和形式恰当,这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在其诗词翻译中,存在追求等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译者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需要努力追求译文内容的忠实,形式的恰当,和意境的完美,让译文文本的读者获得与原文文本的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张燕妮  宋洁奎 《科技信息》2011,(21):I0197-I0197,I0217
尤金.奈达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有许多的翻译理论著作。本文通过介绍其主要的翻译理论或思想,主要是一些对翻译实践有切实指导作用的概念和理论,指出奈达在实践方面对翻译所做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尤金&#183;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比较分析《老人与海》的两个中文译本,本文所选例子分别出自海观和吴劳所翻译的作品。文章从所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体三个方面,对译文中大量的例子进行分析,表明译者应该记住译文要在意义和文体上忠实于原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意义和文体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对形象的理解和翻译是关键.以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几种对原语形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9.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相似反应”为前提寻求原文与译文的最切近、自然的对等,为传统翻译理论“直译”与“意译”的争论找到了满意答案。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的旅游资料英译方法有增译法、删减法、改写法、转译法。  相似文献   

20.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1964)认为,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中介作用,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实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动态对等.本文认为,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译者首先是被动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必须深入理解原文;在表达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又是主动的再创作者,拥有表达方式的主动权,处于主动创作的地位.理解和表达的有机统一,是译者的中介作用的体现,力求取得翻译的"动态对等":即文体对等、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