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高校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通过强化德育测评手段,稚进德育教育,是当今促进和提高德育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试就德育测评的内涵和实施要求及其对推进高校德育素质教育的意义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3.
江泽民同导“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新时期,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和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制定颁布,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校学生德育的量化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德育量化测评是近几年高校德育工作者探索出来的一种测评方法,其内容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制订,情况千差万别。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德育量化测评的合理性,量化测评的内容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德育量化测评时需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德育环境、德育对象随社会转型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应积极探索充实德育内容,认真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才的基本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司新霞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Z2)
围绕高校图书馆的德育教育职能,对于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探求图书馆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努力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工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古代书院作为我国传统人文文化、儒家教育的典范,秉承儒家“以仁德为本为先”的道德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重立志,重力行,尊师益友,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教育史上历时千余载,至今仍被世人发扬传承,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时代发展使高校德育环境发生极大改变,突显了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德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认识现代高校德育的时代特征,适应时代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德育创新是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立淮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58-61
高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效益观念,以德育效益为评价指标来衡量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对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校德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要求正确树立科学的德育效益观念,这是实现以德育效益评价指标来衡量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道德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晓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20-23
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崇尚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困惑,道德评价失衡三个方面。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薄弱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行为失范,为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高校应在道德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把倾斜点放在道德责任的培养上.因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发挥德育效应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学会审美,产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使其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美善合一的境界。普通高校应把艺术教育放在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地位来认识,在处理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时,要借鉴历史经验,把握好原则和尺度,既要避免艺术教育的道德缺失,又要防止德育化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4.
15.
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德育工作要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适应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掌握当今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采取新举措,才能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文化与科技日渐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带来相应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促使高校德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研究美国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高校德育理论中的合理经验与对策,利于探索并推进我国高校现代性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讨论了高校全员德育意识的内涵及表征,论述了全员德育意识在高校内部德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确立和强化高校全员德育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李凤玉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5):98-101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民族院校德育管理体制是实行党委负责制,在新的时期,这种德育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其弊端:使民族院校的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封闭的德育管理体制使民族院校德育脱离社会、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德育教育和灌输,学生及班级成为一种惰性的元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制应该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德育领导体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民族院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建立以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为基础,德育专职队伍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