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国际笔石大会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在英国剑桥大学赛德威克博物馆举行。来自十四个国家的专家出席了会议。我院邓宝赐教授偕同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两位教授代表中国应邀参加了会议。笔石,是一种早已灭绝的群体海牛动物化石,是确定早古生代地层层位的标准分子,可进行世界性地层对比。邓宝副教授曾于一九五九年在陕西省紫阳首次发现弓笔石,填补了我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4月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食用)重点实验室主办,《生物技术通报》、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北京福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8年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基因编辑生物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法国等国的5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为大会致辞。大会主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1.第五届国际断裂会议于81年3月29日至4月3日在法国 CANNES 举行。这是四年一次的国际大会,到会代表共600多人,会上报告论文300篇,大会邀请报告15篇。会上报告的论文全部收入文集,共五本。这次大会由“法国冶金协会”负责筹备和组织。组织委员会主席是 D.FRANCOIS,秘书长是 J·POIRIER.2.国际断裂会议最初是由日本的 T·YOKOBORI 教授发起的,并且于1965年在日本举行了第一次大会。第二次大会是1969年在英国举行的。第三次大会于1973年在西德举行。第四次大会于1977年在加拿大举行,我国曾派四人参加。每次大会要改选执行  相似文献   

4.
国际鸟类学大会于1884年创办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大会制定了会章,成立了国际鸟类学理事会,确定会期为四年一届。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除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顿外,以往举办的历次会议主要在欧、美等国举行。国际鸟类学会议已成为鸟类学界学术交流的国际性、综合性、专业性盛会。中国鸟类学会于1998年在南非的德班市举行的第22届鸟类学大会上作了申办报告,经过国际鸟类学理事会一百多位理事投票表决,决定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于2002年8月11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根据大会的规定,东道主组成中国国家委…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19~23日,第2届国际榆研究大会在两班牙的塞哥维亚的瓦申举行。此次会议由西班牙环境部、泡里提扣大学及瓦申国家教育基地等主办。与会十几个国家,90余人,主要是分布在欧洲、美洲的国家,中国仅作者一人参加。1998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第1届国际榆研究大会作者就被邀请与会并为大会作报告“E1ms of China”。  相似文献   

6.
国际数学家大会报道:2002年8月20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了新世纪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国际数学家大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首届大会于1897年在瑞士举行,1900年巴黎大会之后每四年举行一次,这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家学术会议。百余年来,首次在我国,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这次会议共有4000多名海内外数学家出席了会议。世界著名科学家、《时间简史》的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霍金教授在北京做了一场公众报告。著名的数学家纳什也参加了此次大会。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数学精英使中国的数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就介绍几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7.
1 大会概况第 1 8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于 2 0 0 0年 8月 2 8日至 9月 2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本届大会是继 1 972年第 1 7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之后 ,时隔 2 8年 ,在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 1 0名国际动物学家倡议下举行的一次跨世纪的学术盛会。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南非、以色列等 37个国家的 2 4 5名动物学家参加了本次大会。在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后 ,我国组成了以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宋大祥院士为团长的 7人代表团 ,代表团成员有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沈韫芬院士、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段恩奎研…  相似文献   

8.
国际运筹学联合会(IFORS)第十届大会于1984年8月6日至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四百多名运筹学专家和工作者,我国有四人出席会议並在有关的专题分会上宣读论文,其中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程侃同志和我受中国运筹会的委派,作为学会的代表参加了有关IFORS组织的会务方面的活动。下面只介绍大会  相似文献   

9.
各位来宾 ,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 ,我们又一次汇集在东方文化名城——西安 ,参加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 ,共谋毛纺织业发展大计。在此 ,我谨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大会组委会 ,向来自国内外的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向关心和支持这次会议的组织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是毛纺织行业高水平、高规格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会议 ,前两届分别于 1 994年和 1 998年在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举行 ,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本届大会是在我国加入…  相似文献   

10.
世界能源会议第14届大会于1989年9月17日至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我国代表团以能源部黄毅诚部长为团长,由23人组成。我校能源经济教授华泽澎和管理工程系青年教师蔡福安作为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了一篇题为“中国未来的石油  相似文献   

11.
继地质系霍世诚教授参加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之后,地质系系主任张国伟教授又出席了第二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 4年1届的第二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地质科学家出席了会议。我校地质系系主任张国伟教授作为中国地质代表团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应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外交部长李肇星就中国的外交工作及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招待会历时一个半小时,近600名中外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13.
第12届国际数学地质大会于2007年8月26~31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该会议是国际数学地质和地学信息领域的盛会,自1994年起每年举行一次,这次是首次在我国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学地质—地学信息与资源—环境—灾害评价”,来自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国内代表170余人,国外来宾与专家学者70余人。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国际厚煤层和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会议于1980年5月18日至2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180余人,我国以中国煤炭学会名义派出了五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宣读了二十篇论文,我国提出了“中国开采厚煤层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5.
<正>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中心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微循环大会卫星会议于1987年7月20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微循  相似文献   

16.
<正>第21届国际自旋物理大会(SPIN2014)于2014年10月20~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得到众多国际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支持和赞助。会议主席是北京大学的马伯强教授和杜克大学与清华大学的高海燕教授。国际自旋物理大会是物理学领域的世界性大会也是自旋物理界最重要的会议。该会议自197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并延续至今。此次会议是4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行。  相似文献   

17.
第10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2003年9月8~1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三顿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有300余名岩石力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派出了以钱七虎院士为团长、由34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其规模仅次于东道主南非。会议期间,举行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理事和亚洲理事会会议。在亚洲理事会会议上,理事们听取了2002~2003年度亚洲岩石力学工作报告,讨论了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8.
2009年7月11-16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保护生物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3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日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国家会议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应用超导分会和磁体分会共同主办、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承办的第17届磁体暨应用超导国际会议于2003年10月20~24日在日本岩手县的盛冈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600人参加会议,其中多数来自日本、美国、欧洲、中国及南美洲。我国大陆共有26人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和高能所、合肥等离子体所、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台湾也派人参加,本届大会有30家厂商参加展览。  相似文献   

20.
要闻点击     
软件工程和未来软件技术国际研讨会举行作为2006年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前期系列活动之一的软件工程和未来软件技术国际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共有近500名中外代表出席了本次由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商会联合主办,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计算机械协会和日本软件工程师协会支持的研讨会。第28届世界软件工程大会执委会主席、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院院长、先进软件工程研究实验室主任奥斯威尔先生亲临本次会议并致辞,他希望本次会议成为把中国软件工程业带入世界软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