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影响船舶外形美观的“露肋”现象,分析了角焊缝、焊接应力、焊接工艺参数对“露肋”的影响,详细介绍了预防和修正“露肋”现象的相应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义忠 《科技信息》2012,(36):389-389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也可以用来推断似层状矿体的出露位置,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对于似层状矿体、产状较稳定的断裂构造,利用已知出露点,运用“V”字形法则作图确定可能出露线,然后填图或揭露,是有的放矢的作法,具有快速、高效、节约,找矿效果显著等优点,应积极使用;“V”字形法则的应用有前提备件,仅适用于产状较稳定的似层状地质体,应慎重使用;“V”字形法则作图时,地形图的精度一定要高、已知点定位一定要准确,产状一定要有代表性,投影方向不能反,应准确使用一  相似文献   

3.
说“黄鹤”     
说“黄鹤”严军“黄鹤”一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之中。北周庚信《小国赋》有“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爱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之句;唐李白《蜀道难》亦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猱欲度愁攀援”之感叹;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4.
又到了期末,按惯例又得开一个以复习迎考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以前开过不少的主题班会,尽管每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有一个美中不足的通病,那就是将主题班会有意无意地开成了“群英会”,几位“得意门生”你卸粉墨我登场,出尽了头,露够了脸。为了革除这一通病,今天的主题班会我特意与班长、副班长商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竖画在书法处理上通常有二种笔法,即悬针和垂露。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直法》云“直者,竖画也。垂露,首抢上、尾抢下,……如露之欲垂而复缩。悬针,首抢上,尾抢下,……笔欲正,自上而下如长针垂”。后人辑录据传出于唐张怀瓘之手的《玉堂禁经》里也指出:“垂露为顿笔,直下悬针。”用现在的话说得明确些,就是写竖画时,运笔至末端不作顿挫而出锋提收,其形如针尖状者为悬针(如图一);垂露则相反,运笔至末端时不出  相似文献   

6.
中文中的“气”与日文中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微妙的差异。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窥见中日文化的异同。本文着重从构词、语法等方面对“气”和“”进行探讨、比较。  相似文献   

7.
孙奇逢“独宗《十翼》”、特重“变通趋时”的 《易》 学思想, 不仅是唯物的、辩证的, 而且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其谓 “后天之 《易》 专为先天吉凶未露”的命题,就已准确地指明了这点; 尤其谓 “吉凶者以正而胜不论吉凶”的命题, 则给人生随时, 不惧刀山火海而堂堂正正做人, 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人生随时, 要前进, 就得“神理主中”,“因时而惕”, “悔吝在心”, 不仅要知“一念之善”而行之, 而且要知“一念之不善”而不复行之, 不断地“要尽人事以回造化”, 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练”的层次、“‘练”的指导、“练”的检验和“练”的动力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阐明为深化“推普”没有足够的“练”不行,“练”而不得法也不行,必须花大力气在“练”字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40(2):363-363
2006年1月17日,由徐至展院士、沈学础院士、陶瑞宝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对“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凝聚态物理与光电子技术”进行了验收和评估。专家组听取了物理系关于项目立项、实施、建设成效等总体情况的汇报及各个子项目情况的汇报,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查了项目设备验收报告,学校监察审计处审查了项目审计报告。专家组及相关职能部处实地考察了各建设项目建成的基地、实验室、主要的科研装备等,并审查了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文件资料。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加快了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年轻人外出到城市里打工,出现了“空心村”“老龄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应缩小城乡差距,可以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进行整治,打消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想法,稳定农村人口外流的现象,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工况下各相关参数对结霜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对结霜影响的特性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曲线,同时进行了能效的分析比较,为产品开发和工程设计及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使用AS胶凝调和剂代替卤水拌和麦若土的反应热、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及吸湿性等进行了对比性试验研究,确定了使用AS的最佳浓度和数量,进而初步研试了改性剂对提高制品强度及抗湿性的影响,得到了一种能防潮止“霜”的菱苦土水泥制品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多孔介质平板结霜过程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获得了质量流量,霜层厚度,霜层表面温度,霜层密度,偏重系数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结果和实验测试的结果吻合,研究对确定多孔介质平板结霜的霜层生长速率计算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多孔介质中的各种界面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多孔介质影响凝析气藏露点的机理。认为,多孔介质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体现在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的共同作用,由气藏流体的组成、状态及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决定:多孔介质中的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均使得露点压力升高;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受吸附作用的影响较强,露点值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大;储层孔隙半径r越小,毛细凝聚作用的影响越强,露点值升高的幅度越大,当孔隙半径r<5×10-6cm时,毛细凝聚现象对露点的影响已不能忽略;对于低渗气藏,吸附态气体在总气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吸附产生的影响相应也会增强;地露压差越大,吸附作用的影响越强;相同体系储层温度越高,由吸附和毛细凝聚引起的露点变化越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分析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和合理确定融霜周期,需要研究蒸发器表面的结霜过程和霜层厚度的变化过程.根据传热传质过程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公式,建立了蒸发器外表面水蒸汽传质及霜层生长过程数学模型,对某类翅片管式蒸发器外表面结霜过程及霜层厚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外界参数变化对结霜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机场道面混凝土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气量和掺合料对机场道面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气,可显著提高其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且较明显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相同含气量下,干硬性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盐冻剥蚀性明显低于常态混凝;为了获得较高的后期强度增长,当采用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时,建议掺质量分数为15%的低钙粉煤灰或矿渣粉.气泡结构参数分析数据可很好地解释这些试验结果,并证明了干硬性混凝土的引气泡稳定性和气泡结构要显著比常态混凝土差.  相似文献   

17.
冻结法在矿山建设方面应用已越来越多,冻胀对施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冻胀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通过自行研制的冻胀仪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两淮地区人工冻结粘性土在不同地层深度和土质下的冻胀特性,以及相同土样的砂质粘土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冻胀特性,得出了冻胀力和冻胀率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特性.并研究了相同砂质粘土土样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冻胀特性,得出了相同土样的砂质粘土冻胀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特别当含水量大于塑限时冻胀增量更大的物理特性,对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认识冷面结霜的微观机理,对霜晶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界面演变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晶体生长角度解释了各种形状初始霜晶的形成机制;利用界面稳定性理论分析指出:温度场和水蒸气浓度场是影响霜晶生长的主要因素,两者的竞争耦合作用是产生相变和霜晶各种界面演变现象的根本原因;建立了霜晶生长速率与霜晶表面温度及水蒸气分压力相关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霜晶温度的降低或环境空气水蒸气分压力的增加,霜晶生长速率增大,这与实验以及基于分子运动论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霜晶生长的界面演变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冷面结霜的微观机制,对霜晶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界面演变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晶体生长角度解释了各种形状初始霜晶的形成机制;利用界面稳定性理论分析指出:温度场和水蒸气浓度场是影响霜晶生长的主要因素,两者的竞争耦合作用是产生相变和霜晶各种界面演变现象的根本原因;建立了霜晶生长速率与霜晶表面温度及水蒸气分压力相关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霜晶温度的降低或环境空气水蒸气分压力的增加,霜晶生长速率增大,这与实验以及基于分子运动论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辽西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特征,考察了近几年的辽西地区风积土路基道路的冻害现象,发现存在的道路冻害现象有:冻胀、融沉、翻浆冒泥、开裂等.分析研究表明土质、温度、水是产生这些冻害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些冻害,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采取碾压击实路基、风积砂换填、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路基等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并进行了路基风积土冻结试验、碾压击实试验、风积砂换填试验、水泥煤渣稳定土层和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层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到了其冻结规律,采用碾压击实法,其最佳压实度度为93%~95%;采用风积砂换填隔水法,风积砂垫层时位置应在地下水位以上,一般应在土基50-80 cm深度处铺筑,换填厚度在中湿路基为15~20 cm,潮湿路基为20~30 cm;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防止、防治风积土路基道路冻害,厚度均应在25 cm左右,其中水泥、煤渣、风积土的质量比约为6:40:54,石灰、粉煤灰、土三者的质量比为14:30:56,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