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退行: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理,是一种新的视角。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在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出现了“退行”。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基调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2.
新乡土诗近20年来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非凡成就。新乡土诗珍视本土文化,自觉地把现代派中的探索精神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乡土的“陌生化”、寻找精神家园、营建理想乡土、追寻终极价值、关注乡土现实是新乡土诗的基本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的“乡土小说”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经济形态之别和基本主题与题材转换,社会关系之别和基本场景与情节转换,价值体系之别和主要人物与主导风格转换这三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转换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挖掘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乡土意识,哈代创作中的乡土意识主要表现在自然情结、宗法情结、和民俗情结等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罗荣国先生以桂西阳圩为创作源泉,以“故园”—“乡土”为创作理路,汲取我国古典文化之精华,以宁静对抗喧嚣,展现了桂西大地的历史之厚重与人情之美好,堪称新时期乡土散文之精华.  相似文献   

6.
陈子龙与钱谦益皆是明末清初的诗界巨擘,“负海内重名”,两人诗学“渊源流别,各有从来”,彼此对立。《陈忠裕公全集》尚有诗文酬赠之什,但查遍钱氏的著作,对陈基本不置一词,未予著录。究其原因,一是党争中政治利益一致,搁置文学主张的分歧;二是名妓柳如是的“定情”;三是明诗选本《列朝诗集》的“有待之志”。这三点造成钱对陈的“失语”和“缺位”,成了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7.
“发愤书”与“自娱”“自适”是中国古代作家创作的基本动力形式。虽然这两种创作动力的生成原因、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根源于作家的生命需要。二有不同的特点、内涵,所创作的作品也有不同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兴”在先秦时提出,而后世解说纷繁。从《毛传》、《诗集传》所论,“兴”是一种形象化的结构章法。这种章法在历代诗词中被有限的继承,也在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中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9.
现代乡土小说体现了现代乡土作家对自我的二重放逐。他们告别故乡,就意味着成为乡土的一个“他者”,而同时又无法自如地进入城市的生存语境。于是他们只能把自己精神的栖所放在“别处”,在创作的“白日梦”中为漂泊的灵魂重构一个虚构性和理想性的精神家园,为现代人建构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人和自然完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有自己的“接受模型”,并且得依靠一定的“接受模型”来创作。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接受模型”、儿童文学作品的接受对象,目前的理论研究是比较模糊,这将导致儿童文学创作陷入误区,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防风故国”的上杨村,是江南稻作文化区。长期以来,流传着古老的“打茶会”习俗,有以女儿茶为代表的八种“茶会”形式,乃典型的乡土茶道。其总体精神是“淳和质朴”,是阴柔文化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2.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诗学在范古问题上形成了“诗法”与“妙悟”两条路线的对立与纠结。严羽“妙悟”说对后期诗学形成主导性影响,但这并没有抵消“诗法”论存在的必要性。李梦阳等人推崇严羽却又大谈“法式”的矛盾现象,说明“诗法”是研习创作的客观要求;而“妙悟”作为一种鉴赏感悟活动,固然有指向独创性的积极意义,而其对于“诗法”论的渗透,导致后期“诗法”论过分注重对格调意趣的感悟式表述,远离了“诗法”本有的创作论主旨。这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诗法”和“妙悟”各有不同的适用方面。而“诗法”对于创作的研习尤其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诗集《女神》是诗歌史上一次典型的“崇高美”的现代性实践和诉求,作者把崇高的审美个性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及现实的崇高精神融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见证时代精神的崇高美,作者将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彻底破坏、大胆创造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并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具有“崇高美”的典型形象和典型事物。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洞察与深邃见解,并在生活中吸收乡土文明的精髓;积极进取却又能心静如水的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经历的一种波折的人生,构成了孙犁人格的全部。而他的作品中谐和浪漫与现实的创作风格、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以及实现了乡土小说由冷峻伤愁到乐观豁达的转变,是孙犁小说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孙犁小说的这些特色给北国带来了一股"婉约"之风。  相似文献   

15.
美术学科从体系、制度、课程到教育方式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本文就绘画创作这一“两难”课程,阐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念及“由情入道”、“由技入道”,“由理入道”的绘画创作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西彦是一位有影响的浙东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中颇具分量,也在乡土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乡土小说既继承了由鲁迅等第一代乡土作家的批判传统,又将乡土文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着自己的特色,并引领着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作为"乡土作家"的王西彦在乡土文学史上,尤其是在浙东乡土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诗人。就他的创作和理论看,他倡导的“风骨”与“兴寄”成为自此以后唐诗的两个重要质素。开一代诗风,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旨在从其倡导的“风骨”与“兴寄”的内涵入手,来探讨其创作理论和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沈从文、孙犁小说创作的女性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从、孙犁都是现代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本的解读,既可了解学创作中作家对待导性形象塑造的态度,以及导致其“女性化倾向”现象的更为深隐的创作心理,又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一九三六年在谈到“新诗的进步”时,提到了当时正趋于繁胜的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新诗。他说:“近年来乡村运动的兴起,乡村的生活实相渐渐被人注意,这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及农村为题材的诗……”。但限于“杂话”的形式,他未及将这一问题引向纵深处讨论,例举的作者也只有臧克家一位。 实际上,应该承认“现代乡土诗”作为中国现代诗歌重要一“类”的客观存在,其萌生、发展和经历的曲折也需要向深处和细处讨论。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特别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处在文化转型期的落后的农业大国,其国土和人口的绝大部分都在乡村,因此从理论上说应该有反映和表现乡村生活的诗作;第二,从创作实践的角度考察,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虽然距离应当达到的目标尚远,但毕竟有许多善于表现乡土诗人写出了许多广有影响的乡土诗。从新诗初期的刘半农、刘大白、何植三,到三十年代的威克家、蒲风、艾青、田间,再到四十年代的苏金伞、李季、阮章竞、贺敬之等,他们的创作展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第三,一九四九年以后,国内诗歌  相似文献   

20.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