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浩 《科学》2005,57(3):7-9
人类认识月球,从对月的原始崇拜和流传神话开始,继之以天文观测,到20世纪后半叶,人类已经实现了对月的近距离接触和探测.总结人类对月球的探测活动,可以划分为探、登、驻(住)三个阶段:探是指对月球情况进行近距离或有接触的无人探测;登是指人登上月球,与月球直接接触,进行有人直接操作的探测;驻(住)分两个层次,一是驻,即人携带设备登陆月球后很快返回,设备仪器长期驻留月球开展探测活动;二是住,即人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和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类将建立“月球城市”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对月球的观察研究贯穿了人类整个文明史。20世纪50代,美国和前苏联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1969年7月,人类实现了登月梦想。1972年,有6艘“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对月球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和测量,并取回了约380k斤的月球样品。随着对月球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认识到,月球空间和表面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独特资源,月球的土壤和岩石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月球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良好基地和前哨站。于是,…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志揭晓,我国绕月探测“嫦娥工程”步骤向世人公开,预示着我国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活动将取得新进展。千百年来,月亮这颗离地球最近、最亮的卫星,吸引着人类去认识,去造访。千百年来“,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寄托着人类探索  相似文献   

4.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因其独一无二的位置资源、极具特点的环境资源、丰富的物质资源,是人类进行空间探测和开发利用太空的首选目标.地月系是太阳系探测的试验场,月球是迈向更远深空的中转站.月球科学研究对推动空间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月球探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后,必将以更好地服务于月球科学探测和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增进人类科学认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月球探测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归纳了未来月球探测所涉及的主要任务、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出我国月球探测发展建议.月球探测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在月球探测方面应该有大国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发挥优势,牵头组织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2日,搭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承载国人千年登月梦想的嫦娥三号奔赴月球之时,本刊专访了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院士。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探索月球,怎能少了月球车这样的左膀右臂?吹起集结号,月球车都动员起来,接受大家的检阅!多样的月球使者月球车是人类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区别于地球上的车辆,很多月球车不用轮子或履带,因此称月球车为月面巡视探测器或者月球探测机器人更为合适。月球车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主要是按照探测方式或者走行方式分类。根据探测方式的不同,月球车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7.
马义 《科学之友》2002,(4):12-12
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但随着人口急剧膨胀,能源大量消耗,我们日益感觉到自己生存的空间太狭小。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向别的星球移民。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 000千米。地月之间的无线电延迟时间只有3秒钟,便于通信联系和遥控作业。去月球不必像去金星、火星那样,要待地球同金星或火星运转到相对比较近的时候。要去月球,随时都可以去。  相似文献   

8.
文广 《科学之友》2006,(5):43-43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第一次对地球以外的星体进行近距离探测,是迈向深空探测的第一步。目前,一期工程面临的一系列新的关键技术和难点还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月球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关于月球的神话传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这位邻居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神秘的月球背面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球,指出月面上存在暗色和浅色区域,1840年,第一张月球照片被美国人德雷珀拍摄下来。但是,不管是伽利略用望远镜看到的月球,还是德雷珀用相机拍  相似文献   

10.
月球之谜     
中国空间技术已具备探测月球能力,准备在2000年前后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中科院的空间专家说,目前月球探索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对月球探索的第一阶段拟向月球发射一颗卫星。这颗卫星伴随月球围绕地球转,并对月球、地球及其它行星进行观测。人类为什么对月球的研究这么热?月球与地球有什么联系?本文揭示一些秘闻,试图为您作出破译。  相似文献   

11.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5):253-257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4):187-190,198,F0002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编者按: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故分两次刊发)  相似文献   

13.
伊风 《科学之友》2004,(3):48-49
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就是人类登上月球。然而美国和前苏联的月球探测活动在耗费巨资的同时,几乎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效益。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完成后,月球探测悄无声息了几十年之久。如今,各种迹象表明:月球探测再度升温,而且趋利性的“圈地”风潮正悄然兴起。根据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美国人将于2005年在月球上建立月面前哨站,2010年建立设备齐全的永久性居住地,2020年兴建实验工厂、农场等。与早期的月球探测不同,现在的探测务实得多,一句话,就是要在月球上跑马圈地,抢先占据宝贵的月球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6-28
虽然月球是宇宙飞船第一个探索的行星际天体,也是航天员惟一造访过的天体,但科学家对其历史、组成和内部构造仍然有许多未解的疑问。近年来,研究人员呼吁对月球重新展开探索。欧洲太空总署和日本正计划送探测器上月球轨道,而美国航天总署(NASA)正考虑派遣无人宇宙飞船在月球的远地面登陆。通过研究月球。这些任务也将揭露内太阳系所有固态行星的历史,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最重要的地球。因为月球表面在过去的30亿年间几乎未有任何改变,它将是我们了解内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钥匙。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正>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月14日21时在月球正面虹湾以东地区软着陆,如封面显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成功实施软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  相似文献   

16.
深空探测的驱动力源于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月球探测高潮以来,人类的深空探测任务已经实现了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等主要天体的探测,获得了大量的科学发现,同时也发现了更多未解之谜.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深空探测迎来了又一次高潮,参与探测的国家和探测任务的数量都有了巨大提升,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探测的成功率.从太阳系形成到生命出现并演化到智慧生物,太阳系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和其他行星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要证实和重建这个过程还有大量科学问题有待回答,需要依赖更多精密计划的深空探测任务去寻找线索.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行星宜居性、地外生命探索等是当前深空探测的核心科学内容.前太阳系物质组成、太阳系的初始状态、行星系统的形成过程是太阳系形成与演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类地行星沿不同路径演化的原因是行星宜居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地外生命探测是深空探测的核心内容之一,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号识别、地球极端环境类比等是主要的研究内容.针对已经计划和正在论证的深空探测任务,系统梳理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其研究现状和研究手段,能够为深空探测任务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孕育...  相似文献   

17.
邹永廖  欧阳自远 《科学》2001,53(5):51-53
月球既是人们最早关注的,也是人类第一个留下足迹的地外天体,它也必将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8.
欧阳自远 《科学》2007,59(2):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西部要大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在地球上的事情都做不完,为什么还要去探测月球?探测月球究竟有什么意义?中国该如何去探测月球?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出严肃而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月球密约     
<正>美国西南研究所的行星学家罗宾·坎普(Robin Canup)认为,目前对于月球的起源人类知之甚少,它的形成或是一次宇宙偶然事件的发生。为了科学认知月球起源,坎普指出,在完善相关月球模型的同时,有必要适时执行一次金星探测任务。在天空中,月球不仅仅是一个熟悉的景象,它还决定了地球上的状况。月球足够大,以至于能够稳定地球的旋转、保持地球极轴的稳定。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0.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月球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上山脉纵横,坑沟密布,许多天文爱好者都把月球作为天体摄影的首选目标。 月相拍摄 月球在其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会合运动),所以从地面上看去,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会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