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后,非洲国家的军费开支逐年增长,其常规武器的进口额也日益扩大,并在地区武装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俄罗斯是非洲国家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其武器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的战乱与冲突。美俄对非军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美俄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积极拓展非洲军火市场。军售对军火出口国和军火进口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俄来说,对非军售既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润,又可谋求对非政治影响力。对非洲国家而言,美俄军售带来的并非和平、安全及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战争。中国对非军售以加强非洲国家国防,促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目的,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非军售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任海平  林靖 《科技潮》1999,(3):61-62
多少年来,军火贸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因为军火贸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和平生活,同时也因为军火贸易往往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润。再加上军火贸易的运作大多是在极为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更加激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军火贸易的历史与人类战争的历史一样久远。有了战争,就有了武器,也就有了武器的交易。世界范围的武器交易大约起始于本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兴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热化于战后的冷战时期。近些年来,虽然国际形势总的说来趋于缓和,但由于局部战争和冲突仍然接连不断,新的军备竞赛相继出现,以及  相似文献   

3.
一面高唱武器控制,一面却全力出口军火。"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开始了"化剑为犁"的进程,但也有一些国家为获取所谓"和平红利"和其他种种利益,将本应销毁或停产的武器装备大量对外倾销,致使军火市场的国际争夺愈演愈烈,同时也造成某些地区的"军购竞赛"逐步升级。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对冷战的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始终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对冷战的研究中,关于冷战起源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意识形态说,有国家安全论等等。本文试图以美苏两国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为切入点,分析文化冲突对冷战起源的影响。本文认为美苏都在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并渴望将其文化价值观推行到尽可能的地区,造成自己文化的覆盖区而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迅速上升,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文化安全的研究应该纳入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视角。对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6.
美国先行一步,电子产业获利多;西欧行动迟缓,一时尚难形成大规模组合。军火交易曾是全球最有利可图的行当之一,美欧许多大军火商因此大发横财。可惜好景不常,冷战结束,军火市场萎缩,各军火公司"门前冷落车马稀,,。1985年全球军火交易额为1.2万亿美元,1993年为8680亿美元,下降约28%。军火市场的不景气迫使美欧军火公司纷纷改组。美国:遥遥领先去年,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同马丁·玛丽埃  相似文献   

7.
尽管小泽本人在日本政坛几经沉浮,但他提出的“普通国家”理念却极大地影响了冷战后日本的内政与外交实践。可以说,小泽一郎是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家形象重塑的真正“设计者”。  相似文献   

8.
“冷战”“冷战”一词是美国的反动专栏作家李普曼首创的。一九四七年九月间,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一篇文章,后来又把它印成小册子,题名就叫“冷战”。按照他的说法,“冷战”是不用枪砲的战争;它的军火是金圆、面粉、动听的许诺、无情的谩骂等等。他认为只有把“西欧和美洲各国,大西洋和大西洋的手臂——地中海各国在战略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统一成为一种共同的制度”,在美国的领导下,首先在欧洲形成一种“均势”,才可以夺取“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9.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世界最大的军火商之一。它的军火生意愈做愈大,不仅从中捞到大量经济实惠,而且把军火买卖作为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渗透、扩张、控制的重要工具。苏联从五十年代起,就挤进了世界军火市场。如果说,五十年代苏联刚刚开始军火商的生涯,成交额还不算大,地区范围基本上限于中东,那么到了六十年代,情况就不同了。据统计,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一年,苏联出口武器的总额达一百四十七亿六千四百万美元,占世界武器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三十。进入七十年代,苏联的军火贸易额直线上升。一九七一年,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冷战结束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的协作越来越密切 ,随着人们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日益重视 ,所考虑的国家安全因素越来越多 ,对国家安全的非军事性威胁因素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国家安全的内涵也随之作相应的扩展 ,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渐凸显。其中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可归为传统安全 ,后者可归为非传统安全。安全在概念上是与“危险”和“威胁”相关联的 ,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所谓安全 ,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 ,是主体的利益不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内外部威胁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客观状态与主观感受。由于一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展阶段以及风险防范能力、国民文化心理等方面不同,因此对经济安全的理解与感受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使用了一个崭新的概念——“预防性防务战略”,并将此概念正式写入了4月初推出的新年度《国防报告》。这是美国对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大幅度调整其军事战略的结果。它标志着美国开始将其军事战略从冷战时期的以威慑为主转化为和平时期的以预防为主,逐渐完成了对军事战略的重新定位。主要内容:四个核心美国认为,冷战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核、生物、化学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变幻莫测、频繁复杂的地区冲突;“新兴民  相似文献   

13.
前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冷战之后,随着国家安全问题的非军事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日渐突出。一、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所谓安全,是一个实体或系统,在内外威胁,以及不可预见和难以预测的因素作用条件之下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状态。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关系中存在着矛盾和分歧,但在经济和安全等领域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利益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国家的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就就是国家利益。为了更好的维护和获取美国的国家利益,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具有遏制和接触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事关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利益,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后,受国内、国际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出现过一些波动,经历了由"亲韩远朝"向"朝韩并重"转变两个阶段.在朝核问题上,俄罗斯的基本立场是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建议对朝鲜提供安全保证,使朝鲜放弃核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安全环境怎么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安全,关系到我们的和平生活、经济建设,也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成败,是每个人深深关注的问题。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这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使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达到了近代以来最好的状态。但是,近年来一系列新的事态的发展,引起我们对未来安全形势的新的思考。在第一期“论坛”上,我们讨论了9.11后我们面临的处境;本次论坛,让我们再次聚焦中国的安全环境。———编者  相似文献   

17.
独占世界军售鳖头由于冷战的结束,世界军火销售额不断下跌,平均年销售量只相当于80年代的一半左右,总额在300亿美元上下摆动。但是,美国的军售在世界军售总额中却一枝独秀,80年代,美国的军火销量一般占全球军售总量的1/4到1/3,现在已占据了全球军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其一超独霸的世界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来遏制俄罗斯,防止俄东山再起,以利于其实现全球战略。北约成员国谋求扩大北约,控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进行控制,也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冷战后,北约进行了两次东扩,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岛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重要的陆权国家-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基本趋势。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问题,特别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地制定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决策和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舆论宣传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舆论安全观必须突破历史的局限,转向理解、合作与和平的轨道。谈及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历史话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国内政治如此,国际关系也难以摆脱这一法则的约束。无论是在“热战”还是“冷战”状态下,敌对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