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改善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加速工况时的瞬态响应特性,提出了蒸汽辅助涡轮增压的方法.基于一款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采用GT-Power软件分别建立并标定了蒸汽辅助涡轮增压与废气涡轮增压的仿真模型.针对该汽油机的常用转速2000r/min,研究了各种蒸汽参数对增压系统及汽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0r/min时的加速工况,蒸汽辅助涡轮能使汽油机加速迟滞时间缩短48.0%,加速扭矩提升9.7%.因此,蒸汽辅助涡轮能有效改善增压汽油机的加速性和动力性.  相似文献   

2.
在一台1.5 L带废气涡轮增压的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电动增压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协同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负荷下电动增压促进最高废气再循环率随转速的上升而下降,在4个试验转速下分别提升了17.7%、15.2%、13.84%和0;部分负荷下电动增压促进最高废气再循环率随负荷的提高与转速下降,在6个试验工况下最高废气再循环率分别被提高了23.63%、30.31%、0、14.09%、19.74%和0。全负荷与较低的3个转速下电动增压介入后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BSFC)降低近10%,最高转速下废气涡轮增压完全取代电动增压;部分负荷下的两组工况内,电动增压介入后,最高BSFC降低了10.8%和8.4%。结论表明合理应用电增压促进最高废气再循环率可以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并保持较高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瞬态工况下使用不同的废气旁通阀PID目标控制策略,建立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计算模型.对发动机定转矩加减速工况下的瞬态响应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原机响应特性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定转矩加速工况下,以适当增大的各固定转速下增压压力作为瞬态控制目标值,可以显著改善发动机的瞬态响应.在发动机定转矩减速工况下,采用前期适当延长废气旁通阀全开的时间,待转速下降到1.25倍目标转速后,控制目标切换到增压压力的控制策略能够缩短发动机的响应时间.与此同时,采用废气旁通阀瞬态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性能,而且可以防止瞬态工况下增压器超速和喘振.  相似文献   

4.
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数值匹配的传统研究主要侧重于外特性工况,但单一的外特性工况匹配合理不能保证涡轮增压器与汽油机在整个工作范围都匹配合理。针对涡轮增压器数值匹配过程中仅研究外特性工况的局限,阐述了三线工况法的基本原理,通过GT-Power软件建立一款直喷涡轮增压汽油机的全负荷热力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向部分负荷工况扩展为适用于三线工况法的热力学模型,最后将热力学模型应用于3款增压器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三线工况法可直观地反映出原增压器与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范围的匹配问题,利用此评价方法重新选配增压器后,可提升增压器与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范围的匹配性能。三线工况法克服了仅研究外特性工况的局限,为预选及优化增压器提供了一种数值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采用单向阀利用进排气压力波动的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应用一维非定常流动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了模拟,并以此计算比较了该单向阀EGR系统的不同方案,分析了有无EGR冷却器,EGR冷却器与单向阈的相对位置,EGR管布置形式等对系统EGR率,泵气损失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与废气再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台重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研究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VGT)和废气再循环(EGR)阀门开度对柴油机增压比、空燃比、燃油消耗率及NO_x,CO,HC,CO2和烟度等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阀门开度的增大,增压比、空燃比降低,经济性变差.EGR阀门开度和VGT阀门开度对NO_x排放影响很大,随EGR阀门开度和VGT阀门开度增大,NO_x排放的体积分数显著降低,但HC,CO,CO2的体积分数和烟度升高.为实现降低NO_x排放的同时控制燃油消耗率和烟度的升高,可在中等负荷时选择EGR阀门开度50%、VGT阀门开度45%的控制策略;在高负荷时选择EGR阀门开度75%、VGT阀门开度55%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VVT-i系统与涡轮增压系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VVT-i系统与涡轮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说明了VVT-i系统与涡轮增压系统的运用意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设计了一款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来满足公司的需求;根据开发目标首先确定开发方案,使用电解法进行详细计算;根据目标扭矩、功率、燃油消耗率和高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K03增压器在低端扭矩、效率和高原适应性等方面均较优。  相似文献   

9.
侯喜双  王峥 《科技信息》2011,(4):333-333
本文简要介绍了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优缺点,并进行相关论述,为有关设计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机的通流特点,假定气流为一元准稳定流动气流,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扫气压比Ps/PT与增压柴油机增压系统及运行参数关系的简化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预测和改善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486Q汽油机连续可变进气凸轮轴配气相位系统的研制,采用发动机循环模拟数值方法研究连续可变进气凸轮轴配气相位系统的相位策略。数值模拟表明486Q汽油机在高负荷中低转速工况通过进气相位提前抑制进气在气门关闭时刻向进气道的倒流可有效提高循环进气量,使中低转速工况动力输出性能提高6%~8%,其结果与随后试验测试获得进气相位变化量一致。综合考虑燃油消耗率和有害排放物生成,数值模拟中等负荷工况进气相位参数的调节优化,通过进气相位提前,示例工况缸内残余废气系数可从9%增加到20%,NO排放量低减约80%,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防止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喘振的控制器描述了其主要功能以及软硬件设计方案.控制器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以uC/OS-Ⅱ操作系统为软件基本架构,实现了相继增压系统的喘振在线预报和自适应调节.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可以明显地抑制由增压系统切换不当引起的喘振,为相继增压柴油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介绍了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实验中使用的压缩空气发动机及管路系统的构成以及运用FLOWMASTER软件对压缩空气发动机及管路系统的总体建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其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洞穴型地层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有限元素法,采用边界局部加密技术,实现对球形、椭球形洞穴的精确剖分与双侧向测井响应快速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洞穴尺寸、填充类型及不同填充程度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纵向、径向延伸椭球形洞穴与球形洞穴响应异同,从而研究洞穴发育形状对双侧向响应影响。结果表明:洞穴的存在导致双侧向测井响应明显降低且存在正差异,深侧向受洞穴尺寸及围岩影响严重,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洞穴发育规模与填充情况,浅侧向测井可较好反映洞穴内填充物电阻率;椭球形洞穴的长轴若沿纵向延伸,其响应由球形洞穴过渡为类似侵入带特征,若沿径向延伸,其响应由球形洞穴过渡为类似薄层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相继增压系统( STC)控制是相继增压柴油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可靠性和总体性能。以TBD234V12柴油机相继增压电子控制系统为例,应用应力分析法和GO(go oriented)法对其进行可靠性研究,对2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力分析法可靠性框图和GO图正确、合理,二者预期结果一致,改进建议对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计算了某汽油机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热应力状态与振动特性。首先,计算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的内流场和外流场,得到了内外壁面的温度与压力分布;进一步利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的热应力状态和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歧管式催化转化器结构在入口法兰区域热应力过大,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是最容易损坏的区域;另外,排气歧管和催化转化器连接处,与螺栓固定点的距离较大,热变形较大。据此,进行了结构改进,并与原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较原结构在最高温度及最大热应力、振动特性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611OZ型车用增压柴油机废气旁通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废气旁通涡轮增压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工作可靠、灵活,柴油机的低速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汽油机燃油控制系统联合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MESim仿真软件的发动机仿真平台IFP-Engine,建立四缸直喷增压汽油机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建立汽油机燃油量智能控制器,联合AMESim和Simulink仿真软件仿真,实现对汽油机燃油量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使用燃油量智能控制器,空燃比可维持在14.7左右,汽油机的最大功率提高5.6%,耗油率降低6.6%.  相似文献   

19.
参照汽油机喷油器性能测试的国内外标准设计了测试系统.对喷油器动态响应特性、流量特性、电气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测.动态响应特性的测试采用检测喷油器震动信号的方法,较为准确,方便.经试验研究表明本测试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的测量喷油器的性能,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