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弗里德曼和普特南认为,哥本哈根解释只能特设性地引入投影法则来符合实验事实,然而由量子逻辑则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因此量子逻辑解释比哥本哈根解释更加优越.这一论断提出后不久就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驳.海尔曼认为由量子逻辑推导投影法则的过程也是特设性的,巴布则认为由哥本哈根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投影法则.随后,斯戴尔斯提出了由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解释的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量子力学的退相干解释及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量子力学表明,自然界原则上存在宏观量子干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几乎不曾看到过它们的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哲学论争由此展开。退相干解释表明,量子态与环境的纠缠导致了去相干。但这一解释是否是一个最后的答案,仍然保留为开放。  相似文献   

6.
7.
8.
苏联物理学家布洛欣采夫曾提出对量子力学的系统解释。这种解释曾被认为是批判了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因而是更正确的解释,是唯物主义的解释。本文在一般地评述布洛欣采夫的系统解释的同时,着重把他的一些主要观点和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作了对比,并由此得出结论,布洛欣采夫的系统解释在本质上是和哥本哈根解释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近期著作已经越来越侧重对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在齐泽克看来,量子力学带来的观念冲击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借助经典物理学形成的现代哲学观念,因而也就不能对量子力学形成合理的哲学解释。主体在传统自然科学与量子力学研究中截然不同的地位实际上迫使哲学家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主体与真理。齐泽克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拉康精神分析的创造性解读,认为主体与经典科学观念都是在拉康意义上的象征界构建起来的,而量子物理的出现使得这种符号构建的虚假一致性凸显出来,因而谢林对"存在"与"存在根基"、拉康对"象征界"与"实在界"的区分可以作为理论参照点,实现对历时性宇宙诞生、共时性量子世界到经验实在的统一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0.
针对解释鸿沟问题,当前无论还原的物理主义还是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其解决理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布兰顿的分析实用主义所启发,派瑞斯认为,现象概念和其相应的理论概念之间的解释鸿沟是其语用中介的语义关系中的鸿沟,若不忽视语用学,则可消解此鸿沟。然而,从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的视角看,这种解决方案也存在解释之不足,诉诸这种方法论,则可为解释鸿沟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多值逻辑是取三个以上真值的非经典逻辑,寻找可靠的哲学基础和语义解释是多值逻辑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多值逻辑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有些逻辑哲学问题可以得到澄清,而有些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对多值逻辑现当代主要研究成果给以整理的基础上,将对多值逻辑的语义解释困难和哲学基础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多值逻辑难以找到普遍适用的语义解释,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局部解释,这种情况与经典逻辑类似,因此多值逻辑与经典逻辑一样有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2):117-120
心理韧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与耗散结构呈同态象,具备生成耗散结构的条件,耗散结构系统的自组织进化原理能够进一步推断出心理韧性的自组织发生机制;而简单变量关系不能描述和推断心理韧性的非线性动态过程,动物模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无法直接演绎作为社会人的心理韧性的发生、发展机制。只有耗散结构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才能在方法论方面为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卡逊反对人类过度干预与破坏自然,让自然通过其内在机制达到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是其自然主义诉求的真实写照,对人类环境知识短缺与功利傲慢自然态度的彻底揭露,其公平正义持续的环境道德观念是古老观念与现代思想的有机结合。《寂静的春天》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于自觉推崇和积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认知范式,特别是整体主义和谐的生态思维方式,因为"在自然界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东西"。为此卡逊钟情于生物控制优先的全新技术理念和经济环境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金在权基于随附性/排除论证排除了自主的心理性质。对随附性/排除论证的3种批评意见——该论证存在不自洽性、否定心理性质的因果效力是不合理的、该论证的普遍化将导致一切宏观性质失去因果效力——或者曲解了金在权的本意,或者超出了物理主义的框架,从而超出了论证的前提。随附性/排除论证能够在物理主义内部形成对自主心理性质的消解,但不能形成对突现论的反驳。  相似文献   

15.
技术系统在其进化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内在逻辑,依照丹尼特的理论,似乎技术系统本身具有心智和目的,但事实上是技术系统及其功能体现人类投射与之的主体意向。对系统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可以根据系统的不同类型及其复杂程度分别按照三种不同立场来操作: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但意向性解释立场是有潜在风险的,这种风险是使主体漠视和遗忘了对象简单功能背后的复杂性及与复杂性伴生的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门新兴学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作者认为:(1)尽管“哲学逻辑”在英美哲学界与逻辑界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宜在比较规范和合乎词义习惯的意义上使用“哲学逻辑”一词-用“哲学逻辑”指称不同于经典逻辑或标准逻辑的诸现代逻辑分支。(2)关于逻辑哲学,可以定义为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这是一门介于元逻辑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形式逻辑处理的对象主要是超主体的、客观的事实问题,是一种无主体逻辑、必然性逻辑、静态化逻辑、程式化逻辑。由于事实与价值存在深刻的异质性,因而不可能简单地照搬、套用形式逻辑处理主体性、相对性的价值问题。由于逻辑是对人的生活实践的提炼与总结,生活实践中关于事实和价值问题的思考,对于各种事实和价值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并且应该上升、提炼、总结为逻辑的格、式与规律、规则,从而实现逻辑学的发展和飞跃。立足人们的价值生活实践,处理价值现象、反映价值思维的价值逻辑应具有如下基本特性:实践性、主体性、具体性、生成性。  相似文献   

18.
从欧拉方法发展到拉格朗日方法,其中蕴含着变分法的重大变革.在研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为什么数学"为切入点和主要目的,对欧拉和拉格朗日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重点探讨拉格朗日δ-算法产生的数学背景、形成过程及重大影响.拉格朗日以摆脱几何直观和简化计算为目标,以消除欧拉方法中微分符号d的双重意义和混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引进符号δ,借助于形式的类比和反复的推演,提炼出运算规则,最终发明了δ-算法.因此拉格朗日对变分法所作的变革,是形式化改造的产物.而这种形式化改造的成功,对18世纪微积分学从几何形态向"代数分析"形态的过渡、几何论证向分析论证的转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增进了对符号的信任程度.对变分法历史的这种探究,为全面理解18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当前,科学主义是主流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影响到专家决策的背景认知观。同时,现代科技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伦理风险及其背后的知识博弈、利益博弈和道德博弈等也要求我们必须反思现代专家系统的各种困境及其出路。一般说来,当前专家系统主要面临专家界定的模糊性、专业权威的挑战性、专家决策的风险性三大困境,并遭遇到利益、良知、责任、认同等多种价值排序和伦理拷问。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专家困境进行解读,引入道德过滤器对于专家界定的考量、道德想象力对于专家权威的分析、道德运气对专家决策的责任甄别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诠释专家系统的现代境遇,从而实现专家困境在政府、市场、公共领域之间的结构平衡和道德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