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南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浅源地震频繁,为研究地震机制,以淮南煤田地形地质与开发布局图和淮南市地质构造图所确定的活动断裂为区域构造格架,考察了东经116°45′~117°15′,北纬32°30′~32°50′范围内的地震分布,介绍了区内主要控震褶皱与断裂构造的特征,分析了构造带与地震之间的联系,认为该区内,活动断层是致震主要因素,并勾画出了矿区三大地震区块,为今后指导淮南市抗震防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言陕西省境的秦巴山地位于北纬32°30′~北纬34°,东经106°~111°之间广大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的过渡区,即一般所称的秦岭褶皱系或秦岭纬向构造带。由震旦亚界地层至中生代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序列,均发育有厚薄不一的、构造  相似文献   

3.
成都麻羊的生态条件与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都麻羊是我国皮、肉、乳兼用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它以板皮紧密、细致、坚韧富有弹性等优良品质而驰名中外。国内外不少地区前来引种。1979年以来,我们对成都麻羊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就成都麻羊的生态条件与生产性能作一概述。一、成都麻羊要分布与生态条件成都麻羊原产地主要在东径102°30′至104°30′北纬30°15′至31°40′范围内。即成都市附  相似文献   

4.
论宁夏银川地区的砂土地基及工程抗震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位于我国南北向地震带的宁夏银川地区历史及近代地震引发的宏观震害-砂土地基液化所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沉陷、开裂等地基失稳现象,分析在银川地区特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砂土地基液化特点及液化强弱势区分,提出可靠的建筑物场区稳定性评价依据及相应的抗液化措施,为城市抗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在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北线(点)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邛莱山、相岭、凉山和秦岭南坡 ,仅有部分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 ,该地已成为大熊猫在中国动物区系分布的最北界 ,对大熊猫最北线进行的监测是对大熊猫的动物区系分布报道的补充 .在 2 0 0 1至2 0 0 2年的监测中 ,发现有大熊猫迁移到太坪河海拔 164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5′40″ ,东经 10 7°5 5′10″的龙头竹林中 ;二岭子海拔 185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8′2 4″ ,东经 10 7°48′12″的秦岭箭竹林中 ,是我国目前发现大熊猫在周至保护区分布的最北线 (点 ) .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北部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古登堡──里克特公式lgN=a-bM对中国南北地震带中北部(33°~40°N,103.5°~107°E)公元1年至1990年M≥5.0地震进行了整体分析。发现1900年以前资料丢失严重,最小完整性震级为6.0;1900年以后资料比较完整,最小完整性震级为5.0,从而较为可靠地确定了不同时间段内未遗漏的地震震级下限。  相似文献   

7.
自然地理印度支那半岛因其镶嵌在中国和印度之间而得名,它通常指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亚等六个主权国家和新加坡自治邦;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座落于北纬1°15′至27°30′,东经90°10′至109°30′之间,东面为南海所环抱,南面与印度尼西亚对峙,西南方的门户向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敞开,北方紧接中国,西边与印度和巴基斯坦毗连。  相似文献   

8.
成都位于我国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海拨高度为500米左右。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0°23′~30°54′,东经103°47′~104°52′。年平均温在16°~17℃之间,年降雨量约150~160mm,因而空气湿度较大,也许是盆地的关系,风速很小,属于亚热带气候,因此该地区的现代植被应该属于亚热带的常绿林区。由于多年来人类活动的结果。这里的原始植被大都已不复存  相似文献   

9.
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由于大陆板块经常发生碰撞,所以地质活动比较剧烈,这样就使日本非常容易发生地震。日本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20世纪以来,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已超过50次。全球10%的地震都发生在日本和它周边地区。但是为什么日本每次地震后能够做到人心临危不乱,社会秩序井然呢?秘诀就在于该国长期以来积累的抗震防灾普及方面的丰富经验,尤为突出的是他们在抗震防灾方面引入的领先科技,为抗震防灾提供了更为全方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据史料记载,南北地震带N34°~N36°段为该断裂带最活跃的发震区段,同时也是国家重点防御区。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与兰州观象台承担本区域的地震监测工作,作者统计整理1980年1月1日-2018年5月1日N34°~N37°段发生的≤Ms6.0级地震,应用震源机制解反演该区域的地震应力场,结合GPS观测数据,对N34°~N36°段地震应力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南北地震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天水-兰州段受川滇地区的应力加载作用,同时也受到太平洋板块的推挤,其中P轴水平投影指示了活动块体的运动方向,N34°~N37°段应力状态为NEE-EW-NWW向的逆冲类型,该区域的GPS观测数据显示地壳的运动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该结论的正确性。反演得到的应力状态基本上与各种类型地震的破裂方式比较吻合,也进一步验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可为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和活动断层滑动性质的厘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地洼理论,分析了处于麻城—岳阳—贵定地震带上、江汉地洼内洞庭湖东侧的洪湖—湘阴地壳断层,该断层为—地貌反差明显、走向NE15°~40°、倾角小于45°、规模较大的走滑正断层。作者在研究该断层的地质背景及发展历史、地球物理及应力场、现代活动、地壳形变等方面的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洪湖—湘阴断层与地震的关系:1)该断层属本区NNE,NE向发震构造系统;2)断层两侧盆地的沉降幅度、速率、梯度与地震紧密相关;3)断层区内地壳形变表明存在水平剪切与垂直差异运动;4)历史地震的分布规律与现代地震的发震位置反映了该区地震活动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北部浅海渔场头足类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对29°30′~32°00′N,122°30′~125°30′E东海北部浅海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头足类数量的时空分布和各类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头足类资源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鱿鱼成为头足类的优势种,6月为其捕捞高峰期,密集分布区在长江口渔场的东部;其次为章鱼类,其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9月,密集分布区在舟山渔场东南部;乌贼比例最低,每年渔获量不超过5%,基本形不成渔汛.为今后更好地持续利用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的头足类资源,建议春、冬季对其进行保护,夏季高峰期重点开发;在拖网伏休的7、8月份可采用光诱作业和鱿钓等作业方式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位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论述九所—陵水断裂带南北两侧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地质、地球化学记录差异和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在分析南海北缘重力、磁力和地震资料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南海北缘中生代古俯冲带西起九所—陵水断裂带,向东呈近EW走向延伸至E112°30′附近被NW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F1)错断,之后向NEE方向延伸至E116°附近被NW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F2)错断,再向东沿着NEE方向延伸至E119°30′附近再次被NW走向的右行走滑断层(F3)错断,此后一直延伸至台湾岛。该古俯冲带在布格重力异常上显示为强的水平梯度峰值带,其东段北侧出现与之平行的高磁异常带,指示发育与古俯冲带形成过程有关的火山弧。现有的钻井资料和九所—陵水断裂带的年代学数据研究揭示古俯冲带形成于晚中生代。上述认识与南海北部现有的重力、磁力、地震剖面和钻井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是相吻合的。该古俯冲带向西与红河断裂带莺歌海段东侧的分支断层(Ⅰ号断层)相接,向NE方向与台湾寿丰断裂相连。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单拖网渔船2010年在舟山渔场进行捕捞作业时渔捞日志所记录的统计数据,开展了总渔获量以及渔获优势种时空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总渔获量在1~2月产量下降,3~5月产量在持续上升.禁渔期过后,9月产量显著上升,随后10~12月产量先上升后下降.总渔获量空间分布为,春季在30°18′~31°00′N,124°18′~25°18′E范围内渔获量相对较高;秋季渔获量最高分布在30°18′~31°00′N,123°00′~123°18′E之间;冬季在29°00′~30°00′N,125°00′~125°18′E范围内渔获量相对较高.秋季渔获量较春季和冬季明显增加.渔获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大于随空间变动的趋势.渔获物中优势种类包括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 japonice、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渔获比例分别达到16.88%、7.58%、4.58%.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是影响优势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带鱼的高产季节为春季,小黄鱼高产则主要出现在春季和秋季,红娘鱼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从各优势种产量的空间分布看,舟山渔场单拖网作业带鱼高产区主要分布在29°05′~31°18′N、123°00′~125°13′E范围内;小黄鱼产量主要分布在29°00′~30°34′N、122°34′~125°34′E范围内;红娘鱼产量主要集中在29°00′~31°10′N、123°00′~125°09′E区域内.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介于东经113°35′至118°29′,北纬24°29′至30°05′之间。总面积167176平方公里。江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径流丰富,土地肥沃。但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匀,每年的四至六月雨水过剩,容易引起洪涝灾害;七至九月则干热少雨,往往造成旱灾。据1950至1979年的统计,正常年景仅三年,其余年份不是这一部分地区发生干旱则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显示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要在包括南北地震带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尤以青藏高原内部的地震活动最强.近年来7级以上大地震更多集中在巴颜喀喇地块边界附近.2014年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川滇境内6级以上地震频发.余震活动及地震序列的分析显示,对于不同震型特点的强震序列,其地震序列的衰减特性和活动性参数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对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内各区地震(M≥5)活动性的定量分析和历史地震震中迁移规律的对比,得出了该地震带内下次大震发生在渭河盆地断陷带的可能性较大的结论。并对渭河盆地未来大震的震级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8.
 1975年2月4日19:36,在中国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40°41′N,122°50′E)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6、21km,震中烈度9度强。此次大地震震惊世界,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成功的地震预报,拯救了众多生命。但是,地震预测仍是极具挑战性且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37年后的今天,汶川大地震的惨痛使我们提及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难题,防震减灾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地震的预测预报难度极大,但总有一些规律性可寻:地震带显示地壳脆弱部位的轨迹;地震多发于不同地形地貌的转换地带;地震发生的随机性与复发周期的模糊性;序列震、震群震、异地震之关联性等.对渤海的形成及海底地质地貌特点,地震带及相关历史地震分布,本区域现实地震状况等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就环渤海区域之地震风险、隧道路经海域地震趋势及其影响力、隧道选线及防震措施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约20公里的地区,东、南与新建县相邻,西接安义县,北靠永修县,处于北纬28°31′至28°54′,东经115°34′至115°53′的范围内。自南昌去西山,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图1) 南昌西山泥炭,从形成的营养条件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