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沉积学基本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樊学地区晚三叠世长4+5油层组沉积微相组合样式与油气意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密集井网、露头剖面等资料,将研究区沉积微相组合类型划分为:切叠式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组合、叠加式河口坝组合、以河为主的坝上河组合、以坝为主的坝上河组合以及对称式坝上河组合等6种类型。通过密集井网区解剖揭示了河口区不同类型沉积微相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工区内主要发育分流砂坝型三角洲前缘,其中水下分流河道通常为过水通道,砂体聚集少;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在早期河口坝沉积之上,形成三种类型的"坝上河"组合;河口坝及其周边的坝上河复合砂体是河口区主要的优势储层。  相似文献   

2.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尔图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萨一油层组是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本文根据岩心、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萨一油层组具有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间微相、席内缘微相、席外缘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区分三角洲内、外前缘亚相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相模式,给出了萨一油层组平面微相中典型水下分流河道的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外前缘席状砂在砂体形态、规模、分布面积、连续状况及储油物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开发方案及开发效果上具有不同特征。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萨一油层组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田剩余油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6,(1):92-97
在临南洼陷周边地区,具油气显示的沙四段地层仅在临南斜坡上有所发现.因其沉积相研究还较少,使得沙四上亚段开发效果欠佳.因此,针对曲堤油田曲9-111断块沙四上亚段地层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砂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鲁西隆起.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概括具有本区特征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4.
板桥油田板二油组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骅拗陷板桥油田板二油组扇三角洲沉积的古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河道间和席状砂微相。认为其中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物性好,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5.
王宾 《科技信息》2013,(12):364-364
在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等沉积学标志判断孤北21块沙三上亚段处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从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电性特征等方面对各微相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孤北21块沙三上亚段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为该块储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岩芯和测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泉四段的沉积背景、物源方向、沉积特征、沉积构造的研究,确定其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内以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体,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砂质浅滩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此外,以单井微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大量的地球物理测井及录井资料,研究了区块内白垩系泉四段4个油层组、13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区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部,缺乏前人研究认为的河口坝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多呈NNE向和SN向带状展布,由于主河道的摆动,河道中心左右迁移,造成平面上河道砂体分布的不稳定,水下分流河道在第5、6、8、10小层发育。沉积微相的精细研究为油田的下一步开发以及主力层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育分流已不再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对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分流活动参与主体在分流过程中的各种主观意向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将姚家组一段划分为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构成;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确定姚家组一段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11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发育较差;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树枝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2段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夹层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营凹陷梁11断块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及其综合解释成果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内夹层以泥质、钙质为主,局部发育过渡性夹层;并总结、建立了各类夹层的电性、物性识别标准.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充分利用开发区密井网特征,对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夹层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内主要为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横...  相似文献   

10.
李雪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5):9662-9666
在密井网条件下,利用井震结合储层研究方法对顺直型、低弯曲型分流河道的沉积环境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砂体认识更接近客观实际。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许多分叉小水道和窄河道的侧向摆动现象。较宽河道内部存在零星河间砂,低弯曲型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许多宽河道间小型过水道等情况。根据注采完善程度以及新钻井水淹状况对剩余油进行了分类研究,在目前高含水开发阶段对指导油田二次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旋流型管壁分配器取样孔分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取样孔的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探索取样孔的分流特性,考察取样小孔的结构(包括孔数、轴向取样位置、大小、形状和在圆周方向上的开孔位置)对取样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及分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分流系数与主管气相折算速度关系较小;当主管液相流速大于0.08 m/s,取样孔数目为8,直径为5 mm,位置距离整流器...  相似文献   

12.
辫状河三角洲是我国油气藏比较常见的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在同一沉积亚相中仍然存在具有明显沉积韵律、岩石相组合的小的沉积单元.通过岩心剖面对比,将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细分为充填河道、废弃河道和进积河道三个小的沉积单元,并结合开发动态特征分析了不同沉积单元对开发过程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精细研究油藏沉积特征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油田西部营城组沉积微相精细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研究工区区域地质资料及已钻井的钻井取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营城组沉积相相标志、沉积微相类型、沉积相的划分与沉积演化特征以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赣江下游多支汊河道整治工程对分流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赣江下游多汊、多支河道河演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东西河分流比的特征及规律,给出了适用于本河段天然情况分流比计算的经验公式.本河段上下游整治工程对分流比影响的试验成果表明,分流比的大小除与上游来流量大小密切相关外,还与下游整治工程有关.根据试验结果,文中还提出了本河段整治后分流比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5.
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相及孔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方法,以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识别标志为依据,识别出吴旗油田长61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分流间4种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分析资料,研究了长61储层的孔隙特征。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占3.27%,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通过对孔隙特征及沉积微相关系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厚度较大,粒度相对较粗,云母等片状硅酸盐矿物含量相对较少,其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高,河口坝、远砂坝次之,分流间最差。  相似文献   

16.
转鼓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分流分相式气流两相流体流量计,其采用转鼓作为分配器,从被测的两相流体中成比例地分流出约20%的气流混合物,并应用分离法分别测量出其中的气相和液相流量,然后根据比例关系确定被测两相流体的各相总流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明,分流系数等于分流通道数与总通道数的比值,而与流型无关,实验中出现的流型包括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在实验范围内,流量测量的平均误差小于5%,实验结果与表明,转鼓运动间隙是影响实际分流系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转鼓的加工精度愈低,运动间隙过大,则分流系数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就愈低。  相似文献   

17.
选取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采用现代沉积考察、剖面挖掘、粒度分析等方法,就水位变化对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赣江中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内发育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2种沉积单元;信江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内发育蝌蚪状砂垄砂、长条形浅滩砂、条带状河道砂3种沉积单元;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在水位上升期向岸溯源沉积,在低水位期向盆地进积,是三角洲发育主要时期;边滩沉积在水位上升阶段发育水位上升楔状砂,在水位下降阶段发育水位下降侧积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在水位上升期沉积蝌蚪状砂垄,被湖浪改造后在两侧河岸形成长条形浅滩砂;水位下降期沉积条带状河道砂,受水位变化影响,分流河道类砂体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砂体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及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分流策略无法应对高维数据的冗余度、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为了有效提升云计算高维数据的分流精度与分流效率,以云计算环境下高维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数据分区的云计算高维数据均衡分流方法;通过分析高维数据分布特性,明确分区维度、数量以及边界,利用峰间低谷部分中任意点的对应扫描线,完成高维数据分区;采用构建的数据特征提取策略提取高维数据特征,经迭代更新数据聚类中心,实现高维数据均衡分流;通过模拟实验,以数据流标准方差与数据流比例标准方差为指标,验证数据流分流质量与负载均衡效果。结果表明,云计算高维数据均衡分流方法的数据流比例标准方差较小,具有较高的数据分流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山川地区长61是该区重要产层之一,本文以露头、岩心、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长61地层的岩性特征、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及测井相等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该区长61沉积微相类型、特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认为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1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组成,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上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微相,本区从东向西共发育四条分流河道砂体,成为油气良好的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20.
西、北江三角洲李家沙水道的分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李家沙水道近期演变和分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实测和试验资料,研究了李家沙水道近年来的变化原因,并建立了李家沙水道分流量与上游径流流量、分流区河势特性之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近几年顺德水道演变、人类活动加剧和原来特定河势的共同作用,使李家沙水道呈现径流量增大、河床冲刷加剧的趋势,该趋势与西、北江水系的演变特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