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相变物质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苯乙烯一二乙烯基苯为高分子囊壳的微胶囊.讨论了共单体丙烯酸的加入量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和扫描电镜(SEM)分别表征了微胶囊的粒径及形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微胶囊的热物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包裹完全,粒度均一,平均粒径约6μm共单体丙烯酸的加入是得到形貌规整、表面光滑微胶囊的有效手段.同时正十八烷微胶囊具有很好的相转变热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能量储存和温度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2.
关联长度是表征物理体系在临界点的长程涨落及其关联的特征尺寸的参数.在紧邻临界点的区域,关联长度远大于粒子的尺寸和粒子间相互作用力范围,成为主要决定性因素,使得同一普适性类别的体系具有共同的非经典行为;在远离临界点的区域,关联长度小于特征长度,体系表现出经典行为. 相似文献
3.
在乳液体系中,以聚脲为壁材,以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包裹辣素同系物--N-香草基壬酰胺的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获得较好包埋率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50℃、乳化值8、乳化转速2000 r/min.红外光谱对照显示囊心与形成壁材的单体间存在键合;吸附等温曲线为标准Ⅰ类曲线,并由此假设微胶囊为紧密堆积形式,以单个扫描速率升温法进行了微胶囊的热降解实验,采用Freeman-Caroll方法与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方法进行了热重数据的处理,求得了动力学参数,回归系数显示这2种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反应级数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甲苯2,4(2,6)-二异氰酸酯(TDI)为壁材原料,Fe3O4作为芯材,由原位聚合法制得了Fe3O4聚脲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亲水性的比较,证明了Fe3O4已被聚脲包覆.用热分析方法测定了微胶囊内Fe3O4的质量百分比为5.0%、10.2%、15.2%.扫描电镜观察说明,当原料质量比m(Fe3O4)∶m(TDI)=(0.2~0.4)∶2时,微胶囊的分散性好于Fe3O4,此时,微胶囊磁性与Fe3O4相似.微胶囊化的Fe3O4密度为(1.01~1.45)g/cm3,小于原Fe3O4的密度(3.12 g/cm3).Fe3O4聚脲微胶囊能分散于丙烯酸异辛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二乙烯三胺、甲苯、乙醇、乙醇水溶液[w(C2H5OH)=30%]、二缩三乙二醇等有机溶剂中,且能稳定存在180 d以上,有望用于涂料、油墨、粘合剂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微胶囊对沥青路面微裂纹的愈合效果,首先利用聚脲甲醛(作为微胶囊壁)和生物油(作为微胶囊心)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和热重分析(TGA)探究微胶囊的外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然后将微胶囊用于制备微胶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Microcapsule/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离析试验探究微胶囊的掺加对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延度愈合率试验验证微胶囊的愈合效果,并结合宏微观试验分析其愈合机理。结果表明:微胶囊呈现类球状,且表面较为粗糙,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其囊壁可承受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随着微胶囊的添加,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塑性和耐热性均有所改善。此外,复合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有所提升,即微胶囊的添加提升了SBS改性沥青的黏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微胶囊与SBS和基质沥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微胶囊均匀分散在沥青内部并嵌入SBS呈现的网状结构中,这也在离析试验和荧光显微试验中得以证实。当微胶囊的掺量为0.4%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愈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含油核聚2-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微囊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的界面聚合方法合成了含油核聚2-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微囊,重点研究了搅拌速率、pH值、乙醇浓度、溶剂等聚合条件对纳米微囊的粒径分布及规整性的影响。获得了平均粒径为150nm,壁厚为50nm结构规整的纳米微囊。 相似文献
7.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信息记录材料光热敏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外部环境因素对包裹聚合体系自由基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体系经包裹后曝光瞬间聚合速度与程度迅速增大,氧对微胶囊内部自由基聚合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单体不饱和双键最终转化率降低;囊芯单体的聚合速度与程度随曝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饱和C=C双键转化率与曝光能量的平方根[Ⅰ]1/2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温度对微胶囊内部自由基聚合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极慢的速率滴加氧化剂水溶液方式,构建了受限的油水反应界面,在无模板条件下制备了多孔聚苯胺,并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银耳状多孔结构,富含小于10 nm的中介孔.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充放电时间近似对称,比电容高达441 F/g,经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损失...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界面聚合法合成及电化学电容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和四氯化碳的水/油两相界面,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具有良好纳米纤维结构的聚苯胺,用这种聚苯胺纳米纤维为活性物质制备电极,以1 mol/L H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组装超级电容器,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技术研究其电化学电容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聚苯胺的直径为50~100 nm,长度为500nm至几微米不等,且纤维之间相互交织缠绕,形成网状形貌;聚苯胺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功率特性与循环性能优于用传统化学氧化法合成的颗粒状聚苯胺材料的性能,在5 mA放电电流下,其比电容可达317 F/g,20mA放电电流下比电容仍维持300 F/g左右,500次循环容量衰减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0.
荷电镶嵌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基膜,2,5-二胺基苯磺酸、聚乙烯亚胺、均苯三甲酰氯为界面聚合单体,4-氯甲基苯酰氯和三甲胺为化学修正剂,正十二烷和水分别为两相溶剂,通过界面聚合方法制备了能够有效传递电解质而截留低分子量有机物的荷电镶嵌膜,研究了无机盐-水和有机物-水二元混合体系的分离性能和无机盐-有机物-水三元混合体系中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分离因子。结果表明:在三元混合物分离体系中,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膜的分离因子有所降低;盐与有机物之间的交互作用会对分离因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原位界面聚合制备聚合物药物胶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聚合乳化剂(12-丙烯酰氧基-9-十八烯酸,AOA),在反相乳液中进行辐射原位界面聚合,成功制备出聚苯乙烯药物胶囊.自由基引发AOA与苯乙烯在油水界面进行聚合,胶囊的壁厚与油相苯乙烯单体浓度成正比.同时,通过包裹水杨酸钠进行了药物释放试验研究.在反相乳液中,原位界面聚合可以实现简单、高效的一步法制备聚合物中空微球/胶囊. 相似文献
12.
以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十四烷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可以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储能和放热的相变微胶囊,并以其为改性剂制备相变沥青新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激光粒度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示扫描量热计(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研究了不同芯壁比、合成温度以及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形貌、粒径、热稳定性的潜热的影响.通过DSC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研究了相变沥青性能.结果 表明芯壁比为1∶1,搅拌温度75℃,乳化搅拌速率为3000 r/min时,微胶囊性能最佳,相变潜热达119 J/g.相变微胶囊在相变沥青中能够保持结构完整,不会对沥青的路用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