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基本确定,建设规划原则通过审查,已经进入轨道交通地质勘探和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研究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多方出资、财政税收政策、土地有偿转让、PPP模式、BOT模式等各种不同的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兰州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中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迅速增长,大量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随之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安全问题。该文通过对我国轨道交通屏蔽门与钢轨之间等电位连接情况的分析,提出了采取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建议,不仅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实现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对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几个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的经验,并据此对广州市发展轨道交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空间布局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肌理出发,利用ArcGIS中的缓冲分析和叠加分析技术,选取影响轨道交通需求的关键因素,对轨道交通和空间布局进行互动关系研究。城市功能中心对轨道交通的需求强度决定了线网布局,且随着距离功能中心距离越远,轨道交通需求强度逐渐减弱。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中心的耦合度越高,二者的协调性也越好。最后对西安市的交通需求强度计算,得出了与城市空间布局耦合度较高的轨道交通线网。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灾害对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线状结构穿越于上海软土地层中,地面沉降灾害不可避免地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产生影响,轨道交通自建成以来长期遭受地面沉降灾害带来的风险.基于梯形模糊AHP(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和集对分析法,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以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平台为分析工具,对上海地面沉降造成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从而得出以考虑基础设施安全为侧重点的地面沉降防治区划以及轨道交通沿线的沉降风险等级.分析表明,采用梯形模糊AHP与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区域地面沉降综合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并对重要基础设施所在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合理的识别.轨道交通沿线沉降风险等级表明中心城区以北和靠近黄浦江地区的轨道交通相比于其他区域具有较高的沉降风险,建议对该部位的轨道交通线路采取必要的沉降监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冠宇  张婧 《科技信息》2009,(20):93-95
轨道交通有助于解决苏州城市交通与古城保护的矛盾,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自身的缺陷,使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规划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馈作用,分析了苏州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影响,并提出建设轨道交通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步伐不断加快,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工作却进展缓慢。目前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培养创新型轨道交通运管专业人才势在必行。该文根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创新开发难点,提出培养创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改革思路,构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思维获取维度和创新思维外化模型,对于提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专利信息定量和定性分析角度,采用专门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全球专利申请趋势、申请类型、法律状态、地域分布及创新主体等进行了多维度剖析,通过对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的分析研究,为我国从事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产业的相关单位提供具有市场参考价值和技术研发指向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刘佩霞  易娇 《科技信息》2012,(3):232-232,222
本文从人性化轨道交通理念的角度出发,在分析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决策过程以及乘客心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对轨道交通运行性、舒适便利性、经济、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分别提出了轨道交通运行、系统服务的评价指标,建立人性化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由于液态氢能源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势,在轨道交通运输中有望得到广泛应用.考虑到液态氢能源在加注或运输环节具有潜在风险性,提出了轨道交通加氢站风险评估模型,在Fine Kinney框架中应用因素相互作用理论,对风险指数进行多层次评估.在案例分析中,对佛山市某加氢站的风险指数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加氢站全过程全态势的运行安全.结果表明:氢能不稳定特性与周边较为频繁流动车辆和人员,给轨道交通加氢站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加氢站运营过程中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前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法相对单一、实验效果较差等问题,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与场景重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文主要阐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实验教学建设思路,着重在实验教学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建设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对应用型高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点线面要素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中,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特针对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的区位特征,运用交通区位理论,提出了节点重要度法与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融为一体的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的新方法。该方法对进行城市群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也密集而迅猛.与此同时,城市景观也因此面临着极大地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我国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建设现状和对城市景观造成的影响,研究归纳其发展趋势与景观价值,这对于中国城市的高架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朱其雄 《广东科技》2011,20(12):135-136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有利于实现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一体化和同城化.学习北京和沈阳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内地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在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合作的模式和经验,对又好又快推进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拟在对北京和沈阳轨道交通发展情况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北京和沈阳两地发展经验并提出其对珠三角城际轨...  相似文献   

15.
张涛 《科技资讯》2012,(23):13-13,15
为优化轨道交通配套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和分析,从而改善轨道交通乘车环境,进而提高轨道交通客运系统的舒适度。通过采集和分析车站的温度、湿度、车厢震动、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信息,建立一套轨道客运舒适度指数,评估车站环境因素对乘车环境和舒适度的影响,实时地向轨道交通运维单位提供各种环境信息、操作建议和设施优化举措。该系统可以提高轨道交通运维单位对于乘客群体性行为的监控和防范能力,减少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同时提升轨道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和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设计、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并小批量生产完成示范应用,从而降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提高轨道交通国产装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郑州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郑州也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本文从郑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对郑州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推断出轨道交通将形成郑州市空间结构的新骨架,它会引导郑州市向"两轴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交通工具和城市的发展历史出发,研究交通工具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分析主导交通工具的发展规律,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合理构成为基础,明确小汽车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关系,分析得出轨道交通将成为适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主导交通工具。最后,从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轨道交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金自军 《甘肃科技》2009,25(12):1-5
分析了兰州市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和建设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阶段性需求和城市经济条件等因素,依据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从客流需求、完善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投资强度与建设强度等方面分析,提出了兰州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任务及建设时序安排。  相似文献   

19.
李凤兰 《科技信息》2011,(17):I0078-I0078,I0396
国内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现己开始了PPP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苏州是国内首个建设轨道交通的地级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经济理论基础,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特性;对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风险分担问题作了深入分析;结合苏州轨道交通项目的实际情况对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提出基于Nested Logistic模型的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的方式选择预测模型。以构建双层Logistic模型来模拟出行者的交通方式选择与换乘方式选择行为,其中上层模型用于分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选择行为,下层模型用于分析自行车、机动车、公交与步行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模型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出行目的、出行距离与交通方式设施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影响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旅游出行、出行距离在3~5km之间,认为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方式便利与安全的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该种模式。为了更好地推动轨道交通换乘自行车出行模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旅游景点周边的租赁自行车布点,增加自行车停车设施,推广公交与公共自行车服务整合的一卡通业务,发展慢行交通设施,开辟自行车专用道。研究结果对西安及其他城市鼓励倡导自行车出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