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HNC理论的相关概念,对汉语的几种移位现象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论述。就语义块的完全移位和部分分离现象,按照深层语义结构是否发生变化进行了分类,着重从语义块的分离、格式、句类的转换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些移位现象只是句子表面的变化,有些就改变了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并且这些移位现象可用句类表示式及相关符号形式化地表示出来,便于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汉语语句分析不能提供深层语义信息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HNC和描述逻辑的问句语义块分析模型,利用HNC概念符号知识深入到词语的语义层面,从概念类别的内涵出发,对问句的逻辑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描述逻辑推理机制得到了问句的语义视图,并实际验证了语义视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连谓句和兼语句是汉语中特殊的句式,前人对甲骨和金中的这两种句子作了详细周密的论述,对《睡虎地秦墓笔筒》中的连谓句和兼语句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按动词结构的语义关系来分,睡虎地秦简中的连谓句可以分为四类;而兼语句从结构上则分为三类。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了阐述,借此蠡测秦代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句子的语义是一个系统,组成句义系统的语义单位可以从小到大划分为义征、义词、义组和义句.义征规定着义词之间组合的可能性以及组合后的语义关系;义词是语义结构的最小单位;义词和义词之间通过义征匹配关系组成义组;义句是以句子的形式负载一个完整信息的语义单位,是句子语义结构的最大单位.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一种适合于汉语理解的、面向语义的、新的语言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以知识图这种新的知识表示方法为语义模型,模拟人的语言感知过程,先对整个句子进行语义片段的划分,再对每个片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E-Chunk的问句实例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中文问句的结构特点,研究处理问句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块实例分析问句的新方法.采用语义块向量表示问句实例,比较输入问句和问句实例库中问句实例的相似性.在语义块向量结构相似的基础上计算问句的相似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准确率和召回率可分别达到82.05%和91.95%,该方法对问句分析系统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和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琴 《科技信息》2010,(35):I0358-I0358
"差点没+VP"结构是汉语中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根据出现的语境不同,此结构可以表示截然相反的意义。例如:"这次考试差点没及格"(及格了)V.S."差点没把她气晕过去"(没气晕)。显然,第一个句子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而第二个句子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通常情况下,相同的句子结构应当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但为什么在"差点没+VP"结构中却不是这样呢?针对这个问题,学者们从语义、句法、语用、语音、逻辑、形成动因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以语义角度的研究最多,本将从语义角度对以往的研究做一下梳理。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语义单元度量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将句子按词块分割为对应的公共词块和非公共词块,利用外部语义资源进行同义词替换和语义消歧处理.分别用词、词块和字为语义单元度量句子相似度,以不同的权重调节各语义单元对句子相似度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语义单元度量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将句子按词块分割为对应的公共词块和非公共词块,利用外部语义资源进行同义词替换和语义消歧处理.分别用词、词块和字为语义单元度量句子相似度,以不同的权重调节各语义单元对句子相似度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奈达运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大胆地提出了在语言的深层结构里进行过渡翻译的设想。他认为最有效、最科学的翻译方法是采用一种分三阶段进行的转换:(1)拿一个原文句子,追溯出结构最简单、语义最清楚的核心句;(2)将这些核心句从原文语言中译过去;(3)按照翻译过来的核心句生成译文语言中的表层句子。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这种转换生成翻译法的可取之处,主要在于它使语言的过渡在“结构最简单、语义最清楚的核心句”上进行,因而译文的准确性高;但不足的是这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语句重音作为一种韵律变化,是一种语音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语法现象。依据语句的焦点,我们把汉语语句重音分为语义重音和对比重音两大类,分别叙述了两种重音的定义,理清了不同重音类别与汉语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论证了新分类的正确性。文中对汉语语句重音的重新定位及其分类能够加深我们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并对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语重动句的语义特征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反复和延续所产生的结果或状态。这种意义是由句式中“动宾”和“动补”的语义关系以及补语的语义性质决定的。重动句的语用功能是强调偏离说话人所预期的结果 ,所谓“超常性”是语用分析的结果。通过对重动句以及相关句式进行对比 ,揭示了这种句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当前常用的汉语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结合语言习得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特征词的中文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方法首先以特征词作为语块切分边界,提取左右语块信息,采用语义向量空间模型;然后计算2个句子对应的左右组块的相似度;最终将各组块的相似度量值加权求和作为2个句子的相似度。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计算结果较为理想,与人工判断的相似度较为一致。结论基于动态特征词的中文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在常用句式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分析和汉语信息处理是当今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将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性谓语句分为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和复杂形容词谓语句两种,并利用转换生成语法、现代谓词逻辑、类型论、范畴论、广义量词理论、集合论和λ-转换等语义理论分别对各类句子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以期有助于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句式本身的使用频率、P项关联词语的使用、语义关系与语义特点和语用及其各种情况的使用频率四个方面比较了“不仅仅P,而是Q”和“不仅P,而且Q”两种句式。认为:它们在以上四个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尽管在一定条件下,极少数“而且”句和“而是”句存在着相通之处,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是既有联系更有差别的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句型结构中的否定句和转折句对倾向词极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句型结构的领域倾向性词表构建算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词与词之间的相关性,也考虑了词与文档之间的相关性信息.该算法利用改进的拉普拉斯平滑方法来计算候选词和基准词之间的语义相关性,同时结合词与文档的相关性信息,加入了对转折句和否定句的处理,最后采用改进的信息瓶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仅仅是P,而是Q”这种句式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句式P项的关联词语,主要使用“不仅仅是”和“不只是”两种形式,前者更为常见,这与大多数的“而是”句中说话人对Q的特别强调直接相关;二、在语义关系上,句式有范围/数量、主次和程度三种类型,同时,Q的绝大多数都合有极/大/高量的语义特点;三、在使用意图上,句式主要有避免和纠正不足量的看法以及强调某种心理状态或主观感觉三种类型;四、“而是”句的使用有其自身的内在依据,必须承认其使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BFS-CTC汉语句义结构标注语料库构建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现代汉语语义学,构建了一种层次化的句义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了汉语句义结构标注语料库(Beijing forest studio-Chinese tagged corpus,BFS-CTC).利用自行开发的标注和管理工具,对模型中各个句义成分及其组合关系进行快速标注,降低培训工作量和标注成本.BFS-CTC涵盖了6种句式类型,约1万句,提供了符合现有规范的词法和句法标注信息与自定义规范的句义结构标注信息,便于词法、句法和句义的对照分析研究,以及语料的综合使用和横向分析.此外,BFS-CTC还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在核心标注库基础上扩展生成其它扩展库和标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