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运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采用了不确定度的实验分析方法,得到实验结果:在蓖麻油的深度、小球的直径及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情况下,其粘滞系数随着圆筒内径的增大而减小;且在圆筒内径、小球的直径及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情况下,其粘滞系数也随着蓖麻油深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悬浮法、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直径达毫米级的聚丙烯酸钠吸水小球.应用FT-IR证实了小球的化学结构,用DSC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对小球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研究发现,m(氧化剂):m(还原剂)为1.0:1.2、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w(交联剂)为5%、w(油):w(水)为5~7、分散剂为单体质量的0.2%,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时,合成的小球粒径较大且均匀,粒径达2.48mm,吸水后的小球直径可达10mm左右.小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值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铁浴法熔融还原熔渣的粘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熔融还原工艺是钢铁工业的前沿技术之一,铁浴法熔融还原因近似周期性地加料,使得熔渣组成及性质在冶炼过程中具有动态变化特性,熔渣粘度对于冶炼过程有重要影响,熔渣粘度计算模型的建立可以对粘度进行快速预测,根据熔渣的离子结构理论及铁浴法熔融还原熔渣的特点,建立了熔渣粘度计算的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该模型与Georges Urbain提出的建立在二元和三元熔体粘度数据基础上的多元渣系粘度计算模型比较,作者在计算值与测量值吻合更好,与测定的熔融还原渣系粘度比较,计算值与测定值吻合较好,该模型可较好地用于铁浴法熔融还原熔渣粘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软测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混合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该模型将高斯过程回归模型预测输出值的方差及其分布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对多个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输出值进行组合输出,获得了比单个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模型鲁棒性。将该模型实用于高炉铁水硅含量预报模型的建模,获得了比使用单个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建模时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落球法测液体粘滞系数是理工科高校的一个基本物理实验。环境温度对液体的密度和粘度有很大影响,所以温度在该实验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该文从理论上对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小球在测量区间内匀速下落的时间、收尾速度和匀速下落起点位置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这些参量随着温度变化的规律。实践表明,这为实验者选择合适的实验参数、判断实验数据准确性提供了依据,从而减少了误差。  相似文献   

6.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被动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金属薄壁圆筒既可以做为高速列车车体的简化模型,又可以做为能量吸收装置的模型.本文对薄壁圆筒轴对称屈曲时的平均承载力的三个近似公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圆筒直径、厚度和碰撞速度对平均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的微热偶式测温和测湿装置分别对大直径水平旋转圆筒表面温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旋转对顺向侧和逆向侧的影响情况有所不同顺向侧边界层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一直增大,而逆向侧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用微热偶式测温装置测量边界层温度分布时,由辐射引起的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3%,用微热偶式测湿装置测量边界层浓度分布时,由辐射引起的湿球温度测量误差在3%~8%,且离圆筒越近测量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了Cu-H2O纳米流体的粘度,研究了pH值、分散剂加入量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颗粒,其粘度发生了变化,但不同因素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不同.在最佳pH值和分散剂加入量时,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对粘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修正仅用单一节流件测量湿气时因液相存在而导致测量结果虚高的问题,利用水平文丘里管结合伽马射线技术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系统管道直径254mm,实验工质气相为氮气,液相为煤油。水平安装的文丘里管入口内径为172mm,直径比为0.58,以喉部设置的伽马射线测量装置测量截面含气率。考虑干度和气液滑速比的影响,基于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提出了新的虚高修正计算模型,并将新模型计算结果同Murdock和Chisholm虚高修正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urdock和Chisholm模型仅能在Lockhart-Martinelli参数位于0.001~0.1的范围内时,与虚高具有高精度线性关系,而新模型能够在Lockhart-Martinelli参数位于0.001~0.275的范围内时,始终与虚高具有高精度线性关系。新模型所需参数均可现场实时测量,具有计算简便、适用范围更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旋转圆筒型热工设备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大直径水平旋转圆筒实验装置.利用微型热电偶,测量了高格拉晓夫数(1×108)下圆筒表面各个方位角处空气热边界层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旋转对圆筒表面0°和180°处的局部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旋转使得圆筒表面温度和局部对流传热系数的分布不均匀,尤其当旋转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时的影响尤为突出.确定了临界雷诺数的准则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1种基于斯托克斯法测量原理设计的新型液体粘滞系数测量仪。仪器采用激光光电计时装置,提高了计时的准确性,计时结果自动存入单片机,断电存储数据不丢失。设计了小球沿轴线投放装置和小球吸拾器及引导装置,实现了同一直径的小球只需1粒就可多次重复测量,避免了油筒内小球堆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次稳流试验用来预测新颖的椭圆气缸往复式内燃机的性能。实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表明,椭圆截面气缸内燃机此起等容积正圆截面气缸内燃机,增大了进、排气门,从而提高了充气效率;或在充气效率不减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转速或增压,以实现发动机的高强化。  相似文献   

13.
精密丝杠副中滚珠冲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预紧力引起的弹性变形和丝杠运动时滚珠的动能推导滚珠碰撞能量公式,提出以滚珠能量进行丝杠滚珠的冲击分析,研究了滚珠丝杠副滚珠冲击参数及影响因素.实验测试表明:丝杠低速时,滚珠的弹性势能对冲击响应起主要作用,滚珠的加速度冲击响应与丝杠转速成相反趋势,预紧力的大小对丝杠的冲击响应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常规沥青指标试验,对不同掺量SBS改性沥青进行测试,并与日本高粘沥青进行对比,发现6%SBS改性沥青的135℃粘度与日本高粘沥青较为接近.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分别进行剪切速率扫描试验和温度扫描试验,对比5%SBS改性沥青、6%SBS改性沥青、日本高粘沥青的零剪切粘度、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试验结果表明:6%SBS改性沥青零剪切粘度略大于日本高粘沥青,远大于5%SBS改性沥青;日本高粘沥青高温性能优于6%SBS改性沥青.最后通过车辙、飞散、水稳试验对比混合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6%SBS改性沥青与日本高粘沥青相比,高温和水稳定性能较为接近;飞散损失略大,但远低于规范上限值.从试验结果分析可知,6%SBS改性沥青用于OGFC混合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遗传算法在建立大坝变形监控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逐步回归法初步建立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的回归系数进行重新评估,并建立新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以李家峡拱坝作为工程实例,对大坝实测变形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证明此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在RoboCup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RoboCup中截球问题引入了支持向量回归方法,通过采集样本训练预测模型来预测Agent成功截到球时球运动过的距离。为了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对此模型的参数选择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最后将此预测模型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等传统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在截球距离的预测精度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FD-VM-II型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使沉降法测定甘油粘滞系数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信.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制作一个小球投放器,使小球无水平速度,小球下落比较容易打上激光束,减小了实验操作难度.另外增加温度测量装置,充分利用了激光光电计时器,更容易判断出小球收尾速度是否匀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地面三维点云数据,提出一种单株树木三维网格模型重建方法,为精准获取测树因子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对获取的点云进行预处理,使用k-d树构建近邻关系图,用Dijkstra算法求算出子图的根。检测出有效路径后,使用探测半径计算关键路径。计算树枝骨架,然后对初始骨架进行Bezier曲线半径平滑,得到平滑的骨架,再将骨架连接,使用半径平滑和圆柱拟合减少点云密度小造成的拟合不足的情况,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树枝的细节。结果 使用3株落叶松点云数据构建了树枝树干表面网格模型,重建了树木三维结构。将树干、树枝的三维网格模型与点云匹配后,效果较好;所构建的模型能够进行细小枝条的重建,而不是模拟细枝,通过观察重建结果,一级枝的重建效果非常好,大的二级枝也能得到很好的展示;整套算法计算快速,计算时间与枝条的复杂程度、连接关系有关。结论 基于关键路径探测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构建树木的三维网格模型,可以用于单株树木测树因子的精确提取。  相似文献   

19.
庄谦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2):114-117
通过对世界高水平女足比赛中在不同场区、不同对抗下向最前方队员脚下传球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传球的特征,并通过中外对比发现中国女足与外国女足在这一传球环节上存在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为国家女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要从强化预习环节做起,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预习环节薄弱的主要原因,并以落球法测量液体的黏滞系数实验为例,阐述了设立实验预习课强化预习环节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介绍了以强化预习环节为切入点完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