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磁屏蔽是电子设备抗干扰的关键,机箱电磁屏蔽效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本文针对机箱上容易出现的电磁汇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和设计方法,有效提高了机箱的屏蔽效能。  相似文献   

2.
时磊  葛跃进 《科技信息》2011,(12):385-385,387
本文通过某一车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结构设计,介绍了如何进行机箱壳体电磁屏蔽、电源滤波、设备内部走线等设计过程,以达到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舰船大量使用电力电子设备,其在高效指挥和控制现代化舰船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电磁特性,必然会带来电磁干扰问题,使得舰船上的电磁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其产生的电磁干扰。首先介绍了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然后从EMI滤波、机箱屏蔽、电路板抗干扰设计、接地和电路隔离等几个方面,对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干扰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舰船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涂冰峰 《科技信息》2009,(36):75-75
伴随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磁环境日益恶化,大量的电子设备在这种电磁环境中很难正常工作。另一方面,电子设备的迅速增加,又进一步导致电磁环境的恶化。因此,现代电子产品设计技术中,如何选用干扰抑制器件,是我们每一位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曲泽超  张玲玲 《科技信息》2010,(30):348-349,351
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电子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之中。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介绍电子设备的屏蔽效能、屏蔽分类,然后分析电磁屏蔽机理,最后阐述了孔缝泄漏对电磁泄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大系统设备应用越来越多,而内部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电子设备中采取合理、有效的电磁兼容设计措施尤为重要。通过对系统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的分析,重点介绍了几种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印制电路设计的好坏对设备抗干扰能力影响很大,正确处理元件布局能够减少元件间连线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在进行电源线、地线的处理时,将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割等方法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另外,电磁兼容性设计使电子设备抑制各种外来的干扰,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又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8.
电磁干扰是影响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电子设备在电路设计、结构设计中不断地采取措施进行抑制,除以上干扰源讨论外,也可以从传播路径和敏感体的角度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运载火箭发射场恶劣的电磁环境和航天发射任务对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苛刻要求,充分运用各种EMC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运载火箭多路信号测试处理系统。阐述了系统EMC设计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系统设计初期从电源供电、信号隔离、PCB设计和滤波等方面所采取的EMC设计措施,对航天电子设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是指其在一个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的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技术途径之一;提高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对电磁兼容的防护性设计中,滤波技术和接地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抑制各种干扰及工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磁兼容技术的多层PCB布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芯片的高速化和集成化,各种电子设备系统内外的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在印制电路板的电路设计阶段考虑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以12层板为例讨论了多层PCB分层方法、布线的规则、地线和电源线布置以及电磁兼容性.  相似文献   

12.
在电磁环境影响机载导航设备对飞机引导的前提下,分析了机载导航设备工作的电磁环境,找出主要电磁干扰源及耦合途径,依据电磁兼容相关理论知识,针对不同干扰源提出了相应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该方法对于其他电子设备与系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电子设备在机箱选材、孔洞和缝隙的处理等环节容易出现的电磁泄漏,提出了相应的电磁屏蔽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子设备机箱结构设计难以同时满足结构强度、通风散热和电磁屏效3方面要求的问题,从场耦合的角度入手,建立了电子设备结构、电磁与温度的机电热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耦合优化模型。通过某电子设备机箱的结构设计应用,优化吸波材料的位置和尺寸,在提高电磁屏效的同时满足通风散热的要求,说明了耦合模型与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路激光光源设备的结构设计,从机箱设计、热设计、电磁屏蔽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该设备机箱的设计思路。本次多路激光光源设备经过环境试验,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为以后其他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炜 《科技咨询导报》2009,(2):94-94,96
本文以汽车行业为例,围绕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了汽车的电磁环境与电磁干扰的危害,简介了汽车电磁兼容性标准,介绍了一些主要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本文的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者进一步研究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及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传统防雷的改进措施和如何提高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标准电磁兼容测试方法的分析研究,以现有电磁兼容测试设备为基础,建立了适用范围广泛的电磁抗扰度预测试平台.该平台可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利用该电磁抗扰度预测试平台对电子系统中常用电子设备进行测试,说明该预测试平台的功能,并验证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设备的急剧增加,使得电磁环境日趋恶化,产生了新型的环境污染——电磁污染。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了各种电子设备的最大发射电平限值,但另外一方面,电子设备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将高频电磁干扰环境中的电子设备作为整体来进行电磁敏感性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分析方法.对于外部区域,改进已有的电磁散射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机壳表面采用四边形的片元模型代替已有算法中的三角形片元模型,重新定义电子设备外部区域面上的基函数,并根据机壳表面的对称关系对算法进行优化,减少了外部感应电流的运算时间.对于内部区域,利用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递归动态神经网络建立电子设备内部电路对于干扰的高频仿真模型,提出对于内部电路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以往电子设备在电磁敏感性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过程中,仿真模型存在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大的问题.优化设计方法改变了以往寻优过程中穷尽式搜索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