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碑是先书刻后立石,还是先立石后书刻,前人有不同的观点。在宋代以前,碑可以先书刻后立石,也可以先立石后书刻,宋代以后,碑都是先书刻后立石。古碑书刻与立石次序的改变与书写方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20,(3):63-67
清宫木活字印刷规制集中体现于四库纂修副总裁金简所编的《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中。有清一代留有大量的则例,也即今天所谓的典章制度。而程式者可谓更高标准的则例。金简编纂此程式的目的不仅在于建立一种印刷标准,以便印刷时在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时能够做出切实可行的判断,也在于传播一种印刷技术,俾海内欲将善本流传之人皆得晓此刻书简易之法。《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不仅指导了宫廷刻书,也引导了地方刻书技术的改良,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印刷技术的发展,堪称历程碑式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3.
精工铸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保护利用田野、摩岩石刻和馆藏石碑刻方面,解决了几十年无法解决的石刻保护利用问题,精工铸造碑的研究取代了人工重刻碑的全过程,并有效地达到了写真还原的效果,推动了文物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泰山现存香社组织“合山会”八次刻立共十五通碑,其中,唯藏于岱庙遥参亭一组《泰邑合山会姓氏碑及志序》无确切年代(有学者曾推测为清咸丰九年)。然而,细读该碑题刻,发现内有笔者故里之村名和包含笔者仲曾祖父在内的一组香社成员姓名,遂考之故里现存民国十二年(1923)《三次重修关帝庙碑》以及十修《泰安赵氏家谱》,并采访堂祖父后又得到许多独有的口述资料,最终确认,该碑实际刻立于民国八年(1919)。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私家刻书现象蜂起,以刻书为荣的官宦学者比比皆是。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仿宋元影刻之风盛行;刊刻经史著作和名儒著述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大宗;丛书辑刻此起彼伏;力刻乡贤著述,编纂、刊刻乡邦文献;延请精工良匠写刻雕版;以写刻为主流。清代两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清统治者振兴文教的政策和官员、士绅、文人学士的倡行,清代两湖地区学术繁荣,学术人才辈出和良好藏书风气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家学的发展,则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昌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校南诏史研究室周祜副教授长期热心于地方民族古籍、古牌刻、宗教、语言文字、民俗的考察和研究,退休后,矢志不移,成果颇丰。近年来,他把曾发表的相关作品编辑成《大理历史文化论集》,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和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内容有云南及大理著名的“三碑”考释(《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山花碑》)、《云龙记往》笺注及大理元碑、梵文碑、本主信仰、白语文的探讨等。独道见解的考释,鲜为人知的探讨,构成该书的显明特色,是一本研究云南及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宋代刻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自行雕版刻书这种主要方式之外,还出现一些其它的刻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委托商业性书坊进行刊刻的方式。此前的学界对此研究存在严重问题。通过对宋代出版史料的考辨,揭示出北宋已经出现了委托书坊刻书的新型出版方式。这对于重新认识宋代官刻、坊刻均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泰山是一部厚重的书法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历代不乏书法大家,在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在书法史上有显赫地位的法书名刻。其中以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北齐《泰山金刚经》,唐欧阳询《房彦谦碑》、李隆基《大观碑》,宋赵佶《大观圣作之碑》,明顾有初《玄帝宫碑》,清何人麟《杜甫秋兴八首》九大名帖,集篆、隶、楷、行、草之大成,名垂书史。泰山书法,造就了书法中的泰山。  相似文献   

9.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大科(1534—1601),字思进,号如冈,明代文学家、刻书家。一生著述三种、刻书十二种,刻印之书大多精良,本文主要考察其家世、生平、交游、著述、刻书等。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文史资料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以临沂文史资料全文数据库系统的构建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TPI全文检索系统,开发利用数量浩大、内容丰富的文史资料,以解决传统检索方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清代历史学家凌廷堪的历史学说包括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个方面。在历史发展学说方面,他的唯物观体现在对天象的解释但不彻底;坚持辩证发展观;奉行天人感应观和“顺而应之”的命运观。在历史编纂理论方面,重视历史“正名分”和“考究治乱”功能;肯定“金石字”和“图”作为史料的可靠性,强调史料因“陈编之多谬”必须另以考证;坚持“观全史”持论人物;讲求“义例”和“史法”。凌氏在中国史学史上应占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主体对生活的的摹仿。后现代主义文学提出的“文本之外,别无它物”和“互文性”等观点挑战了传统的文本观。文学摹仿生活的观点似乎走到了尽头。文章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也是对生活的摹仿。只不过,后现代主义的生活具有“能指即所指,文本即生活”的特征。根据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就是文学的主体性以及二十世纪的批评理论提出“阅读主体和阐释主体通过文本进行历史性对话”和“文本的历史性意义是文本系统和阅读主体的历史性阅读的产物”,试图重建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宋代文献资料微机检索系统》的研制过程,讨论了受控文献检索、全文本检索与专题处理的有关概念,提出了适合于史料文献检索系统的全文本/专题检索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叶海霞 《科技信息》2008,(9):163-163
本论文主要引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视界融合”的理论,展示文学翻译中译文的形成是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在“效果历史”中实现的融合。揭示了文学文本意义的自律性和开放性,文学文本阐释的动态性和循环性,给文学翻译及其评判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译文和原文一样,是意义存在的方式,是一个提供交流和对话的不可能被穷尽的意义世界,译文是在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中重新再现了原文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易》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文本意图以及文本表述整个意义的范型的定位将统领后面其它卦辞以及爻辞的理解,然而由于《周易》成书过程颇为复杂,译者对《周易》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定位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英译本。因此,对《周易》文本特点以及文本翻译过程特殊性的探讨,必须考虑经典形成的整个历史语境,去发现决定著者的陈述和意义赋予的语篇结构,把共时的现实平面文本还原成一个历时的立体文本,才能较为准确地了解文本意图和翻译文本的文字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石门铭》首一"此"字未损作为断定明拓本的依据由来已久,问题是"此"字清初坼裂脱落,证据不足。又《石门铭》拓本"此"字作伪甚烈,虽多易辨真伪,却难保万一。《石门铭》在民国初年以前精拓难得,主要是由于交通、环境、所用材料、拓工等因素所致。关于《石门铭》的书者与刻工,该摩崖刻石正文之后的款文中有:"梁秦典签太原郡王远书,石师河南郡洛阳县武阿仁凿字。"除此之外,二人的生平事迹,尚未发现其他史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泰山文化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的整理和研究,对有关泰山文化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了泰山文化研究所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泰山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封禅文化,宗教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泰山文化研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期对今后泰山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清江流域古文化时空演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从远古时期的"长阳人",新石器时期的古代巴人,到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无不揭示这一地区人类历史的渊远流长.从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域民族文化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与江河、洞穴及其它地理条件的关系来0看,流域古文化时空演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说明了人类适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20.
泰安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种名胜古迹,灿若星辰。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一些尚未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末民国古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不少遭到严重破坏。本文对泰城清末民国的著名建筑一一探访,并进行初步考证,以引起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