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孝道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在阐述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主要内容基础上,分析了其所包含的积极成分,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坤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5):57-60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即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问题。在佛教初传之际的儒佛论争中,佛教被称为"无君无父的宗教",遭到了儒家伦理卫道士的极力排斥。早期佛教的弘传,一是通过格义式的辶多译佛经的方式,以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和理念来比附佛教教义,以适应中国人重孝道的伦理观念;二是通过变造伪经的办法,将印度佛典进行剪裁、删改或重新撰述,创设新经,以达到宣孝和弘教的目的,这些做法虽背离了印度佛教本义,但却为中国广大世俗信众所乐于接受,从而使佛教取得了深厚的信仰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得以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3.
孝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道"之于孝不仅具有本体、规律和原则的意义,还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崇高是孝道主体的重要审美形象,礼是孝道的行为艺术表达,孝道也表现了道德主体的审美价值倾向,和谐之美是孝道追求的社会终极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仁爱之心和正确的审美观是儒家孝道的起码要求和基本前提。当今社会,爱心缺失和审美错位是影响传统孝道美德大力弘扬的瓶颈因素,深入发掘传统孝文化的道德价值和美学价值对于弘扬传统孝道美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权钊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儒学创始者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孝敬父母是成人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任务.饶恕是处理代际冲突和建立成熟孝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孝为百善之首, 原始儒家的孝道观以生孝和悼祭为核心,具有伦理道德、政治标范和宗教关怀的普遍意义.后世儒家孝道观的发展是对先秦儒家孝道原旨的疏离. 相似文献
6.
陈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81-82,87
先秦的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高峰。彼时不仅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了多种界说.还在对音乐本质的分析中,将“声”、“音”、“乐”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但先秦音乐思想以儒家为主干,所以特别强调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明显的功利特征。 相似文献
7.
儒家崇奉理性,注重伦理,孝道是儒家伦理之中坚,亦具理性因素。先秦儒家的孝道理论内涵丰富,一方面主张事亲以礼,谏亲以道,要量力而为,突显行孝为修己、成人,体现出不同层面的理性意蕴;另一方面又扩大孝的适用范围,在理论与实践中导致孝道伦理的泛滥化、虚伪化、神秘化、偏执化,出现一定的非理性倾向。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形成早期儒家孝道中的理性悖论。目前,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各界采取了不同的举措,既有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当从先秦儒家孝道理论中汲取养分,发扬其理性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孝道美德,为当前孝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9.
张玉柱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6):85-89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儒生"自命,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杜甫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而当他的忠君、济世的仁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又变得激昂与深沉、忧患与恻隐。这就使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统一于杜甫的身上。杜甫在诗歌中毫不隐讳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忠君济民的打算;在他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儒家思想文化和特定的社会人生际遇使杜甫只能永远是直面现实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0.
陈明英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6):104-106,118
李白游仙诗的内容是寻找、追求、漫游神仙世界,也有对现实的积极关注,叙写友情,标榜自我高洁情怀,还表现了对社会黑暗、自己仕途不顺、抱负难伸的失望、躲避以及反抗。笔者看来其游仙诗是打着出世的旗号,行在儒家入世的路途,深镌儒家精神的烙印,儒家精神才是李白终生服膺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刘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制度儒学将政治和教化融合为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孝不仅构成道德伦理的根基,更发挥着协调群体关系、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制衡等积极作用。制度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起点在于孝道。由孝上升到孝治,是制度儒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为儒学在现代社会中遭遇冷漠的态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2.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13.
14.
15.
浅议孝的演进与文明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孝”、“孝悌”、“孝忠”、“孝廉”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孝的概念与演进的过程.窥视中国特有孝道文明的历史轨迹,从而揭示孝文化的内涵,展示孝文化的无穷魅力,利用孝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从古至今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德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孝”的适当地位是在“家”文化底下的一环,“孝”的合宜内涵包括“爱亲”、“尊亲”“顺亲”和“事亲”。从哲理的角度探讨21世纪的新“孝”道之可能或可行面貌,应当以西方哲学诠释人际关系的合理因素“友爱”,并把它作为当今建构新孝道的核心理念与要素。 相似文献
17.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孝道式微的现象,不孝行为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传统孝道自身的缺陷与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孝道危机的重要因素.解决当前孝道危机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换,广泛倡导新的孝道观念,切实加强孝道教育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中约有56处左右的文字涉及孝道伦理,不单内容极为丰富,阐论亦极为精微,在诸子群籍中,可以说是首届一指的.它充分证明了<管子>一书在涉及修齐治平时对孝道伦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文献,《孟子》和《孝经》对"孝"都有着丰富的论述,前辈学者已经指出了两者的相似性。通过从"为何行孝"、"何谓孝"以及"如何行孝"等三个方面比较二者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可见《孝经》与《孟子》的论述既有某些契合之处,又有着明显不同。这些不同显示出《孝经》鲜明的"移孝作忠"和"教孝劝忠"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孝观念变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