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生态居住小区的关键因素是容积率。分析了人的行为、人的生理需求,以及近邻生态环境与空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生态居住小区规划结构。探讨了居住小区的生态绿化和生态居住小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洁 《甘肃科技》2012,28(11):115-116
现代居住小区的标准是生态环境和山水景观优美、功能质量优良、文化上乘、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因此,景观设计越来越受重视.从设计立意和主题、设计范围、设计手法等方面介绍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外延,阐述了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内涵,并对其绿化设计及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研究和实践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认识和实践存在一定差异,但仍然形成了两点基本的共识.(1)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2)生态城市实践和规划为城市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认为:规划缺乏恰当的功能定位、缺乏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和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是国内生态城市规划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对生态城市规划趋势进行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恩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恩施市区人口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就是城市居住小区的建设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在居住小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目前恩施州居住小区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恩施市居住小区的建设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关于居住小区发展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因城市空间扩展和建设活动的空间非均衡性而存在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而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关联密切,且明显影响城市景观生态的空间分异.因此,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的生态优化,其中设计优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城市景观生态在区域、建成区和场地3种尺度上的空间分异表现,阐明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的关联特征,以及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生态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筑生态的设计优化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结合对呼和浩特个别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的考察情况,浅谈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及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城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基点和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而空间形态战略规划是生态城市战略规划最直观的也是首要的方面.在对厦门城市空间形态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厦门市陆域和临近海域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中心和走廊发展相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厦门空间形态战略规划为促进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我国沿海城市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城市的景观格局变化或用地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在城市的自然景观用地中,绿地和水域是两种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用地在城市中的分布格局、平面形态及生态体的垂向伸展等状况,都对其生态效能的发挥深具影响.因此,提出用分布指标、形态指标和体量指标3项指标体系来全面真实地刻画生态源地的生态效能,为科学地评价和比较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山西省2004年统计数据为依据,根据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原理,对山西省重要的堞炭资源型城市大同、阳泉、晋城、朔州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城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都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产生了生态赤字,其生态赤字分别为:1.708/人、2.672/人,4.787/人,4.823/人,揭示了这4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均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此外,这四个城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相对较高,反映了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柳林汇丰广场项目的规划设计理念及建筑方案设计构思,并探索了如何超越传统观念对设计思想的束缚,揭示了现代居住社区的深层内涵,为创造人文和谐的生态社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和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及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并以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和不可持续状态,其生态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116倍,应通过适当提高住宅容积率、建设生态住宅、提高建筑材料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以降低住宅开发的生态赤字,促进住宅开发乃至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住区水景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还应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是对城市住区水景科学设计、建设和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所制定的原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筛选指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各级指标值的隶属度值进行主成分分析、AHP决策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相对权重、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从而建立一个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52家住区为例,对各水景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3水景处于三级以下,非生态的人工水景是影响上海住区水景生态效益发挥的关键所在.提出生态恢复和科学管理建议,即建设近自然型的住区水景.  相似文献   

14.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绿色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出发,表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发展的趋势,揭示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产生的原因、深层内涵、具体特点及其实用功能。同时,提出了从绿色设计、全面绿化(地面、空中和室内绿化)、采用绿色建材、节水节能、绿色照明和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等多层面探索了开发与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生态环境,并且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环境经济学方法考察城市居住空间生态质量,描述居民生活环境现状,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依据。以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深圳市为例进行探讨,挖掘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的根源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结果发现:深圳市呈现出以福田为中心向两侧居住空间生态质量逐渐降低、东部优于西部、北部稍劣于南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是由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演进共同驱动形成的。因此,增加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用地规划与调整工业结构以消除污染,是改善城市居住空间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生态住宅建设的发展必须继承我国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大力借鉴国外生态住宅建设的丰硕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运用国外的先进的生态技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是我国生态住宅建设及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区绿化生态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区绿化生态性包括植物个体和群落结构的生态合理性,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性.从绿化生态性的内涵出发,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专家调查法建立住区绿化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指出各指标的分级标准,提出一种住区绿化生态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谈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绿化美化的要求及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绿化应从遵循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原则出发,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环境适应现代城市化要求,满足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城市住区环境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区环境的生态性是指住区环境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性质,可以从环境满足居民需求的生态服务功能状况、环境的自然度、大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进行评判,围绕着住区环境的各种物质形式如何体现三方面内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斐专家调查法(Delphi法),构建了住区环境生态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