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黄颡鱼的精巢从外形上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性成熟黄颡鱼精巢的生精部为小叶型结构,其周年变化经历如下过程:Ⅲ期-Ⅳ期-Ⅴ期-Ⅵ期-Ⅲ期.4月下旬开始生精活动的启动.生殖季节为5~7月,5月生精部处于Ⅳ期.6~7月生精部处于Ⅴ期,产生大量精子.8~11月虽非生殖季节,生精部仍进行生精活动.12月至翌年4月,生精部处于Ⅵ期,并以Ⅵ期精巢过冬.贮精囊在生殖季节分泌活动旺盛,产生大量分泌物.  相似文献   

2.
瓦氏黄颡鱼精巢发育及精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精巢呈栉状分支,每一分支内部结构为叶型,精巢小叶由许多壶腹状的精小囊组成,精巢发育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和精子退化吸收期,精子的发生和形成经历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到成熟精子的一系列过程,精巢后1/3的精巢尾区由上皮细胞构成,既无生精功能也无贮精作用,成熟精子在0.45%~0.55%盐溶液和pH7.5的弱碱性的自然河水环境中保持的活性最好,并具有相当长的寿命。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乌苏里拟鲿苗种繁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苏里拟鲿和黄颡鱼都是鲇形目鳞科鱼类,同科不同属,乌苏里拟鲿个体大、生长速度慢,黄颡鱼个体小、生长速度快,为了结合它们各自的优点,2008年6月10日,我们在做乌苏里拟鲿、黄颡鱼人工繁殖的同时做了黄颡鱼♀×乌苏里拟鲿♂的杂交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为进一步了解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及杂交子代的生长特性,在同等养殖条件下做了苗种养殖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中克隆了与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基因Scp3的全长cDNA,并对它的序列、系统进化、组织和细胞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克隆得到的Scp3cDNA全长为1 143bp,编码24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黄颡鱼Scp3蛋白与同为鲇形目(Siluriformes)的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tus)Scp3蛋白同源性最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Scp3蛋白含有脊椎动物Scp3蛋白保守的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 coil domain)和2个保守基序(CM1和CM2);组织和细胞表达模式的研究显示Scp3基因仅表达于黄颡鱼雌雄性腺:1)在精巢中仅表达于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2)在卵巢中仅在初级生长期和卵黄发生前期表达。本文首次从黄颡鱼中克隆得到Scp3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组织和细胞表达模式的研究,为后续研究脊椎动物生殖细胞的分化及其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2.15±0.12)g的健康黄颡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对照组)、0.20%、0.40%、0.60%、0.80%、1.60%、3.20%小球藻的试验饲料,分别标记为Diet 1~Diet 7。在试验中期和试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肌肉保水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呈增加趋势,饵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并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变化幅度加大,在小球藻含量3.20%时,生长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提示小球藻的添加可以改善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添加小球藻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脏和血清中的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以添加3.20%水平的小球藻时,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还可以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最佳添加量3.20%。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为(31.84±0.05)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设计,制作9种叶酸(0.15%、0.30%、0.45%)和VB_(12)(0.05%、0.10%、0.15%)不同配比的饲料,以不添加叶酸和VB_(12)的饲料为对照组,探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生长、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的生长和饵料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各试验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背部皮肤L*、a*、b*值,腹部皮肤a*、b*值变化无显著影响(P0.05),对腹部皮肤L*值变化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中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腹部L*值最高。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在叶酸/VB_(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腹部皮肤的亮度值最高,说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黄颡鱼体表色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在水温为(19±1)℃的条件下,变态期为11~19 d.罗非鱼为圆背角无齿蚌的最佳寄主.本研究结果将用于指导圆背角无齿蚌规模性的人工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 (Richardson),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方池内 ,采用多种饲料对黄颡鱼进行小规模饲养 ,对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生长与繁殖等进行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人工催情试验。结果表明 :黄颡鱼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动物 ,食谱广泛。人工条件下 ,黄颡鱼的繁殖习性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性腺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从孵出至精卵成熟,经过五期(Ⅰ—Ⅴ)。在水温27—30℃下需时110余日始排卵、排精。排卵、排精后的卵巢和精巢为Ⅲ期。卵巢内含空滤泡、2时相和3时相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部分标准地磁台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地磁通日、静日和静日午夜年均值与周期远小于一年的短期扰动关系。结果表明,磁暴和地磁周日变化等短期扰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通日年均值,地磁年均值的太阳周期变化(长期变化)中含有短周期扰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孢子植物的生活史可归纲为七种类型:(1)只有营养繁殖;(2)只有无性生殖;(3)只有单相植物体进行有性生殖;(4)只有双相植物体进行有性生殖;(5)只有单相植物体进行无性和有性生殖;(6)生活史中出现两种核相的两种植物体;(7)生活史中出现两种核相的三种植物体,后两种均具有世代交替现象。  相似文献   

13.
经济周期理论作为经济综合运行状态的度量与评价的基础,以经济控制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是关于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殖的大黄鱼性腺发育及性周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描述了大黄鱼生殖细胞发生的形态特征及性腺发育规律。证实海区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可以达到性成熟。雌鱼完成第一次性周期需要3年,雄鱼则提早1年。每年4月中旬至6月,9月至10月均为大黄鱼繁殖期。雌鱼产后卵巢经恢复发育至第Ⅱ期进入越冬。翌年3—4月迅速经第Ⅲ期发育至第Ⅳ期。少部分雌鱼在秋季成熟,但都必须经人工诱导方可产卵。雄鱼精巢在大部分季节均能产生精子,越冬时发育亦处于第Ⅱ期。  相似文献   

15.
文献[1]提出猜想:每个2─连通n阶简单图都有一个圈覆盖C,使得|c|≤(2n-1)/3。此猜想至今尚未完全证实。本文对路、圈、完全图的若干笛卡尔乘积图和张量乘积图证实了猜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枝条中的多糖颗粒经Ⅰ-KI溶液染色不显蓝黑色反应,偏光显微镜检查也不显示各向异性。髓、木质部、木射线和皮层薄壁细胞内多糖贮量的变化和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关:从5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逐步积累:从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则逐步消失。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多糖颗粒很少,而且没有季节性变化。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不同,并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但与多糖颗粒的积累和消失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Dulac函数法证明一类广义Lienard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由此唯一性定理导出一类Bogdanv-Takens系统至多存在一个极限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完善了参考文献提出的Predator-prey系统极限环唯一性定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半稳定环存在的必要条件加以变形,使之含有一个可供选择的任意常数。利用这个新的必要条件得到若干半稳定环不存在的判别法,其中包括在单个奇点外围不存在半稳定环的条件,在两个奇点外围不同时存在半稳定环的条件,以及在两个奇点外围均不存在半稳定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