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援秘灌溉项目一期工程基本结束之后,我奉命调到使馆工作。匆匆告别了山城普诺,我来到了首都利马,一干又是5年。初来乍到,我对利马的了解从零开始。利马城建于1535年,距今已有459年的历史,是南美洲的名城之一。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秘鲁。殖民头子皮萨罗派出三名骑兵,责令他们“在正午阳光 相似文献
2.
贫困是拉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拉美国家的任何一位当权者都为此而头痛,秘鲁也概莫能外。1990年做了总统的藤森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并为此付出了艰苦努力,但穷困仍然是秘鲁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说起食文化,秘鲁人确有引以为荣的地方。他们的食谱中既有独特的传统食品,又不乏外来的美味佳肴。笔者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日子里,常和使馆的同事到秘鲁朋友家里做客,有机会领略到这种兼容并蓄的风格。秘鲁人的饮食习惯受欧美影响较深,除了边远的农村以外,可以说是“全盘西化”了。秘鲁人吃饭不用筷子,这本是意料中的事,但所用诸多餐具中竟找不到中国人常用的碗,想来颇新鲜。秘鲁人吃面条,有中国式的,也有意大利的通心粉,但仍然不用筷子。如何将又软又滑又长的面条送入口中,一点也难不住秘鲁人,就像难不住西方人一 相似文献
4.
印第安人是秘鲁最多的人种,约有940余万人,占全国约2300万人口的41%。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他们多数居住在山区、高原和热带林区。中国援秘打井专家组所在的普诺省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之一,打井项目秘方组长巴耶霍斯先生雇用的一名司机就是印第安盖丘亚族人。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秘鲁既靠山又靠海,可谓得天独厚。秘鲁沿海水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与巴西沿海、加勒比海并称为拉美三大渔场。利马与海做邻,京城百姓尽尝海味,口福不浅。秘鲁人鱼吃得多了,自然吃出许多名堂来,一道“鳃尾切”更是远近闻名。笔者在利马时,常常看到许多出售“鳃尾切”的小摊贩,听说四星级的大饭店里也有这道名菜。在秘鲁其他大城市里也常常能品尝这道菜。偶尔到秘鲁 相似文献
6.
我们打井队在普诺的住地离的的喀喀湖不远,打开窗户就能看见。远远望去,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的喀喀湖虽近在咫尺,举步可及,但打井工程开始时很繁忙,我们竟一连好几个月都抽不出时间去领略一下它那水国天泽的姿色。终于在一个星期天,我们得闲乘坐一只机动木 相似文献
7.
人们给旅游业起了个含义深刻的雅号:“无烟工业”。这个投资少、不用燃料,而又赚钱多的行业并非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都能搞得好的。香港的旅游业却搞得非常出色。 1984年到香港旅游人数达280多万,旅游收入超过120亿港元,比1962年增加10倍多。现在,旅游业对香港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源,它同贸易、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并列为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是香港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象香港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贫乏的弹丸之地,怎么能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发展成世界上享有盛 相似文献
8.
9.
10.
13.
我们在秘鲁东南部的阿雷基帕市踏上了北上开往普诺的火车。普诺是普诺省的省会,一座人口不足10万的山城,的的喀喀湖就在它的脚下。这列不知何年何国制造的老式火车喘着大气爬行了十几个小时才翻越安第斯山。半道上在海拔5000米高处还出现一次火车脱勾的险情。安顿好后我找出挂历,在1987年4月份我们抵达山城的日期上画了一个红圈。我们—行五人,是执行中国援秘鲁农业灌溉项目一期工程(钻探80眼机井)专家组的“先头部队”,任务之一是寻找住房,为“大队人马”上山做好准备。五人中三名技术人员,两名翻译。我是翻译之一。我们在秘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