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以4景夏、冬季Landsat 8影像和基于网络爬取的福州城市公园PO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单窗算法反演福州市主城区的地表温度,以均值-标准差法确定城市热岛和冷岛的边界,并基于缓冲区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手段探究福州市主城区夏、冬季公园与城市热岛/冷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和冬季研究区内城市热岛/冷岛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相似;(2)公园的面积和距离与城市热岛/冷岛的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公园缓冲区距离为500 m时,公园的面积和距离与地温的相关性最强;(3)随着公园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城市冷岛的面积逐渐上升,当公园缓冲区距离达到500 m时,面积变化趋于平缓;而城市热岛的面积逐渐上升且速率较大.本研究可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合理规划公园数量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空间交互网络是人、商品和信息等在地点之间流动而形成的嵌入在空间中的有向流网络。典型的空间交互网络包括国际贸易网络、人口迁移网络、人群出行网络及电话通信网络等。理解和预测空间交互网络中的流量分布模式不仅是区域科学、交通科学、经济地理学等很多领域长期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在城市和交通规划、疾病传播防控、商业服务等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本文在简要介绍引力模型、介入机会模型等经典空间交互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对近年来复杂系统研究领域在空间交互网络建模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包括辐射模型、人口权重机会模型及空间交互网络上的随机游走模型等,并且对空间交互网络研究中存在的挑战性问题进行探讨,包括个体多样性行为建模、群体空间交互决策行为实验、数据驱动的活动-出行行为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空间交互作用中的距离影响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理学研究中空间交互问题的距离衰减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 并总结重力模型的求解方法。首先, 大部分空间交互都受到距离衰减效应的影响, 距离衰减函数定量表示交互中距离的作用。对比幂律、指数等多种形式的距离衰减函数, 认为幂律形式能够更好地刻画距离影响的本质特征, 并且可以在不同交互中进行比较, 其对应的交互模型即为在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的重力模型。然后, 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 总结解析法和模拟法两大类基于给定交互矩阵和距离矩阵定量计算距离衰减函数及衰减系数的方法。由于难以先验确定交互公式中节点规模的数值, 因此拟合重力模型, 同时估计距离衰减系数, 是应用重力模型的恰当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交网络大数据的研究视角,选取全国348个城市之间一年的跨城市社交媒体地理位置签到数据,采取优化粒子群(PSO)方法,使用引力模型,逆向推导该系统中空间相互作用的距离衰减函数以及各城市的节点吸引力。通过引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结构、旅游竞争力、教育水平5个方面的12项变量,经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这些变量对节点吸引力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签到系统中的交互流量符合距离衰减的幂律函数,与其他交互系统相比,其距离衰减系数偏小,说明全国尺度的城市间人的移动受距离影响不明显。对全国城市节点吸引力及其排名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旅游竞争力、城市发展成熟度、人口规模这几个维度相关的因子对社交媒体签到系统中的城市节点吸引力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将为更好地理解人类签到和移动行为,为进一步了解复杂网络系统中节点吸引力的内涵做出一定的理论和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地表空间异质性和交通可达性测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网络分析和距离成本加权算法,研究城市公交车路网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可达性.利用网络拓扑模型构建汉中市道路节点-链路网络;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TFCA),考虑社区单元人口、公共设施、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约束成本,分析城市公交车网络覆盖区域的距离可达性、时间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结果表明:汉中市公交车网络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值,由中心城区向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依次减弱.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公交车网络的可达时间小于20 min,可达距离小于5 km;市远郊区和偏远乡镇的公交车可达时间大于50 min,可达距离大于10 km.未考虑公交路线之间的闭合和站点优化问题,市远郊区的公交车覆盖区域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城市慢行系统承载着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要求,慢行空间对城市健康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也相应编制了慢行系统规划,但是仍旧存在忽略人性维度的普遍问题.该文通过对徐州主城区慢行出行特征、需求、居民慢行交通意愿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了徐州主城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徐州主城区慢行系统现状和发展定位,提出了徐州主城区慢行系统空间划分和慢行空间的优化手段,为今后的徐州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显著改变区域可达性的交通设施,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改变产生着关键影响.以ArcGIS为平台,在社会经济数据及交通地理数据的支持下,以2020年为时间断面,基于交通网络视角从各城市平均可达性格局、中心城市及其腹地划分,以及空间经济联系网络3个角度对高铁时代赣南原中央苏区区域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铁时代苏区内部可达性状况显著改善,出现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可达性最优城市群体在空间上集聚于昌吉赣深高铁沿线;基于小时圈影响范围的中心城市腹地划分结果显示,赣州的腹地范围最大,井冈山的腹地面积最小,吉安、瑞金、南城三者的腹地范围相差不大;苏区经济联系网络呈多中心放射状格局,苏区的对外经济联系网络内部空间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地铁1号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福州市三环快速路以内的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于道路密度、公交站点密度等计算模型分析福州市交通网络密度分布特征.通过时间距离、通达性系数和服务区域面积三个指标度量地铁开通前后交通网络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城区道路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分布存在极化现象;地铁1号线开通后,重要交通节点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距离缩短13.7 min;交通枢纽中心30 min服务区域面积增加了6.1%;交通网络通达性格局从以鼓楼区为中心的单核扩散格局转变为沿地铁走势的一核一轴向外扩散分布格局,城区基本形成40min交通圈,实现了福州市通达性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9.
宏观交通安全建模研究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对规划层面的交通安全研究不足,道路网络特征、区域交通特征及区域其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尚不明确,导致在交通规划阶段缺少可用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价不同规划方案的安全性.依托美国佛罗里达州Orange县的数据对宏观交通安全建模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拓扑学理论计算交通分析小区(traffic analysis zone,TAZ)路网形态结构,提取TAZ层面交通特征和其他影响因素.TAZ在空间上有远近之分,相邻的TAZ在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特征方面有某种程度的趋同性,距离较远的TAZ之间有某种程度的相异性.贝叶斯条件自回归模型可以分析空间相关数据,利用先进的贝叶斯空间统计模型分析TAZ层面交通安全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事故发生机理考虑,提出将主干路事故和支路事故分别建模的新思路.分析发现新的建模思路能够很好区分不同道路类型的安全影响因素;路网形态结构和安全之间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小城市中心商业区内部空间结构探析--以盐城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城市中心商业区为例,研究了现阶段中小城市中心商业区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与机制.揭示了在商业区发展变化中,不同等级类型商业网点更替的"过滤性".根据商业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如:聚集作用、关联效应、商业地租、城市规划引导及城市整体消费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商业网点的区位,找到合理的商业网点之间及商业点与其它城市职能单位之间的空间搭配关系,可使商业区内部空间结构合理化,商业区整体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1.
为辅助治理城市交通违法行为,从源头减少交通事故,以福州市各县市区为研究区,对福州市交通违法数据按照交通违法扣分细则分类;然后,利用最邻近指数技术计算交通违法行为的聚集状态,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层次聚类和核密度3种算法进行空间热点识别.结果表明:福州市交通违法数据以点形式分布,主要聚集在三环内和福清市;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均为聚集型分布状态,中心点主要分布于福州市东南方向,福州市交通违法行为未来的高发区可能呈从主城区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市中心被商场和景区包围的八一七北路、东三环快速路与机场高速互通枢纽、连江县104国道东边居民区和学校为3类交通违法高发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掌握城市通勤联系的特点,构建便捷有序的职住联系格局,利用广州市联通用户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广州市的城市职住联系结构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城市通勤联系格局及其基本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8个具有“社区内节点之间联系紧密,而不同社区的节点之间联系相对稀疏”基本特征的职住联系分区,分区之间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明显,并大体呈同心圆和扇形分布格局. (2)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主要通勤流方向为核心区向白云区南部的“南北向”和核心区向天河区中部的“东西向”,主要通勤流方向与地铁线高度重叠,圈层内近距离通勤比重高.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关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对武汉城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关联强度较弱,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中心地位突出,经济发展呈现"一城独大"格局;武汉城市圈外向型服务功能落后,城市间服务功能不协调;武汉城市圈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总体较弱,区域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分类引导,提升武汉城市圈城市总体实力;完善交通,强化武汉城市圈网络化结构;明确分工,实现武汉城市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增强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14.
酒店业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的重要产业之一,酒店空间布局影响城市区域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借助ArcGIS,SPSS等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酒店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福州中心城区酒店主城区显著集聚,其余区域分片集聚,总体呈现一主、一副、六组团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酒店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不均衡,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其他等级酒店呈集聚性分布,分布方向性上,各类型酒店均为西北—东南走向,呈现向东南扩张发展的态势;酒店空间布局受地形、经济、商圈、旅游、交通不同程度影响,长乐区、马尾滨江、阊侯、荆溪未来酒店布局潜力较大,地铁陆续开通将促进福州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5.
王东红  李开宇  郝凤娇  姚蓉 《河南科学》2013,(11):2042-2046
通过对西安城区2006-2011年具有代表性完整信息的楼盘区位、销售价格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西安城内、二环内、曲江、城东、城南、长安、高新、城西、城北9个分区的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机制。研究表明:西安市区域内商品住宅市场发展不平衡,城东和城西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南城北;西安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向心性,形成四个高值中心,并由中心向4周呈显著的衰减趋势;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交通便捷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等是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交媒体位置数据,采用K-means聚类方法,通过分析在500 m×500 m网格尺度上,城市不同时间的腾讯用户密度热力值变化规律,识别上海城市功能区,将不同区域按功能区类型划分为产业园区、城市居住区、郊区居住区、城市综合功能区、农村村落地区、农田、滩涂及未利用地分布区.通过将识别结果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兴趣点(POI)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使用社交媒体位置数据进行城市功能区识别的可行性.本方法获取数据成本低,运用简便,为对其他地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职住比作为测度指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生成的浮动单元进行空间范围-平衡度分析,进而通过累积统计指标变化曲线和数值分布的可视化,得到超大城市的就业中心、居住区和一般建设区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采用上海岗位、人口、路网等基础数据,以80%、85%、95%等不同收敛值的路网距离阈值筛选结果,研究表明,就业中心的职住平衡空间尺度最大,按85%的收敛值,其浦西部分为15~25 km,浦东部分为20~28 km;就业次中心为4~10 km.其他区域的平衡尺度由就业中心决定,随着与中心的距离增大而扩大、由3 km向外扩展到8~17 km,邻近就业次中心的区域平衡尺度因叠加效应而缩小.该方法亦能用于职住空间结构和就业、居住可达性等分析,通过与岗位、居民通勤距离进行对比,有助于解释职住空间错位与长距离通勤交通现象的关联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20急救中心的优化选址和站点分布合理性评价,对应急处理方案制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兰州市城关区为研究区域,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ARCGIS软件对城关区主要医疗站点和交通主干道进行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形成服务覆盖区。根据分级要求对覆盖区进行分级,得到城关区医疗急救服务覆盖及服务等级分等定级图,直观地显示各区域的服务等级。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市城关区医疗急救站点分布过于集中,基本集中在市区中心,其站点分布不够合理,存在大量服务重叠区和一定区域的服务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