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
坐电梯到太空旅行,这一匪夷所思的科幻之梦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3.
退役于2003年的俄罗斯宇航员阿夫杰耶夫博士在1992—1999年间执行过三次太空任务.他在“和平号”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747天14小时11秒,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2004年8月,阿夫杰耶夫访问日本.《牛顿》杂志的记者专门就其长期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各种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吴沅 《自然与人》2009,(4):26-29
浩瀚太空,“花”团锦簇。太空新鲜事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 广告传媒亮相太空 太空进入了媒体时代。“梦时代”是一家总部位于硅谷的多媒体公司。他们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己达成协议.准备支付1亿美金率先实现高清晰度电视的空间传送以殛太空摄影、教育和纪实节目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8,(3):158-158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报道,3月26日,位于美国加州莫加夫的XCOR航空宇宙公司宣布了该最新一款亚轨道飞行器,这款被命名为“山猫”号的亚轨道太空飞机采用火箭动力,将实现搭载一位飞行员和一位乘客进入亚轨道太空实现太空旅游。预计2010年“山猫”号将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6.
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的望远镜让星星变近了、更清晰了,大大超过人们之前的想象。望远镜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扩展,更是一种思维的飞翔。在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中,有一种人类探测观察宇宙的万里眼—太空望远镜。1923年,德国火箭家赫曼·奥伯斯首先提出用火箭把望远镜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7.
清除太空碎片,是治愈克斯勒尔征候群的唯一有效办法。 居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市的唐纳德·克斯勒尔.是美国宇航局的退休科学家。他经常在自己住宅的后院平台上架起塞菜斯特望远镜观测太空。虽然这台望远镜算不上是最先进的.但却是克斯勒尔最珍爱的物品:1978年,克斯勒尔发表的一篇论文《人造卫星频繁碰撞:碎片带的产生》.使他在宇航界声名鹊起。他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8.
欧洲太空总署去年12月发射了世界上最强大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用来探测宇宙深处的星体,以期找出发射X射线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最新资料由于X射线不能穿过地球的大气层,因此科学家要把X射线望远镜发射到太空.才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从远处星体发出的X射线一目前.世界卜最强大的X射线里远镜是美同太空总署的ChandraX射线望远镜;不过,欧洲太空总署计划发射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将会比ChandraX射线望远镜强大很多信这个被称为“X射线多镜任务(简称XMM)”的X射线太空望远镜拥有了组镜子,由于每张镜子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科学家叶以将…  相似文献   

9.
太空机器人     
所谓太空机器人,主要用于在太空中维修“瘫痪”的人造卫星和探测月球或行星。太空机器人所工作的微重力环境,其力的作用与地面迥然不同,因此,如何控制太空机器人,使其完全能按照人的意愿执行太空任务,是当前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测     
到太空去旅行 2003年6月,美国太空冒险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公司已与俄罗斯航空航天局达成协议,决定于2004年或2005年重新启动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旅游”业务。无论是谁,只要支付2000万美元,就可以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一趟太空之旅。为此,该公司还打出了一份非常有趣的广告:你想饱览美妙的太空美景吗?想体会那份冒险的刺激吗?美国太空冒险公司承办太空旅游。旅行时间:8-10天;组团人数:2人;收费标准:每人2000万美元;旅行地点:太空国际空间站;来回双飞。  相似文献   

11.
太空救助     
截至2020年统计,地球宇宙空间已有4万多个飞行物,除3000多个各式卫星和空间站外,其余都成为太空垃圾。这些被废弃的卫星和散落的飞行器件,在围绕地球无规则地飞行,给宇宙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已多次发生太空撞击事故。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空间治理公约”,并决定由4个国家的载人宇宙飞船轮换执行太空垃圾回收任务,这4个国家是:美国、俄国、中国和法国。美国飞船于2020年10月飞入太空,计划工作5个月。这艘飞船工作得很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回收废弃卫星6颗和太阳能天线架1个。每回收一颗卫星后,要取出卫星里的“黑匣子”…  相似文献   

12.
太空女杰     
人们都向往太空,男性如此,女性也如此。太空并非男性独有的活动区域,两位前苏联女航天员的成就证明,女性照样能在太空正常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白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地球的上空是越来越热闹。各国都为着各式各样的目的不断往太空运东西——为了通讯速度更快.为了更准确地预报天气,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结果就是我们将太空变成了一个“垃圾场”,充斥着无数的轨道碎片。  相似文献   

14.
打扫太空     
正在太空轨道上,每个人造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每5~1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这里有一个惊人的数据——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起,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卫星、火箭和探测器等航天器。随着航  相似文献   

15.
当许多人梦想着飞向太空的时候。不少其他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已经和航天员一起飞向了太空。最近,有两只飞上太空的蜘蛛成为航天明星,因为它们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也能结网。其实,在航天的历史上,升上太空的动物远比人多得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去太空旅游的时候,也能带上自己心爱的宠物一起上太空。  相似文献   

16.
太空旅游     
《大自然探索》2011,(12):22-33
2011年8月,俄罗斯宣布将建立第一家太空旅馆。—个月后,媒体报道,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全球首座商业性航天港第一阶段建设即将完成。两个消息披露后,再度引发公众对太空旅游的关注和向往。那么,太空旅游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它到今天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的太空旅游将为人们带来哪些乐趣?本文全方位解答诸如此类的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17.
鏖战太空     
狼烟四起 2001年以来,为谋求21世纪外层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为今后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美国对其太空军事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2001年1月22-26日,美国空军在科罗拉多州高度设防的基地内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2001”的太空战模拟演习,首次将太空作为作战的主要场所。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国防大学演讲时宣称,美国将在太空部署一  相似文献   

18.
进入太空,聆听宇宙之声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自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单独驾驶“东方6号”飞船升空以来,迄今为止,共计有55位伟大的女性在太空留下倩影……  相似文献   

19.
太空杨帆     
无需燃料,也不用火箭作推力,仅凭一张帆,太空飞船就像帆船一样帆航行在浩瀚的太空——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并非科幻。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日东制网”公司合作打造一种直径可达数公里的巨大网具,用以清除地球轨道上数量众多的太空垃圾。这一新开发的垃圾清理系统,首先需要一种强度足以抵挡太空垃圾撞击的金属网,这是一种最大的挑战.其间设计研发历时6年之久,专家们采用铝和不锈钢细线缠绕成头发丝般粗细的金属线,再将其织造成轻柔而牢固的丝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