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发展理念,本文从创新质量、协调质量、绿色质量、开放质量、共享质量5个维度,构建了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进行研究,并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所选取的熵权TOPSIS法可有效评价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排在前三位的分指标依次为创新性、开放性、共享性;将广东省21个城市划分为"强势高质量发展型""弱势高质量发展型"和"需强化高质量发展型"3种类型,开放质量和创新质量要素是提升广东省21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模糊数学在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地描述某一地区的社会发展现状,从人口状况、生活水平、公益服务、社会保障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广东省21个市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但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距.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结合评价数据的可得性,从城市旅游竞争业绩、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城市旅游服务能力和城市旅游环境支持力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法、系统聚类法对河南省18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把河南省18个城市按照旅游竞争力大小分为竞争力最强型、竞争力较强型和竞争力一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错位理论,探讨广东省21个地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水平之间的错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大部分地市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现象;根据错位情况,可将广东省21个地市分成正向错位型地市、基本无错位型地市、负向错位型地市三类;并从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等方面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衡量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导城市旅游的科学发展,增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以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苏南五市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旅游中心城市及其中心性要素的界定,选择表征旅游中心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城市旅游服务水平的11个指标,建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定量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加合法模糊评价模型求算出各旅游中心城市的中心性综合分值,再结合各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3级等级体系;提出该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措施,构建"4大旅游中心城市-交通线路-品牌旅游区"的点、线、面组成的空间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7.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04-109
建立衡量信息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构建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度模型.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对2012—2016年9市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两者融合情况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中原城市群9市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两产业协调发展能力逐年提升,但评价阶段内整体融合水平较低,大部分城市呈现信息产业发展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内涵,结合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发展条件和生活质量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价方法对内蒙古33个牧区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析与类型划分.结果表明:①内蒙古牧区旗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且各个层面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均有较大差异;②各盟市间及其内部的牧区旗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部分旗市经济发展不够协调;③内蒙古牧区旗市分为4种经济发展类型,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从产业构成及功能角度选取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把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发展类型划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发展型、欠发达型.同时,对主成分分析在当前学术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也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主要业态,二者构成了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此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例测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1云南旅游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弱;2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75%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整体协调度偏低;3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较高;4按协调度类型划分,旅游滞后或城镇滞后的失调类型市州数量多,旅游与城镇同步发展的协调类型市州数量较少,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与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等众多因子密切相关,其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发展模式.如何衡量区域发展的"绿色"程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核心问题.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单元,分别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3个方面,选取9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各地市绿色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根据评价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7地市的绿色发展状态水平依次划分为P1相对均衡型、P2单项超强型、P3基本调和型三大类,对各类型城市的经济特点、资源环境状况、政策支持度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各类型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指导山东省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迈入中度协调耦合阶段,但省内差距逐年增大;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耦合协调度呈现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粤东西北地区低的中心外围格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旅游产业发展业绩、城市经济、旅游支撑环境等指标构建了河北省旅游产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指标加权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市进行了定量测评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市之间旅游产业发展业绩差异明显,旅游产业发展呈现不均衡分布趋势;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支撑水平差异是导致旅游业态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旅游系统与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7所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的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就旅游与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属于城市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宁和泰安,属于旅游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济南、淄博、威海、临沂、潍坊、日照、聊城、枣庄、德州、东营、菏泽、滨州、莱芜;(2)就耦合度而言,省内处于高耦合度水平的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旅游和城市的整体耦合水平较高;就耦合协调度而言,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的城市较少,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的城市数量庞大;(3)青岛、烟台、威海为城市旅游和谐型,济南、济宁、临沂、潍坊、泰安、日照、淄博为城市旅游磨合型,聊城、枣庄、德州、东营为城市旅游拮抗型,菏泽、滨州、莱芜为城市旅游失调型.  相似文献   

15.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通过陕西省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揭示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探寻二者间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陕西旅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旅游流与目的地关系视角,构建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旅游流与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陕西10市旅游流规模呈现阶梯性差异,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形成区域分异;依据协调度(D)综合评价划分全省各市为6种类型。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20年共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2000—2019年间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好转,并呈现地区差异;但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合肥和沿江城市较高、中北部城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加剧.城市经济水平高,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得分较高,城市经济水平低、旅游资源欠缺或区位条件一般城市的得分较低.未来发展应重视旅游产业增长对城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形象整合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基于海洋旅游竞争力内涵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指标、30个因素层指标的滨海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海洋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大连、青岛、厦门、深圳4个滨海城市为例,对其滨海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影响海洋旅游竞争力的因素主要为海洋旅游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地区交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引入定量评价区域交通条件的区域交通优势度和构建评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得出江苏省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区域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旅游业与区域交通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交通水平发展具有空间耦合性,空间耦合呈现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