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震荡损伤对大鼠海马区代谢物水平的影响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PCS组(n=15),采用Marmarou改良法复制大鼠脑震荡损伤模型,对脑震荡24h大鼠及对照组大鼠进行1H-MRS扫描后处死,对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的残存锥体细胞和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1H-MRS扫描结果显示,PCS组大鼠左侧海马区NAA/Cr水平(0.824±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99±0.12),P<0.01;PCS组大鼠右侧海马NAA/Cr水平(0.792±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87±0.18),P<0.01.PCS组大鼠海马CA1区小血管扩张淤血,锥体细胞呈代偿肥大与凋亡并存状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CS组大鼠海马CA1区NeuN阳性细胞数量(176.17±26.92)较正常对照组(228.33±26.34)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CS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的数量(48.03±5.46)较正常对照组(35.49±7.75)明显增多,P<0.01.结论:脑震荡后大鼠双侧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代谢物水平均下降,海马CA1区残存锥体细胞数量减少和凋亡细胞增多,后者可能是代谢物水平变化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二维多体素质子磁共振波谱(2D~1H-MRS)评估未经治疗的抑郁症(MDD)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前额叶、海马的神经化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33例未经药物治疗的MDD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接受前额叶和海马的~1H-MRS检查和晨血浆皮质醇测量,比较两组皮质醇水平和~1H-MRS各项指标值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MDD患者的皮质醇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且与其左前额叶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值成负相关关系(r=-0.625,P=0.041),与左海马NAA值成正相关关系(r=0.647,P=0.043).MDD患者左前额叶NA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6),左右海马NAA、胆碱(Cho)、肌酸(C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海马的能量代谢异常先于其结构的异常,且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Aβ蛋白显像剂11C-PIBPET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以9只Aβ1~40注射模型大鼠和10只生理盐水对照大鼠采用HE染色及Aβ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来检测大鼠脑内病理改变。11C-PIB及18F-FDGPET显像在体观察两组大鼠脑内Aβ蛋白分布及葡萄糖代谢情况。结果发现:模型组海马区出现神经元减少及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同时模型组PET显像可见注射侧葡萄糖代谢减低及11C-PIB摄取增加。对照组仅见轻微神经元损伤及PET所显示的葡萄糖代谢轻度减低。11C-PIB及18F-FDGPET显像结合行为学及病理学观察可以作为评价AD模型检验方法,该方法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A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8周的游泳运动对链脲佐菌素(Steptozotocin, STZ)所致2型糖尿病(T2DM)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Aβ)及生成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高脂膳食饲养结合腹腔小剂量注射STZ(25μg/kg)方法建立T2DM小鼠模型。把T2DM小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和糖尿病运动组(DE),正常小鼠作为普通对照组(C),DE组进行8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 5 d/周, 1 h/天, C组和DC组安静饲养。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PP、BACE1、PS1和Aβ42蛋白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与C组比较, DC组小鼠海马BACE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 PS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 AP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 Aβ4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2)与DC组比较, DE组小鼠海马BACE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PS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 AP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Aβ4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8周的游泳运动抑制T2DM小鼠海马BACE1、PS1、AP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减少Aβ4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T 2DM)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ON),其余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T 2DM模型.将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MOD)、SCP低剂量组(25 mg/kg)和SCP高剂量组(5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8周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MOD组比较,SCP治疗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 T 2DM大鼠血清中FBG,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INS含量提高(P0. 01或P0. 05).同时,SCP治疗组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SOD活性提高,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结论SCP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功能,对2型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临床早期认知功能损害的评估与干预提供依据。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multiple lacunar infaction,MLI)100例,单病灶脑卒中101例,对照组100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P300为工具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结果显示,MLI组和单病灶脑卒中组:MoCAM-MSE评分较对照组减低(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单病灶脑卒中组:MMSE评分较MLI组减低,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P<0.01)。P300潜伏期、MoCA认知功能检出率高于MMSE(P<0.01)。单病灶卒中组:额叶、颞叶MMSE和MoCA评分、P300波幅均较MLI组减低,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基底节区P300潜伏期较MLI组延长(P<0.01)。由此可知,MoCA和P300潜伏期可评估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关键部位卒中、高龄是脑卒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维生素A 对2 型糖尿病( T2DM) 大鼠胰岛纤维增生的影响。方法维生素A 补充2 周后,将GK大鼠胰腺石蜡切片行HE 和Masson 染色,观察胰岛纤维化区域变化。结果补充维生素A 组GK ( Goto-Kakizaki)大鼠胰岛纤维增生区域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给予维生素A 能显著减少T2DM 胰岛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Phosphatidyl choline,PPC)联合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大鼠癫痫模型,通过VPA单纯或者联合PPC给药治疗后,水迷宫检测癫痫大鼠的认知行为变化,尼氏染色对鼠脑海马区神经元染色计数。结果显示PPC联合VPA给药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在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给药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目标象限内的游程和时间长;联合给药组大鼠脑部海马区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高于其他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PC联合VPA给药对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大鼠海马P38蛋白及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大鼠64只,采用链佐菌(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2组.A组为糖尿病+颈交感神经阻滞组(n=32),B组为糖尿病组(n=32).水迷宫实验行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观察A、B组大鼠造模前(T_1)、造模后8(T_2)、10(T_3)、12(T_4)周的认知功能.分别于各时点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P38、TLR4的表达.结果:A、B组8、10、12周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明显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B组比较,A组(颈交感神经阻滞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A组各时点海马P38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海马TL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于B组(P0.05).A组各时点海马P38mRNA相对表达倍数明显高于B组,海马TLR4mRNA相对表达倍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与其降低炎症反应、调节P38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双(7)他克林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老年性痴呆模型,手术动物随机分成2组,手术7 d后分别给以双(7)他克林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d后灌注固定处死动物,取海马组织,常规脱水包埋,连续切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凋亡检测、PCNA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心肌病可能具有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把实验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NC)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待造模组50只,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给予高糖高脂饮食,两周后将成模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DM)组20只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药物干预(DS)组20只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灌胃10 mg/kg/d,8周后对比3组大鼠以下指标:一般状况(体重、饮食、尿量、毛色、精神状态)、血液生化检查(TC、TG、FBG、Hb A1c水平)、大鼠心肌切片HE染色心肌结构变化、石蜡包埋心肌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IGF-1含量。结果一般状况:DM组和DS组比NC组体重明显减轻(P0.05),饮食尿量增多,毛色干枯、精神萎靡不好动。而DM和D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生化指标:DM和DS组TG、TC、FBG、Hb A1c值较NC组有明显升高(P0.01),而DM和D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切片HE染色:DM组较NC组有心肌肥大及心肌纤维化改变趋势,而DS组心肌变化介于DM和DS之间。心肌切片IG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M组较NC组IGF-1含量增高(P0.01),而DS组低于DM组(P0.05)高于NC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可以通过减少糖尿病大鼠心肌中IGF-1因子,抑制糖尿病心肌中心肌细胞的肥大和纤维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布麻提取物芦丁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大鼠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ROCK I蛋白的影响。方法用STZ诱发糖尿病心肌病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M组(STZ)、阳性药组(STZ+卡托普利)及芦丁治疗组(STZ+罗布麻提取物芦丁),每组6只。治疗组大鼠给予芦丁灌胃,DCM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治疗后行大鼠形态学观测、测定胶原蛋白及ROCK I蛋白表达。结果注射STZ后,大鼠胶原蛋白及ROCK I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罗布麻提取物芦丁灌胃后,其表达相对于模型组降低;HE染色结果显示,给予芦丁后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罗布麻提取物芦丁可减轻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OCKI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肉豆蔻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神经行为学方法,检测对空间学习和记忆变化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肉豆蔻提取物,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对照组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比其他组有明显优势,治疗组比模型组进步明显;其次,海马区锥体细胞对照组正常,模型组出现神经元变性征象,肉豆蔻提取物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明显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再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可见大量棕黄色的颗料,肉豆蔻提取物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由此可见,肉豆蔻提取物不仅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损害,具有增强学习和记忆力的功效,还对神经有保护、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腹部结扎大鼠胸导管,建立胰淋巴瘀滞动物模型,观察实验动物胰组织结构的变化和胰淀肽沉积情况,探讨胰淋巴瘀滞对胰岛激素和糖代谢的影响.30只1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造模后6个月取胰组织标本,经石蜡包埋和切片,常规HE和刚果红染色,冰冻切片胰淀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镜观察;在胸导管结扎前、后及实验动物处死前,分别取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和C-肽.结果显示:1)实验组动物胰组织切片的HE和刚果红染色光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和胰岛的组织间隙明显增宽,而且胰岛普遍表现为朱红色刚果红着色现象;2)胰淀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的光镜观察表明,在实验组动物的胰岛及其周围,普遍呈现胰淀肽免疫反应强阳性棕褐色着色反应;3)实验组大鼠术后血糖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然而C-肽水平的变化不明显.胰组织结构的变化提示,结扎胸导管可导致胰淋巴引流障碍、胰腺内脂肪堆积、胰岛及其周围胰淀肽沉积、胰岛细胞功能受损、血中胰岛素浓度下降和血糖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Morris水迷宫训练诱导大鼠海马轴突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分布的变化,探讨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模型组20只,游水对照组20只.用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的分布;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微管相关蛋白tau-1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au-1表达.结果:SD大鼠经6 d学习训练,其逃避潜伏期逐日缩短.与对照组大鼠相比,Neo-Timm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延伸至锥体细胞层和起始层,tau-1免疫表达阳性产物除分布在透明层以外,锥体细胞层或起始层内有明显颗粒分布.Western blotting显示tau-1表达量增加.结论:结果表明Morris水迷宫训练可以诱导大鼠海马CA3区轴突的重塑,提示苔藓纤维系统可作为一个研究轴突重塑和认知关系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认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7 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氯胺酮组(A组),异丙酚组(B组)、氯胺酮和异丙酚组(C组).所有实验动物连续注射3次.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测定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能力.结果:水迷宫测试显示,注射后第1天,对照组、B组及C组迷宫测试潜伏期逐渐降低;注射后第3 d,与对照组比较,A、B、C组潜伏期及交叉循环时间显著降低.4组大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2.2±0.6)%,(15.1±7.3)%,(4.3±1.1)%,(10.6±2.4)%.麻醉后A、B、C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能降低氯胺酮对大鼠认知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半夏泻心汤(BXT)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大脑海马区Ach、NE、DA、5-HT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究BXT对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结合Y型水迷宫测试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通过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龄大鼠模型;随后将动物分为老龄对照组、石杉碱甲组、壮年对照组、BXT低剂量组、BXT中剂量组、BXT高剂量组,按组别不同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再次通过Y型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情况,检测Ach、NE、DA、5-TH受体mRNA及抗体的表达,观察海马区病理学变化,由此探究BXT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的分子机制。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在训练后24 h、48 h和96 h,各剂量BXT给药组均能明显缩短老龄大鼠逃避潜伏期。大鼠海马区组织HE染色显示,与老龄对照组相比,BXT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所改善,但BXT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未见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XT高剂量组与老龄对照组相比,其椎体细胞染色数量多,排列紧密度好,细胞颜色较深。结论本研究发现BXT能改善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尤其是高剂量BXT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可能与增加老龄模型大鼠海马CHRM1、DRD2、HTR1a、ADRA2a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术后24 h),按照Zea Longa 5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大鼠脑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之相比,6和10 mg/kg的依达拉奉可不同程度改善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尤其是10 mg/kg依达拉奉组的大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治疗组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提示,在模型组中Aβ、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在不同质量分数依达拉奉组中,Aβ、APP含量均减弱(P0.05)。由此得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上调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而引起神经元细胞损伤,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对它们的抑制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IL 6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CIRF)后海马及纹状体的NOS和F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 (MCAO)对 2 4只Wistar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构成CIRF模型的基础上分两组 :即单纯CIRF对照组 (n =8) ;经同侧脑室事先注入IL 6的实验组 (n =16)。分别进行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NOS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os表达。观察了CIRF后 1、2、4、6小时海马及纹状体处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 ,以及IL 6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CIRF后纹状体缺血中心区缺少NOS和Fos的表达 ,而纹状体周围区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 ;海马各部NOS和Fos阳性神经元均明显增加 ,其中CA1区增加最显著。但预先经侧脑室注射IL 6的实验组中 ,大鼠海马及纹状体NOS和Fos阳性神经元明显低于对照组。IL 6明显抑制了NOS及Fos表达。结论 :提示IL 6可能参与脑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成分(SC-BAEP)和听觉中潜伏期反应(MLR)的异常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7只)和两个实验组(T1和T2组,各17只).T1组和T2组大鼠于7和10日龄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建模,累积剂量分别为90和120 mg/kg,C组大鼠于7日龄和10日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对照组和实验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 h后随机抽出7只断头取血检测血清胆红素;其余大鼠分别于12、14、17和20日龄检测FC-BAEP、SC-BAEP和MLR.结果:T1和T2组10日龄大鼠腹腔注射6h后,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T1组和T2组大鼠FC-BAEP和SC-BAEP延迟出现;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FC-BAEP除Ⅱ-Ⅳ IPL外,各波PL和IPL均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FC-BAEP各波PL均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SC-BAEP的PL显著延长,且T2组17日龄大鼠SC-BAEP的PL较T1组显著延长;T1和T2组17、20日龄大鼠MLR各波PL和IPL显著延长,除Pa-Pb IPL外,T2组大鼠MLR各波PL和IPL较T1组显著延长.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FC-BAEP、SC-BAEP和MLR基本呈同步一致的异常变化,SC-BAEP和MLR也是早期监测胆红素诱发的听力和脑损伤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