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南宁市近60年的城市空间扩展状况,了解南宁主城区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历程。以1960~2017年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专题资料提取了南宁市主城区9个时相的城区范围。通过对城市主成区城市扩展强度和速度指数、人口—城市扩展指数、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分形维数、紧凑度和重心转移指数的计算,分析了近60年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情况以及空间形态特征的演变。研究发现,南宁城区经由紧凑稳定型向偏离紧凑,形态复杂化发展,尤其转变为外延扩展为主,2001年后城市发展重心开始往东南方向转移,且发展速度显著,在2009年之后,年均增长10.53 km~2/a。结果表明:近60年,南宁城区前期(1960~1997年)扩展相对缓慢,内部填充式发展结合外部多向扩展,中期(1997~2005年)逐步提高了外部扩展的强度,后期(2005~2017年),向东南方向延伸快速扩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GIS软件支持,分别计算了1912年到2010年安庆城市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紧凑度和形状指数以及城市的用地扩展类型,分析安庆市近百年来的空间形态变化、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及方向、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探究安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为安庆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入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和紧凑度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对4个时间段(1980年、1997年、2005年、2010年)的TM影像数据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揭示重庆城市空间扩展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表现在时间上的阶段性,总体上直辖以后比直辖之前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加快,其扩展强度和紧凑度都随时间呈上升趋势;2)空间上的不平衡性,由于各个时期发展区域重点不一,从而导致了各区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在相同时期发展强度、紧凑度和发展模式也具有差异性;3)驱动因素的多样性,主要选取了社会经济因子、人口增长因子、政策导向性因子加以分析,得出经济发展速度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空间扩展速度的周期性和城市空间结构分化形式的周期性,国家和地方政策引导及重庆市人口快速增长对重庆市城市空间扩展趋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土地利用全过程,从经济发展效益化、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社会分配和谐化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3-2016年28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365 8增加到2016年的0.686 0.(2)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的城市整体大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为正向对应关系.(3)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在空间上逐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扩展;高值异质区域主要分布在云川地区和琼粤地区,研究期内空间范围小幅度缩小;低值异质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和少数中部地区,空间范围研究期内基本没有变化,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云川地区,研究期内空间范围缩小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rc GIS从省和地级市两个尺度对该地区近15年来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和分析.主要结论:(1)黄土高原7省对外开放度研究期均发生波动,其中波动幅度最大的是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三省;经济开放度由北部高于南部逐渐演变为南部高于北部;经济开放度高值区由西北部,向西南方向扩展逐渐演变为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值带,而后这条高值带逐渐缩小并消失.最终,又出现在西南地区.(2)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级市对外开放度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东西分异,南北呈带的特征;空间演变经历了由斑块状到不规则几何块状再到"几"字形的演变过程;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分布在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区域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中原城市群2000、2005、2010、2013年各个县市的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变状况.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居于较高城镇化水平以及较低城镇化水平的县市稳定性很强,城镇化水平变化幅度小.(2)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逐步扩大,低水平区域逐渐减小.高城镇化水平区域主要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以及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低水平县市分布在西南部区域以及东部的部分区域.(3)城镇化水平高高集聚区基本位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部区域.(4)基础条件、区域相互作用、产业结构是形成中原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时空演变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运用GIS-ESDA分析框架研究了浙江省研发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结果表明:浙江研发产业呈弱集聚格局,且集聚度不断减小;热点区、次热区数量逐渐减少,且逐渐由浙西南向浙东北转移,而浙西南一直为冷点区;增长的集聚现象不显著,其增长的热点区分布与上述热点区格局比较相似;研发产业总体空间差异不断降低,且影响整个空间尺度因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差异日益减小,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逐渐增强;从各方向发展趋势看,东南-西北、东-西方向维数较高且逐渐提升,而其他方向日益下降,其中东北-西南方向差异最大.最后从集聚效应、创新环境及技术势差等3个方面分析其驱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1949—2010年兰州市清真寺的空间矢量化数据,通过应用标准差椭圆法(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兰州市清真寺自1949年以来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清真寺空间分布经历了明显的"集聚—相对分散—分散"的变化趋势,并向西北方向延伸.(2)清真寺重心表现出由靖远路街道—临夏路街道—西园街道的移动轨迹,相比七里河区,城关区清真寺空间变化较为稳定.(3)清真寺空间格局演化经历三个时期,依次是1949—1978年集中式扩散,1979—1990年跳跃式扩散,1991—2000年、2001—2010年核心—边缘式扩散,并呈倒"T型"模式.(4)其空间演化主要受宗教政策与制度,人口增长与流动、经济发展与转型以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类型探讨专业村的时空演变并分别解析其核心驱动因素,对于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两次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最近邻分析、空间扫描统计量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不同类型专业村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各类型专业村数量皆有上升,农业型专业村增速最快.(2)各类型专业村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分布方向皆表现出由“东北—西南”向“西北—东南”转变的趋势;农业型、工业型专业村平均分布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向西北方向移动.(3)各类型专业村空间集聚特性显著,但不同类型专业村集聚区域变化各异.(4)各类型专业村镇空间分布受村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强于村域环境,强于能人因素.其中市场需求、地形特征和地理区位始终是影响农业型专业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市场需求是始终影响工业型、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空间分布的最核心要素.(5)从同一驱动因素对不同类型专业村的响应来看,能人因素对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的解释力强于农业型、工业型专业村.综合来看,2008年工业型专业村对村内、村外环境的响应程度强于其余类型专业村,2017年则转变为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对其响应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断裂点概念和公式,分析比较京、津两市2012-2015年办公空间的发展格局及两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研究表明:1)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办公空间格局均呈现从市中心向外围不断扩展的态势,北京在中心城区以CBD-金融街—中关村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式办公聚集区格局趋于增强,同时上地、亚奥、望京地区的办公空间集聚显现;天津受滨海新区建设发展的影响,由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办公空间沿京津方向和滨海新区方向,呈组群扩展.2)城市内部办公活动集聚效果显著,北京办公空间分布方向性减弱,空间格局方向变化不显著,总体上呈“西北—东南”走势;天津办公空间分布由“南—北”走势,转向“西北—东南”走势,空间分布重心向南偏移的比较显著.3)利用断裂点公式,以城市从业人口、第三产业产值和写字楼数量作为城市规模指标,得出北京的吸引区范围较天津更大.同时,在区域发展进程中,北京的向心引力在不断增强,对区域的吸引和辐射也呈现显著增强的态势,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天津也正在逐渐发挥其港口城市的优势,与北京形成空间互补.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1984—2007年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1984—2007年间8个时相的Landsat-5TM数据,对北京城市扩展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范围提取方法,确定了各时相的城市范围;然后结合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4个指数,对城市扩展的数量特征、形态变化、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是各种内外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对比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结构变化,是探索社会经济动因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上海城市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5幅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历史时期地图,采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分别计算了上海在100年期间城市空间的扩展速度与扩展方位,以及城市空间形状的紧凑度指数与分形维数,综合研究上海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其中的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建成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884~1978年为上海城市的低速扩展阶段,战乱动荡时期城市发展相对缓慢;1978~1987年为高速扩展阶段,改革开放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城市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与城市的社会变革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包富华  陈瑛 《河南科学》2022,(6):981-990
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五星级酒店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OLS回归分析法探究其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五星级酒店整体网络呈“两升两降”的结构特征,网络关联性在增强,网络发育程度日渐完善,逐步向均衡性方向演变.(2)五星级酒店网络中具有自主行动能力的省(区、市)增多,其演变经历了“东—中—西”的扇形扩散路径;五星级酒店网络经历了由双核心节点(北京、上海)到多核心节点(天津、四川和河南)的扩散演变,核心节点的外溢效应明显.(3)五星级酒店网络整体呈现出核心区逐渐扩大,边缘区不断减少的趋势.核心区呈现出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内陆的扩张路径,但核心区对边缘区的外溢效应有所减弱,空间网络有待于进一步优化.(4)网络密度与五星级酒店数量呈正相关,与其数量分布差异呈负相关,而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城镇用地扩展强度和扩展速度指数,通过空间关联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揭示了区域城镇空间扩展特征的多样性、空间组织异质性和热点区格局演化.研究发现:199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城镇空间扩展是以中心城市集聚为主导的空间过程,中心城市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各中心城市之间差距逐渐缩小,次级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开始显现,城镇用地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在城镇空间扩展的驱动力上1990~2000年为人口增长驱动型,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和人均GDP增加;2000~2010年为工业增长驱动型,主要表现为区域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增加.此外,苏南产业转移加快了苏北城镇空间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和2015年的写字楼POI数据研究对象,运用GIS中的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郑州市中心城区写字楼以郑州市火车站为中心,以西北—东南方向为长轴,东北—西南方向为短轴,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的态势。2)郑州市写字楼沿西北—东南方向的京广铁路两侧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东侧,表现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3)办公空间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等级办公集聚区主要布局在重要交通节点附近和交通干道的两侧。4)与2010年相比,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逐渐从中心向外围扩散。5)办公集聚区趋向于布局在商业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且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金融空间集聚对于优化金融资源空间配置、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及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位基尼系数、重心模型、区位熵和面板数据回归等方法,对中国金融各行业空间集聚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在省级层面上空间集聚程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证券业则不断上升.(2)中国金融各行业地理重心位于东南方向,但向西南方向移动,且迁移距离是证券业>保险业>银行业>金融业.(3)北京和上海的金融各行业集聚度远高于其他省级地域单元,其中北京是金融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区位熵下降最大的省级单元;金融业和保险业向西部、中部和东北省份空间集聚不断加强;银行业西部省份区位熵增长最为显著;证券业除浙江、贵州和福建等省份区位熵有增长外,多数省份在下降.(4)金融各行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表现出较大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金融各行业空间集聚,特别是金融业和证券业;人力资本对证券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影响大,而对银行业影响不明显;工业化水平对各金融行业空间集聚影响为负,区域技术创新对证券业空间集聚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水平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常态背景,构建县域尺度下城乡互动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标法、主成分分析法、空间分析方法等,对河南省县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的时间格局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近期互动水平提升的幅度较大.(2)河南省城乡互动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呈现明显的规律特点,高、较高水平区以郑州市辖区为中心向西北方向不断增多的演变特点,显著HH区不断增加且出现集中分布态势;东部、东南部、南部等区域的低、较低城乡互动区的整体格局变动不大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之态势,显著LL区的分布与低城乡互动区的分布格局并不一致.总结而言,影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的支撑、城镇化的拉动、城乡体系优化、信息化的融入影响、战略政策的导向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对2005年~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对整个指标系统的影响较大.(2)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超前居民生活质量.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V"字形变化,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度变化差异较大.(4)时间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阶段性演变特征明显.(5)在空间上,城市协调发展度形成东西差异明显、省会城市发展显著、区域差异总体缩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法,对广州市1990、2000及2009年的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单核心”扩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点-轴”扩展模式,最终将形成以“多核心”为典型特征的广州大都市区;②1990年初期,广州市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整体显得较为粗放、混乱、无序。2000年以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重心向南部移动;③城市空间扩张与破碎度变化规律具有同步性和相似性,城市核心区的破碎度变化幅度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指示作用;④城市边缘区是一种极其敏感与不稳定的时空综合体。发展初期多表现为不连续的、破碎,进入发展后期,其空间形态变得连续、紧凑,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将伴随着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始终。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主城区1986、1995、2004、2007、2010及2014年Land 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GIS技术对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提取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叠加技术对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进行方向划分,同时选择城市扩展指数、扩展重心迁移模型、紧凑度、分形维数和弹性系数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间,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增加527 km~2,年均扩展速率达到18.82 km~2;正北、正西和西北方向扩展面积较大,东南方向扩展面积较小,城市重心坐标整体向北偏移;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用地扩展表现为组团式、非紧凑的形态,以后的城市用地扩展应更加注重建成区内部的填充;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重庆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重庆主城区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