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量化驾驶人群体危险感知的差异性并指出差异性的原因所在,对驾驶人危险感知进行建模与实验测试分析.借鉴污染环境下生物种群生存这一自然现象,构建了驾驶人危险感知模型,通过实验测试了驾驶人在不同交通场景的危险识别时间与反应时间.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驾驶人危险感知阈限值与交通情境危险输入的速率负相关,与驾驶人正确反应率和危险识别率正相关.不同危险程度的交通场景对驾驶人危险感知的总反应时间和识别时间具有显著影响(p<0.001);驾驶经验对驾驶人危险识别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80),但是对危险的反应时间具有显著影响(p=0.003).熟练驾驶人相比非熟练驾驶人具有较高的危险感知水平,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熟练驾驶人能够更快速准确地预测评估交通情境中的危险并进行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靠性工程理论,提出了一种用“可靠度”表征驾驶人可靠性量化结果的方法.该方法由驾驶人反应时间推算差错率.并从驾驶人行为致因理论出发,为处于不同行车阶段的驾驶人筛选不同的可靠性影响因子.仿真结果表明,该量化方法不仅能统计分析驾驶人可靠度,还能描述可靠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各影响因子和可靠度的关系.为安全行车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道路行车安全性,首先依据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驾驶人应激反应的运行机理和反应特征。其次,提出了一种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价方法,包括评价指标、反应时间算法模型、操作准确度算法模型以及评价算法模型。最后,采用自主研发的应激反应模拟驾驶系统,选取安全驾驶人和多事故驾驶人对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评价算法模型可有效评价驾驶人的应激反应能力。驾驶人应激反应能力评价方法可以为驾驶人的筛选、培训和安全管理提供支撑,进而提高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交通事故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车辆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和模糊评判方法,分析了影响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的因素,建立了驾驶人事故前感知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驾驶人对各影响因素指标的评价模型,并用模糊数学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公路交叉口交通事故的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模糊控制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交叉口交通事故中,影响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驾驶人车速感知、车距感知及交通信息感知;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及驾驶人感知因素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遵循模糊控制规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现实的驾驶人道路安全感评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虚拟仿真试验技术,在人-车-路(环境)联合运行仿真平台上进行面向公路线形、景观和交通工程设施等设计方案的仿真试验,构建了基于虚拟现实的驾驶人道路安全感评价体系,建立了虚拟一级路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采用计算虚拟和实测道路模糊评价隶属函数贴近度的方法,与实际一级路的安全性认知因素的模糊评价隶属函数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虚拟和实测一级路的评价结果近似,证明虚拟现实技术在驾驶人道路安全感认知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据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将在2004年推出一款和别克凯越相近似的产品,目前正在进行市场调研,并请专业市场调研公司给他们做“汽车诊断”。“汽车诊断”到底对汽车企业有什么作用?记者就此采访了益普索(中国)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策略研究事业部总监李海岚女士。“汽车诊断”降低决策风险何谓“汽车诊断”呢?李海岚介绍说,“汽车诊断”是测量消费者对于汽车整车设计、功能及价格等方面的接受程度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在新车型上市前或上市后的较短时间内实施。“汽车诊断”可以帮助企业在车型的改进、性价比、服务、宣传… 相似文献
7.
为了不割裂视觉转移过程的连续性,运用动态聚类方法,对驾驶人注视点的视野平面解析坐标进行聚类,实现驾驶人注视区域划分。在考虑驾驶人注视行为在时间轴上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驾驶人注视行为在各注视区域间转移模式的齐次性,运用马尔可夫链理论,探讨各注视区域间视觉转移概率的求解方法,并对5名不同驾驶经验驾驶人的眼动数据进行统计,求得其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和平稳分布,分析驾驶人视觉转移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驾驶人对任一注视目标都需要多次重复注视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且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前方车道远处、前方车道近处、右侧车道和左侧车道4个区域。 相似文献
8.
9.
虚拟城市道路场景中的驾驶人应激感知反应时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人应激感知时间的影响因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了模拟驾驶平台。利用眼动仪对28名被试驾驶人进行了多种场景下的应激反应试验,获取了驾驶人在不同应激场景下的危险感知时间,并对驾驶人的危险感知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人应激感知时间要小于其他驾驶人,而中青年驾驶人的应激感知速度要快于其他年龄的驾驶人;随着车速的提高,驾驶人的应激感知时间相应的增加,且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指数关系;基于驾驶经验、驾驶人年龄和车速,采用对数函数建立的驾驶人应激感知时间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被试驾驶人实测感知时间落入到预测区间的比例达到96.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车载信息服务影响下驾驶人的注视特征,设计并实施实车实验,采集驾驶人注视点数据,分析不同条件下注视点分布范围与位置。使用车载信息服务后,驾驶人对前方道路区域的注视面积显著减小,驾驶人注视点位置更接近于地面,前方道路区域平均注视比例显著减小,注视持续时间则无显著变化。比较车载信息设置于不同位置时注视分布变化,结果发现:设置于位置1时,注视分布面积与前方区域注视次数比例变化最大;设置于位置3时变化最小;设置位置2时,变化居于前两种情况之间。上述现象表明,使用车载信息服务后,驾驶人获取前方道路信息量减少,前方道路区域相对其他区域的重要程度有所降低,但信息提取难度无明显差异。此外,车载信息系统适宜的设置位置排序分别为位置3、2、1。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况法的汽车排放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汽车理论确同车速、不同档位的有害排放定了试验车的试验速度点及载质量,利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实际道路行驶工况,测量了试验车在不同载质量下不物CO、HC、NOx的排放量。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质量不同档位、不同载质量同一档位两种情况下,CO和HC均随速度增大而减少;低档位时,NOx与CO和HC的变化趋势一致;只有在4档高速时,NOx才有所增加;汽车载质量对各种污染物的速度排放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汽车码头堆场资源调度问题的基本假设,将MAS技术与启发式算法结合,进行分布式汽车码头堆场作业调度研究.首先建立汽车滚装码头堆场作业系统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确定调拨策略,根据调拨策略制定高效的汽车滚装码头堆场计划以提高堆场利用率.然后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计划制定的策略建立仿真模型,实现多个Agent之间的复杂交互.最后依据某汽车码头运营的历史数据,分析不同策略下以往堆场计划的执行状况,确定新的堆场作业计划,同时建立评价指标以评判设计策略的优劣,为堆场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汽车码头合理的运营管理提供支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信性和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解决制造业企业循环取货(Milk-Run)模式下供应商选择的问题,研究汽车制造企业循环取货模式的运作流程及该模式对供应商提出的要求;然后构建了循环取货模式下的供应商选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基于区间多属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选择模型与方法;最后给出算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立涛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75-78
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我国加入WTO后,国产汽车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二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汽车工业的制造技术应考虑和操作的不再止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而应包括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和改进、制造加工、销售、售后服务,到产品报废、解体、回收,再到循环使用、循环利用的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多个生命周期.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势下,采用全新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反求工程技术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以能够快速、低耗、低价、高质、高效、安全地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从而保证汽车工业顺利健康地发展,并继续发挥其在国家经济中支柱产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了解决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运行范围过窄的问题,在一台HCCI发动机上增加了外部废气再循环(EGR)装置,通过改变EGR率、进气温度及混合气浓度等参数,研究了外部EGR在不同工况下对甲醇HCCI发动机性能和运行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EGR可使甲醇HCCI燃烧向更浓的混合气方向拓展,使发动机的最大平均指示压力由无EGR时的0.37MPa增加到0.50MPa,增加了35.14%;平均指示压力的覆盖范围可通过外部EGR得到有效拓宽,在EGR率为12%~15%时达到最大,约有0.22MPa的变动幅度。 相似文献